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專家劉愛民
-
2 # 青衫不改故人來
人生就是一場磨難,婆媳就是主角,當然還有兒子,就像唐僧取經一樣,一路艱險一路艱辛,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每個人生活當中也是一步西遊記,不過最後能不能取到真經,那就看自己的誠意了,有句話不是說嗎,有志者事竟,結婚都是為了幸福,為了愛修煉圓滿,可最後……不好意思扯遠了,婆媳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婆婆不是媽,沒有生你,沒有養育,生養之恩,兒媳不是自己姑娘,犯錯捱打以後還是和你一樣親,不記仇,婆媳矛盾永遠都是對立的,兒子就是白龍馬,讓人騎,被人牽著,而且還得是心甘情願的,至於誰是騎馬的,還是牽馬的個人家有自己定義,不管怎麼說能取到真經的,那便是功德無量。
這確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可以說是世世代代,經久不衰的難題。
婆媳間之所以有那麼多難題,原因之一是面對變化,婆媳沒能積極適應和調整。婆婆這一方面,兒子成家,就不再僅僅是自己的兒子,還是另一個家庭的頂樑柱,他要維護好新的家庭、為新的家庭創造更好的生活,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但是婆婆會覺得兒子結了婚就變心了,不把老孃放在眼裡了,二十多年的艱辛拉扯就這樣灰飛煙滅了,這種失落的痛楚是錐心的。很多時候婆婆會把這種“失去”理解為是兒媳婦的橫刀奪愛,自然把對兒子的不滿轉移到兒媳婦身上,怎麼看都不順眼。兒媳婦這一方面呢,結了婚就意味著從一個女孩變成了人家的媳婦,是一個家庭的女主人。但是很多女性雖然參加了婚禮儀式,卻沒有從這個儀式中讀懂它的意義,或者還沒有適應這種變化。在婚後的日常生活中還像在自己父母身邊做女兒那樣任性地行為處事,這自然會碰很多釘子,於是感到委屈,這個時候如果婆婆再跟兒子像以往一樣親密,就會讓媳婦覺得自己是外人,產生嫉妒情緒和孤立感、被排斥感,對婆婆的不滿就來了。
另外,新家庭的組建意味著新的邊界的產生,不少婆婆意識不到這一點,表現在隨意地進入兒子兒媳的家或臥室,隨意地翻拿東西等等,這會引起兒媳婦強烈的反感。
第二個原因是面對不一致,婆媳缺乏相互理解和接納。婆媳是兩代人,成長的時代環境、受到的教育、經歷的人和事都不相同,三觀的差距是存在的。這樣的兩個同性相處在一起,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碰撞和摩擦,如果婆媳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講自己的道理,想讓對方理解自己,這樣的溝通永遠是無效的,也必然造成婆媳之間的難題。再有,婆婆總是希望兒媳婦像女兒一樣對自己孝順,兒媳婦總是希望婆婆像媽媽一樣對自己疼愛,這可以是一種期待,但現實往往跟理想有距離,如果婆媳不能正視現實、接納現實生活中的彼此,那麼矛盾就自然無法調和。再有一個重要的方面,現下中國的國情是老輩人帶孫子孫女、孩子父母在外打拼。但是作為孩子的母親,兒媳婦總是希望緊跟時代引進先進科學的育兒方法,讓自己的血脈獲得更好的成長,但老人們總是習慣於用老方法來照顧孩子,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比較困難,這種育兒觀念的差異很容易在婆媳之間造成分歧和衝突。
第三個原因是兒子丈夫無作為或者作為無效。如果婆媳之間發生問題的時候,這個兒子丈夫採取逃避的態度,或者態度不明朗想當老好人、和稀泥,就會導致婆媳之間的問題持續存在甚至不斷升級。作為兒子,孝順、贍養老人,給予老人精神支援是應該的,但是不能是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百依百順,父母也是普通人,也可能提一些非分的要求,所以作為兒子也可以說“不”的。對於母親和媳婦的抱怨要做適當的處理,隨便傳話會激化婆媳矛盾,結果自己就成了婆媳矛盾的炸藥包。作為兒子丈夫,要學會成人之美和擔當,孝敬老人的事情多讓兒媳婦出面;老人有什麼抱怨,兒子要挺身而出把責任擔在自己身上,這就有利於化解婆媳之間的矛盾。
雖然有這些原因導致了婆媳之間的難題,但是我們也看到,有很多婆媳能夠和睦相處、彼此尊重。事實上,只要婆婆和媳婦兩個人都能夠積極調整自己適應新組建家庭的存在、主動理解和接納彼此,在加上兒子丈夫的從中調和,難題是可以化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