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ang前進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銀元是什麼樣子的,要知道中國銀元的種類是很多的。

    如:廣東省造庫平壺兩壽字銀幣;陝西省造庫平七錢二分光緒元寶銀幣;湖南省造庫平七錢二分光緒元寶銀幣;奉天造一兩光緒元寶銀幣;福建官局造庫平七錢二分光緒元寶銀幣;中華民國21年“金本位”銀幣,中華民國15年、18年孫像試鑄壹元銀幣; 中華民國18年雙旗地球銀幣;浙江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 (本省 ) 銀幣;吉林省造光緒 10年庫平壹兩銀幣。

    以上銀元被稱之為 “銀幣十珍” ,這些銀元極罕見,市面上見到的基本上都是偽造。當然在中國鑄造的近千種近代銀幣中 , 還是有相當數量的真品傳世的。

    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存世最多的銀幣品種可數袁世凱頭像銀幣,俗稱 “袁大頭” 。

    對於銀元的重量達不到26克必定是假的這種問題,確實不好直接下結論;

    因為銀幣的重量直徑關係到一個銀幣的材質成色鑄造標準等一系列問題,舊時鑑定方法主要是量直徑稱重量,以此來排除一些夾餡銀幣、拼鑲銀幣、挖補銀幣、鍍銀銀幣等一些假幣。

    但隨著高仿技術的不斷提高,真銀假幣的出現,對假幣的直徑重量等問題也不斷改善,拿這一標準來鑑定也越來越卻乏說服力了,但對於初學者還不失為是種權宜之計,排除一些低仿幣的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當然,直徑及重量只能做為參考、因為各個時期,各個錢局鑄造的銀幣都有一些差距。

    比如袁大頭天津版的重量通常在26.6克左右,甘肅版通常在26.8克左右,偶然還能看見27.2克的甘肅大頭,北洋龍因鑄造時期不同直徑有39毫米的,也見過39.8毫米的,而當時北洋標準的重量是26.8克。

    那麼,如果您手中收藏的銀元重量不足26克,您說它是真的還是假的?

  • 2 # 垚林收藏

    你好,凡是銀元幣面上標註一元的,和庫平七錢二分的,如果不是嚴重磨損和人為銼,鑿,剪導致的分量缺失,重量達不到26克的銀元必定是假的。

    這個毋庸置疑。銀元這個東西起初是外國流傳進來的。流入中國是在明末清初,最早進入中國的銀元是西班牙本洋、荷蘭馬劍等,接下來是墨西哥鷹洋、英國站洋、日本龍等等。這些再過銀元的流通範圍不是僅限於中國,所以是於世界接軌的,重量幾乎都在26.5~27克。成色也在90%左右。一些企圖在成分上和分量上佔便宜的外國銀元,最終都站不住腳,過不了多久就紛紛被淘汰。

    中國最早的銀元,是1889年(光緒十五年)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在廣州開版造幣廠鑄造,第一批銀元就是人們常說的龍洋,是七錢三分,俗稱七三版。也是為和外國銀元接軌,重量比外國銀幣稍稍高一點,約27.5克,後來覺得太虧,沒有大量流通,再鑄七錢二分龍洋,就是27克了。然後全國各省紛紛效仿鑄造。中國銀元時代就這樣拉開了。以後的袁大頭,孫小頭,船洋等等,只要標註一元的,都是接近27克的重量,哪怕是稍微動點小心思減輕點分量,但絕對不會低於26克,否則它得不到人民認可啊。當時的確有一部分不法商販,刻意把銀元略微銼下一圈銀屑,以謀蠅頭利。國家為了治止這種行為,壓制了很難偽造的齒邊,就是這個原因。

    為什麼非得鑄造這麼個重量呢?就是因為當時國內流通的外國幣都是差不多的分量,一塊大洋就是一元,其銀含量差不多,銀元本身價值相等,流通折算方便。當然面額不同的銀元除外。比如三錢六分、一錢四分四釐、中元、二角、一角等除外,那也有嚴格的分量規定的。

    也發行過一兩的銀元,重量約37.5克。比如廣東雙龍一兩,湖北雙龍一兩。鑄造這類銀元鑄造是因為慈禧太后。曾經發生過著名的“元兩之爭”。慈禧太后是守舊派,主張仍以中國傳統的貨幣單位“兩”,而光緒皇帝是維新派,主張於國際接軌,以元為貨幣單位。

    後來由於一兩銀元於世面上普遍流通的銀元重量不符,流通折算起來太過繁瑣,得不到老百姓和商戶的認可,最終未能大量流通。

    說了這麼多,自己都覺得有點囉嗦了。總之,分量也是衡量銀元真假的一個標準。祝君收藏愉快!如果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請垂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銀行錯把一個億打到你的賬戶,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