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風秋雨8662

    詩經中句尾的感嘆詞作用

    嗚呼,矣,哉,焉語氣詞一、語氣詞的分類:1 、按照語氣詞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為:(1 )句首語氣詞有:“夫蓋維惟唯”。(2 )句中語氣詞有:“蓋也與”(3 )句尾語氣詞有:“也矣乎哉已耳焉與邪夫兮”等。2 、按照語氣作用,可分為(1 )陳述語氣詞:“也矣已耳焉”(2 )疑問語氣詞有“乎與邪”(3 )感嘆語氣詞有“哉夫兮”。二、句尾語氣詞:1 、“也”:表靜態,通常用在判斷句尾表確認肯定的判斷語氣。用在陳述、祈使、疑問句尾時,都表論斷、確認語氣。並不是在判斷語氣之外,又表示陳述、祈使、疑問語氣。用在複句中後一分句的末尾,是表示對這一分句的確認語氣。2 、“矣”:主要用於敘述句尾,同時也常用於其他型別的句子(複句的後分句、描寫句、疑問句),表示把已經或者將會出現的新情況告訴人們的陳述語氣,是動態的。相當於“了”。3 、“已”同“矣”的作用相近,原是動詞,表示停止、限止語氣,表示事實止於這種情況,有往小裡說的意思。一般可譯為“了”或“啦”。4 、“耳”:是“而已”的合音。一般用在敘述句尾,動詞性減弱,可譯為“罷了”。5 、“焉”是一個有指代作用的語氣詞,用於敘述句和描寫句尾,表提示性的陳述語氣。(1 )一般用在不及物動詞或動賓片語後面,既表示“於(介詞)+ 是(此)”的意思,又表示提示性的煞尾語氣。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2 )用在形容詞謂語後面,隱含“於是”而指代比較物件。如“晉國,天下莫強焉。”(3 )用在及物動詞後,相當於代詞賓語“之”,指代作用更明顯一些。如“非曰能之,願學焉。”(4 )如果“焉”所指代的物件、時間、處所,在本句中的前一部分已經出現了,那麼“焉”就不兼指代作用,而虛化為純粹的句尾語氣詞了。如“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 6 、“乎”: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疑問語氣詞。(1 )用在是非問句尾,(是非問是把事情的正面說出來,然後希望對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譯為“嗎”。(2 )用在選擇問句尾,(選擇問是列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情況,用疑問形式提出來,要求對方從中選擇一種作出回答。)譯為“呢”。(3 )用在特指問句尾,(特指問是用疑問代詞提出所問內容,要求對方就疑問代詞所指來回答。)可譯為“呢”。(4 )用在反問句尾,(反問句是無疑而問,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示明確的肯定或否定意思,一般不需要回答。)可譯為“嗎”或“呢”。(5 )“得無……乎”“無乃……乎”可譯為“該不會……吧”“只怕……吧”。“乎”仍是疑問語氣。(6 )用於祈使句尾。仍是疑問語氣詞,只是句中的祈請或感嘆語調是主要的,“乎”的疑問語氣相應減弱了,帶有疑慮未定的色彩。7 、“與(歟)、邪(耶)”:(1 )疑問語氣沒有“乎”那樣強烈純粹,它們也可用在各種型別的疑問句尾,可譯為“呢”“嗎”“吧”。(2 )同“其”“得無”“無乃”等詞語配合,表示委婉的疑問語氣。8 、“哉”:(1 )用在感嘆句尾是表示強烈的感嘆語氣的,可譯為“啊”。(2 )用於反問句尾更為常見,依然是表示感嘆語氣。譯為“啊”。9 、“夫”:用在感嘆句尾表示的感嘆語氣偏於惋惜悲傷的情緒,仍譯為“啊”。10、“兮”:一般用於韻文的感嘆句尾,可譯為“啊”“呀”。11、句尾語氣詞的連用:語氣的重心一般都落在最後一個語氣詞上面。三、句首語氣詞1 、“夫”是從指示代詞虛化而來的,(1 )用在句首表示提出話題、引進議論或引出常理以轉入正論的語氣,不譯。又稱發語詞。(2 )與“且、故、若、今”等組成固定片語,用在句首表示進層、假設、結果等問題的議論語氣。2 、“蓋”:(1 )作句首語氣詞時用於發議論。不譯。(2 )用在句中主語後謂語前,表示猜測或解釋性的語氣,意思為“大概”“可能是”,我們處理為語氣副詞。3 、“唯(惟、維)”(1 )用在句首,有兩種作用:一種是表示提示性的語氣。這種用法多見於《詩經》《尚書》。加一種作用是表示期望的語氣,一般寫作“唯”。(2 )用在句中,表示限制範圍、幫助判斷、解釋原由,有修飾謂語作用,譯為“只(是)、就是”等,我們處理作語氣副詞。四、句中語氣詞1 、“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頓語氣,有提砂下文舒緩節奏的作用。有時用在並列的片語後面,表示頓宕語氣。2 、“與”用在句中,表示頓宕舒緩語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噴泉怎麼形容成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