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端望川

    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自提出後,對道德發展和學校道德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

    (1) 道德認知發展理論促進了道德現象研究的科學化。

    傳統的科學分為實證科學和規範科學。實證科學是以科學觀察和實驗為基礎, 規範科學是以哲學思辯為基礎,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很多思想家試圖在二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但都沒有找到一條成功的途徑。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著重探索了道德發展的認知基礎,揭示了邏輯階段的發展是道德階段發展的基礎,邏輯認知和社會認知的發展是道德認知發展的條件。這樣,柯爾伯格就在實證科學(道德心理學)和規範科學(道德哲學)之間成功地架起一座橋樑。他把道德現象的某些可實證的內容,交由心理學進行實證研究,使之具有了科學的形態。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為促進道德現象的研究走向科學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2) 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促進了道德教育的科學化。

    柯爾伯格在三十多年的追蹤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三水平六階段”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模型,這一模型反映了個體道德認知發展的普遍規律。 根據這一模型,應當在個體現有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加一 ”的道德水平上進行道德教育。柯爾伯格還揭示了道德發展的本質是個體與道德環境的積極互動作用,藉助於平衡化建構起來的,因而反對“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方法,提出用 道德討論法和公正團體法來促進個體的道德發展,從而改進了不科學的傳統道德教育理論,為進行道德教育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基礎。

    (3) 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為中國的道德教育改革和實踐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來源。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最大特點是以教育者為中心的灌輸和說教。它不僅效果不佳,導致青少年對傳統道德教育嚴重的排斥心理,而且造成青少年言與行的不一致。這種局面必須儘快革除。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把道德認知和道德判斷作為道德發展、道德行為的核心和前提,把個體的智慧因素和邏輯認知引入道德教育的實踐中,崇尚理性對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的指導作用,重視主體與環境的互動而反對單向的說教灌輸,這一點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科學的。 它一方面延續了中國傳統道德教育對道德認知和理性的重視,另一方面它改變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被動地位,倡導個體的積極參與,透過主體與道德環境的互動實現道德的內化,從而改變道德教育的低效率狀態。此外,根據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學校、家庭社會多創造條件,開展多種道德教育活動,增多個體角色承擔的機會,也會促進個體道德水平的發展,這對中國的道德教育改革也有借鑑意義。

    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的不足

    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模式過於注重人的理性因素而忽視了人的情感等其他因素。在應用道德認知實踐方法的過程中該如何有效控制人的非理性因素對道德認知結果的影響。 科爾伯格的理論在很多方面更注重男性研究物件,但是男性和女性在判斷時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在應用道德認知實踐方法過程中該怎樣操作,才能有效的判斷男生與女生道德認知結果。這些問題根源於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自身的侷限性,因此需要在理論上對道德認知發展理論進行理論完善、實證研究並得到充分論證。基於心理學測量層面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測量方法的本土化研究比較薄弱。此外,有學者提出道德不僅包括道德認知,還包括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道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可從知、情、意、行等任何一個切入點入手來培養學生的道德,從道德認知入手,只是其中一個切入點。因此,我們絕不能只採用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作為學校實施德育的惟一根據,否則就會窄化甚至誤解學校的品德教育等。對於怎樣在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的應用中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已經有了一些積極的探索,但這些研究仍然是否已經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和探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4座歷史文化名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