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中國

    醫生的聽診器有被淘汰的趨勢。

    因為聽診器的功能被現代的各種檢查儀器取代了。

    但是,我個人認為這不是什麼好事。這樣下去,醫生就會非常依賴儀器了。醫生的看病診斷水平就會下降,甚至離開了儀器就兩眼一抹黑。

    以前的醫生,特別是有經驗的醫生,就憑一具聽診器就可以看出很多病,心臟病,肺部的病,腹部的病,結合用眼睛觀察,可以可以看到全身的病。有時候比儀器還要準確。記得有一次,我一個親戚咳嗽,找縣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看病,用聽診器聽了以後,說,需要做個胸部x光,那個時候人不多,很快就看好了。主任醫師看到報告單,寫的是支氣管炎,主任頭皮一皺,說,最好還要拍個胸片,我寫個條子給放射科主任。放射科主任親自檢查,結果是肺部有一個小小的淡淡的陰影,診斷是肺結核。

    這樣的事很多,有一次到農村巡迴醫療,遇到一個小姑娘腹痛,經過聽,看,按壓,和詢問病史。考慮是腸套疊,叫他們馬上到縣醫院外科,說可能要做手術。後來病人家屬來說,真的是腸套疊,縣醫院醫師說幸虧來得及時,時間長了腸子壞了就有生命危險。

    現在就依靠儀器,可以賺取更多的錢,病了就要準備更多的錢。

  • 2 # Chenlynew

    法國醫生雷奈克醫師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1816年我去探視一位年輕的女患者,她正因心臟病的症狀而受苦。由於她體形肥胖,以手敲診或觸診斷又起不了多大作用,而附耳於其胸口做診斷又不被風俗允許,我忽然想到少年時用木杆傳遞聲音的遊戲。”後來雷奈剋制作出了的空心木頭聽診器原型。這給醫生診斷胸腔、肺部和心臟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經過幾代人的改良(單耳、雙耳;木質、竹質、金屬)發展到了今天的聽診器。沒有它,就會回到望、觸、叩診的年代。

    梅奧醫院醫生Rihal 說,以往的醫生,都必須努力回想之前診斷病人時,從聽診器當中聽到了些什麼,才可以診斷康復情況。現在有了智慧聽診器,以後不需回想,只需要將歷史資料找出來比對即可。將古老的聽診器與全新設計的智慧聽診器材連結,藉助網際網路的力量讓醫生能夠持續追蹤病人的歷史心律記錄,這是當代人類先進科技必然的融合趨勢。

  • 3 # 老醫生談健康

    作為一名內科醫生,我不知道別人是什麼樣,但是我聽診器從不離身。正常情況下就搭在肩膀上,有的時候也放在左側的大衣口袋裡。身上不帶著聽診器,總覺得沒抓沒落,感覺就像一個上了戰場計程車兵,手裡沒有槍一樣。

    我的聽診器是自己額外花了2000多元錢買的3M聽診器,可以說是聽診器最高階品牌,我們是有統一配發聽診器的,不過是很便宜的貨色。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大約也就30多塊錢,我用這個聽診器和同事的普通產品比起來,差距確實非常明顯。

    此外我上衣兜裡隨時帶著專用醫用手電,這個手電也要將近200元,我自費購買的,我覺得有這些東西,才像是一個真正的一線醫生,隨時能夠拿到工具進行檢查判斷病情。

    作為一名工作很多年的老醫生,雖然現在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但是也可能是早年養成的習慣吧,任何時候沒有親自看到病人,沒有親自給病人查體,對病人的疾病判斷,心裡總覺得沒有底。同樣,沒有親自看到影像片子,單純看報告,對病情的判斷也仍然是心中無數。

    很多時候病人的症狀和檢查並不能完全符合,這個時候就是真正考驗一名醫生功力力的時候了,一定要找出真正的原因,而不是說簡簡單單的去看結果,就給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

    但是我們必須要清楚,聽診器並不是萬能的,它只能夠對於一些疾病起到初步的判斷,急診搶救時,是你能夠隨時依靠的第1手工具,因為急診搶救刻不容緩,爭分奪秒,無論是抽血化驗,還是影像檢查,都不能隨時獲得,這個時候你的眼睛,你的手,和你的聽診器,手電筒就成為你僅有的工具。

    聽診器並不是萬能的,它有很多侷限性,但至少目前階段來說,還是絕大多數醫務人員的最有力的隨身工具,它也並不是永遠會被用下去,遲早也會被淘汰。現在在很多高階醫生那裡,手持式超聲已經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聽診器的大部分作用,效果更為確切,結果更為可靠,如果不是沒錢,我也想買一個。

    不差錢,我也想買個這個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勇士近20年,第5次闖入總決賽!近代第五,排在勇士前面都有哪些球隊?誰最令你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