回覆列表
  • 1 # 戲曲青年

    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地方戲曲更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五大地方戲曲,加上各省的小劇種,不勝列舉!豫劇,京劇,崑曲,黃梅戲,越劇!等等都很知名,其中豫劇影響範圍之廣更甚,聽眾也多。

    以前的時候,不論廟會,家有紅白喜事,文藝演出等等,各種活動。戲曲都是第一時間出現!吸引男女老幼駐足觀看,有時不時學唱兩句!

    可是自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的滲透,人們的思想更加開明,有一些音樂,舞蹈傳入,獲得更多年輕人的青睞,模仿和表演!這讓傳統戲曲文化黯然失色,好像聽戲只有老年人的專屬了,年輕人聽戲就說成這個人比較土,怎麼還聽戲!

    在農村,歌舞表演已經成為畸形表演,裡面常常摻雜色情、低俗、引誘表演!利用好奇、性心理暗示吸引無數中老年人,有些甚至是年輕人,未成年人駐足觀看,一則門票便宜,二則利用從眾心理。所以農村廟會是歌舞表演的門口常常圍得水洩不通,有些現在外面摳著縫看!著實可笑!

    但也有傳統的人,不屑一顧,也有的也許只是好奇看一眼!看罷就走!

    總之,各種良莠不齊的文化交織在一起,是需要有關部門出來管管了!

    莫讓戲曲也消失在農村裡!

  • 2 # 笑笑樂樂雲

    這種說法不現實,地方戲在地方照樣紅火。最近我去了一趟河南省靈寶市,五天看了四場三個不同的地方戲。每場都有數千名,有的場次接近萬名觀眾。靈寶尹莊鎮的一個農村是山西省河津市蒲劇團,函谷關是山西臨汾市眉戶劇團,大王鄉一個農村是河南一個民營曲劇團。這三個村都是露天固定舞臺。我有照片為證。當地群眾為了看戲,有的開電動車二十耒公里。有的提前兩個多小時在戲場佔好位子。尹莊農村還是水泥條子長橙子。值得點贊!

  • 3 # 一言堂

    實在是聽不懂啊!還有就是太長了!

    聽不懂說道戲曲必然會帶以傳統,很多摺子戲都是流傳下來的,辭藻華麗、唱腔優美,但是經過反傳統薰陶的現代人,對戲曲實在是聽不懂啊!

    唱詞聽不懂

    絕大多數的戲曲唱唸對白都是半文半白的語言,有些字詞發音和現代不同,並且還帶有韻味,唱又是有音樂伴奏的,是在是聽不明白唱的到底是什麼。現在人看個電視還要有字幕,沒有字幕還不習慣,更不用說那些唱詞了。

    唱腔聽不懂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不知道是不是現在人的音樂素養變低了,對於戲劇的唱腔應該說大部分人都分不清楚吧。戲曲中的每一段唱詞都會有曲牌,對應著相應的曲調。京劇還有聲腔板式,地方戲曲不盡相同,但是肯定都會有的,而對於我們外行人只能看個熱鬧了。

    由於離河南很近,記得小時候,我們那裡辦喜事都會搭戲臺唱河南豫劇,也會聚集很多人,我從來沒有聽明白過一齣戲,甚至一句唱詞的,只是感覺很熱鬧,對於戲服、臉譜、人物什麼的,完全不明白。

    太長

    一出摺子戲下來,要一個多小時吧,對於現在生活節奏很快的都市人,哪有那個心情會靜下來仔細的聽。而歌曲通常都只有四分鐘左右,有這麼長時間,一張專輯都聽完了。

    現在的年輕人對於地方戲曲比較熟悉的估計是被德雲社帶火的地方小曲小調,還有相聲中表演的幾句唱。正是因為這些作品比較短,人們偶爾聽一下還感覺味道不錯。像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京味歌曲《唱臉譜》,大家能聽進去,就是因為它比較短小。

    為了戲曲更好的發展,我認為那些推廣者,應該選取戲曲中比較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一小段進行改編演繹,或許是更快捷的方式。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流行的藝術,戲曲的沒落相比與歌曲的流行,曲高和寡或許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現代人可消費的文化產品比較多:電影、電視、遊戲等等,生活碎片化的今天,短小精湛的歌曲可以愉悅人們,又有誰會靜下心來欣賞那些“又臭又長”的戲曲呢?

  • 4 # 冰至蘭心

    好的地方戲總會有人聽,有人懂!戲曲博大精深,有內涵;有故事;好戲曲傳唱幾十年、幾代人。戲曲愛好是從小培養的;歌曲短小易懂,才有很多人喜歡。歌曲讓人一時愉悅;戲曲則是讓人懂很多道理,故事;相信好東西一定能傳承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佛手修剪有利於開花結果,那該如何修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