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069851966126
-
2 # 知足常樂1041097273996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監七年(508)改光祿勳置,十一班,位列十二卿,掌宮殿門戶及一部分宮廷供御事務。有丞、功曹等屬官,領守宮、黃門、華林園、暴室等令。陳因之,三品、中二千石。北齊置為光祿寺長官,掌宮殿門戶、帳幕器物、百官朝會膳食等,三品。隋、唐沿置,唯掌祭祀、朝會、宴享之供設,政令仰承禮部。隋初正三品,煬帝改從三品,唐因之。唐高宗、武則天時曾隨本寺改名司宰正卿、司膳卿,尋各復舊。北宋初為三品寄祿官,表示品級俸祿,不預寺務,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後始成為職事官,從四品。南宋隨寺省。遼朝改置崇祿寺卿。元朝隸宣徽院,初設一、二員不等,仁宗延祐七年(1320)定置四員,正三品。明朝兼掌皇室膳食,職事繁重,雖聽於禮部,又受尚膳監太監督察。初定正四品,洪武八年(1375)隨本寺改名光祿司卿,三十年復舊,從三品。清朝置滿、漢各一員,職掌與唐略同,職輕事簡,從三品。光緒三十二年(1906)隨寺省。
-
3 # 永遠溫情
光祿卿,其主要職責範圍是“宴勞薦饗”,負責進呈朝廷祭祀大典所用食物,以及皇帝宴請文武百官、招待外國使臣時的酒宴製作,還有皇族成員的日常飲食的烹飪、各種調料的製備。
說白了,光祿寺卿就是皇帝的司務長兼廚師長。
-
4 # 使用者3005056575093
光祿卿
南朝梁改光祿勳為光祿卿,掌宮殿門戶。北齊稱光祿寺卿,除宮殿門戶外,兼掌皇室膳食、帳幕器物。
中文名
光祿卿
始 於
南朝梁
管 理
宮殿門戶
類 型
古官職
官名
隋 開皇三年(583)廢光祿寺入司農,十二年再置,仍設卿、 少卿等官,專司皇室膳食,轄太官、餚藏、良醞、掌醢四署。唐沿隋制。高宗一度改 光祿寺卿為司宰寺卿,武則天又一度改為 司膳寺卿,後均復舊。歷代沿置,清末廢。
官署名
簡介
掌宮廷宿衛及 侍從, 北齊以後掌膳食帳幕,唐以後始專 司膳。
秦代稱郎中令,漢初沿置。武帝時改稱光祿勳。東漢末複稱 郎中令。為宮廷宿衛及 侍從諸官之長。魏、晉、南朝宋、齊及北魏均同。以後廢置不常,至南朝梁改名光祿卿,北齊置 光祿寺,設卿及 少卿,此後皆以皇室膳食為專職,與漢代執掌完全不同。《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郎中令,秦官,掌宮殿掖門戶,有丞。武帝 太初元年更名 光祿勳。屬官有大夫、郎、 謁者,皆秦官。又期門、羽林皆屬焉。”《 晉書.職官志》:“ 光祿勳,統武賁 中郎將、羽林郎將、 冗從僕射、羽林左監、五官左右中郎將、東園將、 太官、御府、守宮、黃門、 掖庭、清商、華林園、 暴室等令。”參閱《通典.職官七.光祿卿》。隋領 太官、餚藏、良醞、掌醢四署。唐改餚藏名為珍羞,餘同。宋除 太官令外,有內酒坊、油醋庫等機構。元掌起過米麴等事,領尚飲、尚醞局等,隸宣徽院。明、清領署同唐,惟“ 太官”作“大官”。清 光緒三十二年(1906),併入 禮部。
光祿卿職責
光祿寺卿 少卿丞 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會、宴鄉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儲備而謹其出納之政, 少卿為之貳,丞參領之。凡祭祀,共五齊、三酒、牲牢、鬱鬯及尊彝、籩豆、簠簋、鼎俎、鉶登之實,前期飭有司辦具牲鑊,視滌濯,奉牲則告充告各,共其明水火焉。禮畢,進胙於天子而頒於百執事之人。分案五,置吏十。元祐三年,詔長、貳互置。政和六年二月, 監察御史王桓奏:“祭祀牢醴之具掌於光祿,而寺官未嘗臨視,請大祠以長貳、朔祭及中祠以丞簿監視宰割,禮畢頒胙,有故及小祠,聽以其屬攝。”從之。舊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光祿卿、少,皆為寄祿。 元豐制行,始歸本寺。中興後,廢併入 禮部。
光祿卿設定
光祿寺一般設有:卿一人,從三品; 少卿二人, 從四品上;丞二人,從六品上; 主簿二人, 從七品上。掌酒醴膳羞之政,總 太官、珍羞、良醞、掌醢四署。凡祭祀,省牲鑊、濯溉; 三公攝祭,則為終獻。朝會宴享,則節其等差。錄事二人。 龍朔二年,改 光祿寺曰司宰寺。武后光宅元年,曰 司膳寺。有府十一人,史二十一人, 亭長六人, 掌固六人。
回覆列表
光祿卿,官名。南朝梁天監七年(508)改光祿勳置,十一班,位列十二卿,掌宮殿門戶及部分宮廷供御事務。有丞、功曹等屬官,領守宮、黃門、華林園、暴室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