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可說0801
-
2 # 可月
《左傳》的撰寫者被司馬遷、班固證明為左丘明。其為春秋末年魯國的文史宦官。但有學者質疑?認為可能是戰國初期某人所著?但無任何史料左證,而臆測無根基,很難站住腳!漢代又稱《春秋左氏》,它是為《春秋》作註解註釋的一部史書。
《左傳》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史學名著,根據魯國國史詳敘編年體裁的史記之書。記述了由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魯國與各諸侯國之間的重要大事,也是記錄封建社會興衰的歷史,……共計三十五卷,是儒家文史經典之作,也是十三經中卷帙最長的篇幅鉅著。於四庫全書中被列為經部。
被稱為”傳”,即是對記載的歷史再作補充、修正和”表述”,……《左傳》既是先秦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又是文筆優秀的史學散文(按現代語)名著。其中,以《春秋》記事為綱,裡面有說明書法的、有補遺經文的、也有修正差誤的……《左傳》與《春秋》是密切相關,密不可分的。其筆法,為當今的應用文樹立了典範效應。該書除了在史學界的巨大貢獻外,對當今文學界也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
-
3 # 酸甜魚子醬
看了各位大神的回答,我覺得有必要也做一個。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經與傳的關係。
所謂經,即儒家經典,有所謂儒家十三經的說法。最初的六部分別為《詩》、《尚書》、《禮》、《樂》、《易》和《春秋》,東漢補上《論語》、《孝經》,至唐,補上《週記》、《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爾雅》,宋時再添《孟子》,儒家經典至此基本定型。
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它基本分成三類:
一是《詩》、《書》、《禮》、《易》、《春秋》,世俗稱之為“經”;
二是《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隸屬《春秋》之“傳”;
三是《禮》、《孝》、《論語》和《孟子》,屬“記”。
到此我們迴歸正題。
先用一句話總起為“春秋經也,其實則史”,意思是說,春秋是儒家經典,但它的本質是史書,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按年代記述了從春秋魯國隱公到哀公約三百年間的大事,涉及整治、經濟、軍事、天文、氣象、生產、生活等諸多方面,文法簡略,不置褒貶,後世稱之為“春秋筆法”,就是這個意思。
作為儒家經典之一,儒家子弟是必須認真領會其中的精確含義的,但是由於春秋筆法太過簡略,造成解讀極其困難,後人便有專人對《春秋》做註疏,其中成就最大的有三家,即分別為《左傳》、《公羊傳》和《谷粱傳》。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左傳》本質上僅僅是《春秋》的註釋補充本,把它當做一部獨立的史書應該是不太合適的。
但由於《左傳》的成就太大,後世人也有把它當做獨立史書來看,也是有一定道理,因為它遠比《春秋》內容更為紮實豐富,完全具備獨立史書的條件,我們也不能否認一種說法的。
最後簡單一句話概括:
《左傳》傳也,實則為史。
手機碼字,諸多不便,倉促成文,難免錯漏,呵呵。
謹此。
-
4 # 謹聖嘆
《左傳》的語言特點和後面的《國語》語言大不相同。另外,左傳的作者應該在魯國居高位,並且有機會接觸魯國和齊國之間的“外交活動”,不僅如此,還十分熟悉齊國的“外交”故事。
回覆列表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透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左傳》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轂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左傳》的作者,司馬遷和班固都證明是左丘明,這是目前最為可信的史料。《左傳》對後世的影響也首先體現在歷史學方面。它不僅發展了《春秋》的編年體,並引錄儲存了當時流行的一部分應用文,給後世應用寫作的發展提供了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