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間zhu酒
-
2 # 眸子8552
明顯抄襲的,請看詩:
黃巢﹤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朱元璋<詠菊>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從兩首詩上看,冷眼看似乎很相象。細細端詳,又大有不同。
那就是、黃巢的詩,是以花喻事。是表達內心的感慨和情懷,以其達到效果的喜樂。詩較委宛,但藏鋒利。
朱元璋的詩則霸氣處瀉,有一股壓制人的氣勢。詩中充斥著,高冷與殺氣。又有一股:唯老子天下第一,誰敢不從?
所以,從兩首詩上看,外觀似象,骨子不同。但從韻角和詩大致形勢上看,應該說:朱元璋確實是在黃巢詩的基礎上創作的。只是扒了個外衣,內裡的確是他自己的。
個人見解。
-
3 # 老蛇正宗
答:黃巢,唐末 農民起義領袖, 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公元820年~884年),生於鹽商家庭,善騎謝,粗通筆墨,能詩,五歲時就會與人對詩,但是成年後屢試不第。
因為恨考場之黑暗,發狠寫下《不第後賦菊詩》以發洩自己對社會的不滿和偉大的抱負。並且把菊花比作廣大受壓迫的勞動人民,把百花比作唐朝官僚統治階級。誓將推翻腐朽沒落的唐朝政權,實現改朝換代。詩云: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詩中“九月八”是“九月九”重陽之意,黃巢用“八”字是為了押韻。這個“殺”字是指百花枯萎,當然也暗含殺機。後二句“香氣透長安,表示要造反,要攻打長安,到時滿城都是我黃巢的部隊——滿城盡帶黃金甲。也表明有稱王稱帝的雄心。
朱元璋,元朝天順帝元年(1328年~1398年)農曆九月十八日,生於安徽鳳陽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1935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改為應天府(今天的南京)。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舉兵北伐,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統一了全國。
朱元璋稱帝前,曾以吳王身份進入一個廟,廟中僧人問:“你是什麼人”?朱元璋提筆寫道:
“殺盡江南百萬軍,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漢,只憑嘵嘵問姓名”。可以認為,朱元璋的菊花詩是表達了他的英雄氣概和真實想法。朱元璋非常崇拜“黃巢”,是因為志同道合?意氣相投?換句話說,都是要造反,要爭天下的人,所以朱元璋不但崇拜黃巢的造反精神,而且敬仰黃巢的英雄氣概。閱讀《不第後賦菊詩》有感才寫下了《菊花》詩:“百花發,我不發,我若發,都駭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從詩意來看,朱元璋也是心狠手辣的主,而且與黃巢一樣都是要打天下的人,其“百花發,我不發,我若發,都駭殺”。雖然不存在著抄襲的問題。但是,朱元璋寫此詩,應該在黃巾軍當首領時,學習了、借鑑了黃巢的《不第後賦菊詩》是毫無疑問的。
-
4 # DSZFZH
《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陳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朱元璋的《詠菊花》:“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從以上兩首詩就不難看出有相似之處,但文字順序及內容卻不盡相同。
要說朱元璋沒什麼文化,一生中也作詩36首。
要說黃巢有文化,執政四年就被下屬造反所殺。
兩個黃帝都是農民起義造反的帶頭人,朱元璋寫詩借鑑一下先帝的詩,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先人的歷史文化本來就是“古為今用”的。
我認為朱元璋的《詠菊花》是吸取了黃巢《不第後賦菊》的精華,受其影響借鑑而來,不是照搬、抄襲。
比較欣賞朱元璋的《詠菊花》,更霸氣!
回覆列表
朱元璋的菊花詩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此詩是朱元璋參照黃巢詩《不第後賦菊》也就是後人稱之為《詠菊》的那首詩而作的。需要強調的是,所謂菊花詩皆是後人起的名字,是模仿黃巢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