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咽喉疾病的形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氣滯血瘀、經脈痺阻的病理變化,又多出現咽喉紅腫疼痛、阻塞等現象,故又稱喉痺。

    中醫認為,咽炎的形成,是由於內外邪毒結聚經脈不通而致的咽喉部紅腫疼痛,或有異物感,或有顆粒狀突起為主要特徵的咽喉部疾病。

    1、風熱咽炎

    由風熱邪毒而致的咽炎,以咽部紅腫痛為其主要症狀。又有風熱喉、紅喉之稱。

    常因氣候急劇變化,起居不慎,肺衛失固,而為風熱邪毒乘虛侵犯,從口鼻直襲咽喉,內傷於肺,相搏不去,致咽喉腫痛而為咽炎。此時邪在衛表,故病情較輕,若由誤治,失治,或肺胃邪熱壅盛傳裡,則出現胃經熱盛之證候,病情轉重。

    治宜分風熱、風燥,但總的來講要疏風清熱、化痰理氣。

    2、風寒咽炎

    外感寒邪,或鄰近器官邪毒染及。症見咽部微痛或癢,黏膜淡紅不腫,吞嚥不順,伴惡寒微熱,無汗,鼻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舌質淡紅,苔薄白而潤,脈浮緊。

    治則:辛溫解表,疏風散寒。

    3、肺腎陰虛

    肺腎陰液虧損,咽喉失於濡養,故咽乾痛或異物感;陰虛則火旺,虛火上擾,則咽喉有灼熱感、兩顴潮紅;虛火煉津成痰,燥痰粘於咽喉,則咽癢乾咳、痰少而粘。

    表現為咽乾刺癢微痛,灼熱不適,夜間尤甚,咽腔微紅腫脹,乏津乾燥,乾咳少痰,腰膝痠軟,手足心熱,舌紅少苔。治宜滋養肺腎,降火利咽。

    4、肝經鬱熱

    症見咽部悶脹不舒,異物感明顯,情志不暢時尤甚,急躁易怒,胸脅悶脹,舌紅苔黃治宜疏肝清熱,理氣利咽。

    5、氣血瘀阻

    症見咽乾刺痛,夜間痛甚,活動後減輕,咽腔暗紅肥厚,舌暗或有瘀斑,苔薄。治宜行氣活血,化瘀利咽。

    6、痰溼上結

    情志抑鬱,思慮過度,致肝失疏洩,脾失健運,水津不行,聚溼成痰,壅阻咽嗌致成本病。

    症見咽異物感明顯,咽腔色淡或淡紅,腫脹肥厚,咽底附白粘痰液,胸脅悶脹,泛惡欲嘔,脘悶納呆,咯痰白粘量多,舌淡苔白膩。治宜燥溼化痰,散結利咽。

    7、痰火鬱結

    症見咽部異物感、痰粘著感、焮熱感,或微痛,易噁心作嘔,痰粘稠帶黃,口臭,檢查咽部色暗紅,粘膜肥厚,咽後壁濾泡增多甚至融合成塊,咽側索肥厚,舌質偏紅或有瘀斑瘀點。治宜清熱化痰理氣。

    8、脾腎陽虛

    真陽虧損,陰寒內盛,致陰盛格陽、浮陽上越,則有咽喉微痛不適或咽乾等“上熱”的假象,因其本質為陰寒內盛,非津液不足,故雖覺咽乾而不思飲,飲則喜熱湯。

    症見咽部不適,緊悶如堵,遇寒尤甚,咽腔淡白微腫,如豬油樣,咽底小瘰色白,口淡不渴或咽乾欲熱飲,面白肢冷,腰脊冷痛,精神不振,舌淡苔白。治宜溫腎壯陽,散寒利咽。

    9、陰虛火旺

    反覆感受外邪,或鄰近器官邪毒染及;或熱病之後致陰液耗損,肺腎陰虧,津不上承,咽失濡養;或因虛火內生,上灼於咽而生;或因菸酒過度,燥熱內蘊,灼津爍液;房勞傷腎,水不濟火;素體陰虛,鬱而化火,循經上灼咽部,發為咽病。治宜滋陰降火。

    10、氣滯血瘀

    手少陰心經沿食道則滯於咽部;邪毒久留,氣鬱而滯,延宕不散,遏血而瘀,阻於咽內,氣血瘀滯,鬱而化熱,發為咽病。治宜活血化瘀,理氣利咽。

    11、脾胃火旺

    症見咽部紅腫疼痛較劇,軟顎及懸壅垂亦紅腫,吞嚥困難,痰多而黃,不易咯出,頜下有臖核、壓痛,發熱,口乾,頭痛,大便乾結,小便黃,舌紅,苔黃膩。治宜洩熱解毒,利咽消腫。

    其實細分的話,還可以分出許多型別。總的來說,咽炎在中醫裡一般不多見於獨立疾病,而是作為其他臟腑疾病的併發症出現,需要循根而治。

    相對於西醫,中醫治療咽炎一般治療效果較好,複發率也較低,但缺點是不如西醫見效快。

  • 2 # 長坡厚雪fish

    中醫對於慢性咽炎,辨證分型主要有三個1、陰虛火旺

    主要表現為:咽部不適,午後煩熱,口乾口苦,咳嗽痰黃,舌紅苔黃,腰腿痠軟。

    2、氣陰兩虛

    主要表現為:咽乾灼熱,聲音嘶啞,疲感乏力,異物感,舌紅苔少,耳鳴眼花。

    3、痰瘀型

    主要表現為:咽乾刺痛,痰多,噁心不適,舌淡紅苔膩。

    有人把風寒風熱進行分類其實是咽部咳嗽的分類,不屬於慢性咽炎的分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產後沒奶水,又趕上炎熱夏季,寶寶尿液黃的情況能喂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