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語信奉薩滿教
蒙古民族以“蒼天”為永恆最高神,故謂“長生天”(蒙語讀作“騰格里”)。
騰格里是至高無上的,無限、永恆的。騰格里是盡善盡美、無所不能的造物主,是主宰世界的決定力量,是世界的本源。“神秘”是天的一種特性。所以,道潤梯步先生稱,“蒙古族是崇拜騰格里的民族,因為天是長生的,所以稱之為長生天”。
蒙古人是遊牧民族,因此生產生活都為天、地、大自然的氣候所支配。蒙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所以把日月、山川、土地、河流、樹木....等等都奉為神靈。
蒙古族認為火神可以賜予他們幸福與財富。把火,火神或灶神視作驅妖避邪的聖潔物。
所以進入蒙古包後,禁在火爐上烤腳,更不許在火爐旁邊烤溼靴子和鞋,不得跨越火爐或腳踩爐灶,更不能在爐灶上摔東西,扔髒東西。往火裡扔不潔之物。
作為遊牧民族,過去的蒙古人逐水草放牧,所以格外注重保持水的清潔,視水為之生命之源。蒙古人認為水是純潔的神靈。因此忌諱在河流中洗手或洗浴,更不許洗女人的髒衣物,或者將不乾淨的東西投入河中。
“長生天”這一名詞在蒙古語中譯作“蒙和騰格里”,翻譯為“永恆的青天”。長生天思想是成吉思汗時代蒙古族薩滿教思想的核心內容。蒙古族原始時代普遍信仰薩滿教,天是薩滿教信仰的一種綜合性神袛,後發展成為哲學名稱,而且還反映著不同哲學觀點。從客觀唯心主義角度來講,“天”是創造和主宰萬物並駕馭其命運的神秘而不可知的。
長生天為薩滿教信仰的主神。蒙古族薩滿教崇拜自然;後來在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當中,形成了“長生天”思想,它是草原人民最虔誠、最高尚的崇拜。
蒙古人的薩滿文化
薩滿文化是個世界性文化現象,它流行於亞洲北部、中部乃至南美、北美等地,這是廣義上的薩滿教。狹義的薩滿教是北方少數民族共同的信仰。其信仰主要是“萬物有靈論”、“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天崇拜”。薩滿教的基本特點是沒有始祖,沒有教義,崇拜多種神靈,沒有組織,沒有固定的宇宙教堂,屬於一種自然崇拜。
蒙古族最早信奉的是蒙語稱"博”的原始宗教,即薩滿教。薩滿教是一種祟奉祖先為主的原始多神教,以頻繁祭祀、降神附體、跳神驅鬼、卜問神靈、施展巫術等作為該教祈福免災的活動方式。這些活動的主角是巫師,通古斯語稱“薩滿”。不同民族的人對“薩滿”有不同的稱呼,維吾爾、哈薩克等族人稱“卡姆”,雅庫特、布里雅特、蒙古人稱男薩滿“博”。女薩滿為“奧德根”;漢族人稱男薩滿為“神漢”,女薩滿為“巫婆”俗稱大仙。薩滿教在北方少數民族中流傳很久,漢族也流行過這種宗教,至今在一些地區尚在信奉。
作為原始社會意識形態的薩滿教,曾是蒙古部族的一種古老的傳統信仰,它沒有成文的、系統的經典教義,沒有共同的創始人,沒有廟宇建築,宗教活動也沒有統一嚴格的規範,只是透過巫師“博”、“奧德根“口傳身授或形成民族部落習慣,世代流傳下來。原始遊牧社會曾是培植薩滿教的土壤,氏族制度是它成長的搖籃,它在鞏固民族制度、維護血緣關係等方面,曾起過重要作用。
對火和山的崇拜,是許多民族共有的傳統信念,但這卻是薩滿教對大自然直接膜拜的最古老的內容。
對火與敖包的信仰
蒙古族傳統習俗認為,火是最潔淨能洗清一切汙穢,被認為是最神聖、最親切的。因此與喇嘛教的觀念相結合,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的祭灶節(蒙語中稱祭火神)。
蒙古族有祭敖包的習俗,這是薩滿留下的主要祭祀活動。在草原上,擇一高地或山頂,壘上眾多石塊,插上樹枝柳條,點火燃香,獻酒供羊,進行各種祭祀儀式。敖包,實為一座人工山林,以代替祖先住地一聖山。每個旗、蘇木、王公貴族或個人都有各自供奉的教包,供奉著各自的祖先,聖神。
路過敖包,一定要下馬,祭祀酒食,磕頭祈禱,添土壘石,剪下馬尾馬鬃及各色布條,繫於敖包上,以求萬事吉祥。
蒙古語信奉薩滿教
蒙古民族以“蒼天”為永恆最高神,故謂“長生天”(蒙語讀作“騰格里”)。
騰格里是至高無上的,無限、永恆的。騰格里是盡善盡美、無所不能的造物主,是主宰世界的決定力量,是世界的本源。“神秘”是天的一種特性。所以,道潤梯步先生稱,“蒙古族是崇拜騰格里的民族,因為天是長生的,所以稱之為長生天”。
蒙古人是遊牧民族,因此生產生活都為天、地、大自然的氣候所支配。蒙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所以把日月、山川、土地、河流、樹木....等等都奉為神靈。
蒙古族認為火神可以賜予他們幸福與財富。把火,火神或灶神視作驅妖避邪的聖潔物。
所以進入蒙古包後,禁在火爐上烤腳,更不許在火爐旁邊烤溼靴子和鞋,不得跨越火爐或腳踩爐灶,更不能在爐灶上摔東西,扔髒東西。往火裡扔不潔之物。
作為遊牧民族,過去的蒙古人逐水草放牧,所以格外注重保持水的清潔,視水為之生命之源。蒙古人認為水是純潔的神靈。因此忌諱在河流中洗手或洗浴,更不許洗女人的髒衣物,或者將不乾淨的東西投入河中。
“長生天”這一名詞在蒙古語中譯作“蒙和騰格里”,翻譯為“永恆的青天”。長生天思想是成吉思汗時代蒙古族薩滿教思想的核心內容。蒙古族原始時代普遍信仰薩滿教,天是薩滿教信仰的一種綜合性神袛,後發展成為哲學名稱,而且還反映著不同哲學觀點。從客觀唯心主義角度來講,“天”是創造和主宰萬物並駕馭其命運的神秘而不可知的。
長生天為薩滿教信仰的主神。蒙古族薩滿教崇拜自然;後來在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當中,形成了“長生天”思想,它是草原人民最虔誠、最高尚的崇拜。
蒙古人的薩滿文化
薩滿文化是個世界性文化現象,它流行於亞洲北部、中部乃至南美、北美等地,這是廣義上的薩滿教。狹義的薩滿教是北方少數民族共同的信仰。其信仰主要是“萬物有靈論”、“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天崇拜”。薩滿教的基本特點是沒有始祖,沒有教義,崇拜多種神靈,沒有組織,沒有固定的宇宙教堂,屬於一種自然崇拜。
蒙古族最早信奉的是蒙語稱"博”的原始宗教,即薩滿教。薩滿教是一種祟奉祖先為主的原始多神教,以頻繁祭祀、降神附體、跳神驅鬼、卜問神靈、施展巫術等作為該教祈福免災的活動方式。這些活動的主角是巫師,通古斯語稱“薩滿”。不同民族的人對“薩滿”有不同的稱呼,維吾爾、哈薩克等族人稱“卡姆”,雅庫特、布里雅特、蒙古人稱男薩滿“博”。女薩滿為“奧德根”;漢族人稱男薩滿為“神漢”,女薩滿為“巫婆”俗稱大仙。薩滿教在北方少數民族中流傳很久,漢族也流行過這種宗教,至今在一些地區尚在信奉。
作為原始社會意識形態的薩滿教,曾是蒙古部族的一種古老的傳統信仰,它沒有成文的、系統的經典教義,沒有共同的創始人,沒有廟宇建築,宗教活動也沒有統一嚴格的規範,只是透過巫師“博”、“奧德根“口傳身授或形成民族部落習慣,世代流傳下來。原始遊牧社會曾是培植薩滿教的土壤,氏族制度是它成長的搖籃,它在鞏固民族制度、維護血緣關係等方面,曾起過重要作用。
對火和山的崇拜,是許多民族共有的傳統信念,但這卻是薩滿教對大自然直接膜拜的最古老的內容。
對火與敖包的信仰
蒙古族傳統習俗認為,火是最潔淨能洗清一切汙穢,被認為是最神聖、最親切的。因此與喇嘛教的觀念相結合,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的祭灶節(蒙語中稱祭火神)。
蒙古族有祭敖包的習俗,這是薩滿留下的主要祭祀活動。在草原上,擇一高地或山頂,壘上眾多石塊,插上樹枝柳條,點火燃香,獻酒供羊,進行各種祭祀儀式。敖包,實為一座人工山林,以代替祖先住地一聖山。每個旗、蘇木、王公貴族或個人都有各自供奉的教包,供奉著各自的祖先,聖神。
路過敖包,一定要下馬,祭祀酒食,磕頭祈禱,添土壘石,剪下馬尾馬鬃及各色布條,繫於敖包上,以求萬事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