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堅決為農民發聲
-
2 # 帽徽下的浪漫
父母愛的方式不一樣,我們收穫到愛的給予不一樣,心裡好受是不一樣的。
就像父親是種無言的愛,母親是種絮絮叨叨的愛,男女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所以談喜歡不喜歡,也就是心裡更能接受哪種方式而已。
因此,如果不是一份畸形的愛,那我誰都喜歡。
-
3 # 千年狐狸12
父親母親都一樣,父母給了我生命,我年齡不大就父母雙亡。我想讓父母享樂,可是沒有機會,這很遺憾,希望來生還做這個父母的女兒。
-
4 # 攪拌車清罐專家
父母愛孩子的方式不同 少了哪個都如天塌地陷讓人無法接受 對他們的喜歡是用語言和文字都無法確切形容的 更無法評判更喜歡誰
-
5 # 飛火流星905
在我的家人中,我更喜歡我的“傻”父親,因為父親的“傻”在我家的親戚中很出名。
父親的命很苦,出生三天,奶奶一病而逝,父親被送到了新爺爺、奶奶這裡,在那個貧瘠的年代,這叫做“給”。
新爺爺和二爺兩家守著父親一個兒子,但由於父親是“要”來的,他的童年也只能是逆來順受、忍辱負重。也許正因為這樣,才塑造了父親一雙靈巧的手。蓋房、盤炕、壘灶臺,編筐、編笆、扎條帚,頭頭是道,樣樣精巧。
父親和母親是同村的,他們結婚後不久,舅舅去了天津工作,大姥爺的子女也隨工作單位在北京和徐州落戶,三姥爺的獨生女兒則遠嫁他鄉。
爺爺和奶奶“要”父親是指著他養老的,二爺、二奶奶、姥爺、姥姥、大姥爺、大姥姥、三姥爺、三姥姥則是眷戀故土,不願遠走他鄉投奔兒子或女兒。可怎麼也沒想到,我的”傻”父親居然允諾照顧全部十位老人。
如果現在一家多上十雙筷子,可能經濟上也不會太窘迫。但擱在那個物質匱乏、供應緊張的上世紀五十年代,一下子奉養十位老人,只有傻子才會說沒有問題。
因此,許多人說父親照顧這麼多親人,是覬覦他們的財產。先前聽人說,父親當時是這樣回答的:“一根兒草不多,不是我的,我不會要。老人誰沒有兒子閨女不在身邊的時候,能幫忙伺候一天是一天。”後來,我看到父親也是這樣做的。
當時,為貼補飯碗,父親和母親把場角地邊的溝溝沿沿上栽滿了蘿蔔,種遍了南瓜。就是這樣,吃食上的虧空還是十分明顯,母親只能分鍋做飯,一鍋做些麵食,另一鍋做鹽水煮青菜。麵食分給老人,父親和母親則終日青菜果腹。
再好的麵食也擋不住疾病的侵襲,爺爺因病走了的那一年,家裡僅有的一點糧食全部用在了爺爺的喪事上。父親只好在農活間隙,走村串鄉,幫別人打短工、鍘青草,以換取人家一升半斗的玉米或高粱給老人們“改善”一下生活。母親則拽上姐姐們,尋一些窪地、荒坡,刨地梨兒(水災年頭家鄉的特產)、挖甜草根兒、捋草籽兒、打野菜。最困難的時候,父親只有樹皮和麥秸吃。即便這樣,父親依然“傻”的沒有一絲抱怨。
1963年奶奶已經過世,洪災時村裡的房子大部分被洪水沖塌了。為了生存,鄉親們大都搬走了,母親也帶著姐姐們轉移了。只有父親留了下來,在地勢較高處紮了幾個窩棚,來完成他奉養老人的“使命”。齊腰深的洪水裡,他總是拖著疲弱的身軀和一隻破笸籮,艱難地為八位老人送去填飽肚子的“東西”,一個棚子,兩個棚子,三個棚子……就這樣,在“傻”父親的照顧下,幾位老人一生心平氣順,先後含笑而終。
父親真是太傻了,一傻“傻”了一輩子;父親真是太累了,一直勞作到離世。2005年5月的一天,父親陡然發病陷入昏迷,沒有給我們姐弟留下一句話就走了。就在父親倒在院子裡昏迷時,手裡還緊攥著一把鄉親們送過來的秫秸扎笤帚!
我曾一直不明白,我的“傻”父親費盡心力奉養十位老人終老卻不求索取,為什麼沒有一絲怨言?如今沒有了父親我才徹悟,我的父親是不會有怨言的,因為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子欲養,親猶在”。
回答到這,我的淚再一次無法自止,唯有祈願天堂的那邊能有一座驛站,讓我的“傻”父親能在哪歇一歇,等一等我。
-
6 # 北水若冰
更喜歡誰談不上,就是喜歡的點不一樣,媽媽生活上給的關心會多一些,爸爸給的自由會多一些。媽媽雖然嘮叨,但不會過分干涉,爸爸雖然話少,但關心愛護也一點不少。
-
7 # 木水娛樂
通常來說只要對方盡心盡責的父母作為兒女的無論是爸媽都喜歡的。這個沒得比,父母養育之恩比天大。致那些偉大的父母親們,你們辛苦了。
回覆列表
當然是母親。我本身有點小殘疾,做事沒有那麼利索。父親的要求是我必須和弟弟、妹妹做得一樣好,一樣快。而母親還是比較能包容我的缺點。因此我和母親比較親密、有話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