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繪畫與攝影
-
2 # 小屏觀察
在世界攝影獎項裡,給我印象最深的圖片是,20多年前我看到的那幅《烏干達的乾旱》,震撼我的靈魂,至今讓我記憶猶新。該照片在1981年被評為第24屆荷賽最佳新聞照片,正是這張照片使人們開始注意非洲這個災難的大陸。
1980年4月,美國攝影家邁克·韋爾斯跟隨一個救濟組織,到烏干達東北部調查大旱造成的災難。在卡拉莫家地區一座天主教堂的門口,一群災民正在等待教堂發放食品,神甫叫一個抱著孩子的母親,他把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手中,對韋爾斯說:“我們所發放的一點點救濟糧,起不了多大作用,遠遠不夠。”韋爾斯立即拍下了這幅照片。
照片以人體區域性的手為特寫畫畫,運用襯托的方法讓白色成年人的手在黑人孩子的小手下形成畫框,具有尺度一樣的準確性,表現烏干達乾旱的惡果:災區孩子瘦骨伶仃。孩子瘦弱的小手在黑白色調的對比下,突出地表現在畫面上,主題鮮明,令人觸目驚心。這張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及一系列反映乾旱災難的報道發表後,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世界各地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源源而來,抵達烏干達,因此拯救了千百萬烏干達災區人民的生命。這張深刻地反映現實的照片,它的震撼力和說服力遠遠超過文字語言的表達,它衝破了不同文化的隔膜,喚起人們普遍的良知,使人們紛紛伸出了救援之手。因而這張照片在當年世界新聞攝影的評選中獲得金獎。
作品的視覺中心是那隻黑色的手,原本以為那是年長的老人們乾枯的手,可當我們再次仔細去看時,卻發現原來那是一個孩子的小手,黝黑乾癟的面板下看到的僅僅是那脆系的骨頭,真正的血肉似乎不曾屬於他,一切來得都那麼震撼,都那麼讓人無所適從……
作品的構思很奇特,畫面上,只出現了孩子和傳教士的手,其餘的都沒有以任何方式來表現,使得畫面簡潔明快,不會分散觀看者的注意力。而僅僅就是這兩隻手,就能讓我們感受到此刻這孩子的無助與傳教士內心的那份掙扎,它是貫穿整幅照片的橋樑,產生強烈的震撼力。
從作品的構圖上看,這兩隻手處在視覺焦點上,但卻給人以左輕右重,不平衡的感覺,如果孩子的小手從左下角伸出到傳教士手中,這樣就形成了對角線,就不會再次讓觀看者有這種感覺,因為對角線構圖讓人感到穩定牢固。
作品的景別運用特寫,突出這兩隻手,形成對比與一種視覺效果,進而增加畫面衝擊力。
作品的影調是低調,孩子的手和背景大量運用黑灰的影調,只有傳教士的手這很少的白來構成,傳教士的手曝光過度,與整幅畫面顯得不太協調,如果再暗一些,或許會更好些。
作品的表現手法多次以對比的形式出現,孩子的手與傳教士的手作對比,白與黑、肥與瘦、大與小,從而突出乾旱這一惡果造成的災難,其實以這樣的形式來詮釋,或許文字在它面前也終會顯得蒼白無力,一副作品詮釋一個社會現象。就是下面這幅圖片,你看看是不是震撼了你!
回覆列表
國際攝影名家優素福-卡什拍攝於1941年的《溫斯頓-丘吉爾》這張歷史的經典之作照片,影響之大,不僅激勵了英華人反抗德國法西斯的鬥志,加速希特勒走向墳墓的程序,也成為許多華人腦海中的深刻記憶。
憤怒的丘吉爾成為盟軍的精神力量的象徵,也成為震懾希特勒,讓法西斯聞風喪膽的精神武器。
照片定格的歷史一刻是由優素福-卡什走到丘吉爾面前,帶著他心愛的照相機和拍攝積累的自信。他的請求自然而堅決:“閣下,我希望在這一歷史時刻為您拍照留念。”其時,德國侵略者正將戰火四處燃爆,英倫三島危在旦夕。那一天,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抵達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參加加國總理邀請的眾議院演說期間。丘吉爾叼著雪茄,一派溫文悠然,全無“英格蘭鬥犬”的暴烈威猛形象可言。而卡什心中顯然不能滿足於這樣的留影,準備好相機,突然上前,一句“對不起”的同時迅速走上前,從丘吉爾唇間奪下雪茄。當時被惹惱的丘吉爾怒目而視,左手叉腰,把即將發作的丘吉爾發怒的一瞬間按動快門。把丘吉爾瞬間的表情用相氣膠片按動快門,定格歷史一刻。
優素福-卡什也就註定成為本世紀最傑出的人像攝影大師。 我們瞭解了攝影師的用心良苦後,丘吉爾和卡什如老友一樣握手,說:“你制服了一頭怒吼的獅子!”
這頭“怒吼的獅子”的肖像照在當年的《生活》雜誌發表後,傳遞出的丘吉爾威風凜凜,果敢堅定的氣勢表現出來,在當時的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這張照片成為全世界印刷次數最多的人像照片,作為世界照片名作由此誕生。卡什是享譽世界的肖像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