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澤仁德喜
-
2 # 寄暇學宮
學佛原本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弄得周圍的人怨氣沖天,這就是個問題了!題主所說的正事不幹,是不是既不去工作,家務也不幹,家人也全然不顧了。反正是除了自己說的修行,其它任何事都不再上心了!
出現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有兩種原因。
一種是藉著打著信佛的幌子,追求安逸享樂,逃避應有的職責。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跟信不信佛沒有關係了,就按照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去處理吧!
另一種是真心向佛,但是修行的方法不對。
佛法分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兩種。釋迦摩尼在悟道成佛之前,已經把世間法修到了極致,然後才修行的出世間法。我們這些俗世中的人,如果世間法都修不好,那也就別提修行什麼出世間法了!如果你連小學的課程都沒學好,就先別去考慮上大學去進修!
迴向偈裡有句話就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什麼是四重恩?四重恩就是父母恩、師長恩、國土恩和眾生恩。先別去考慮怎麼下濟三途苦,你也沒有那個道行。充其量也就是念唸經,超度一下亡靈而已。還是要在上報四重恩上下功夫!
父母恩不必細說,這是做人的根本。如果連父母的恩德都不去報,連做人的資格都沒有,就別提什麼學佛了!師長恩就是老師對你的教育之恩,這個如果也不去報恩,也別談什麼學佛了!我們現在能有這麼好的生活,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有這麼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不好好報效國家,不好好努力工作,也別談什麼學佛!你吃的每一碗米飯,吃的每一個饅頭,都是來自於農民的辛勤耕種。想想怎麼去報答所有人對你的奉獻吧!不能上報四重恩,連學佛的資格都沒有!
有很多僧人什麼也不做,完全是靠別人的供養去修行。所以在很多人的意識中,修行就應該是什麼也不做,全靠別人來供養。
要知道佛家這碗飯並不好吃,“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帶角還!”什麼意思?自己什麼也不做,完全接受別人的供養。如果今生不能得道,那麼下輩子就要往畜生道走。你用銀行卡透支,看似小日子過得很滋潤,可是欠的錢始終還是要還的!
馬祖和百丈這兩位祖師,制定了叢林清規。其中有一條非常有名的話就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修道者應該認真琢磨琢磨這句話!釋迦摩尼在世時,自己和眾弟子一樣,自己出去化緣,吃完飯自己把缽盂洗刷乾淨。等到所有的事情解決完了,然後才開始去打坐修行。
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要小瞧這些所謂的塵世瑣事,這些都是對修道有所裨益的助道品。做點家務就覺得妨礙修行了,努力工作就覺得妨礙修行了,家人抱怨兩句就妨礙修行了,孩子吵鬧就妨礙修行了。就這麼點屁事都能妨礙修行,那麼真的魔來考驗你時,還能應付得了嗎?
其實完全可以把塵世瑣事當成修行的一種。搞文字工作的,努力把每一篇文章寫好,這就是文字般若;搞技術工作的,把技術搞好,這就是釋迦摩尼當年的工巧明;搞銷售工作的,把話語術發揮到極致,這就是釋迦摩尼的因明;在家搞好飲食,把家人的身體調養好,這就是釋迦摩尼的醫方明。沒有任何一個高僧說過修行就是要什麼也不做!恰恰相反,所謂的瑣事,都是修行的一種。
很多學佛的人都有一個毛病,也是令很多人討厭的一個毛病,那就是碰到誰就跟誰講學佛。彷彿別人不跟著學佛就造了多大的孽一樣。佛教在傳法的時候,很講究一個緣。緣不到,絕口不提。緣到了,才跟那個人講法。
在家學佛的人,一般需要遵守“居士五戒”。居士五戒就是殺、盜、淫、妄語和酒。這五戒最容易犯的就是妄語。妄語不僅僅是背後議論別人的是非,妄議佛法也是妄語。所以整天把佛掛在嘴邊上,碰到誰就讓誰學佛,這都是犯了妄語戒。
佛教分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和菩薩乘五種。既然要學佛,就先把人乘學好吧!上報四重恩先做好再說!人乘都學不好,其它的都免談!
如果這些都明白,還是依然如故,那就可以說是假借修佛去追求安逸享受了!有個方法不一定有效,但是可以試試。佛教戒律“過午不食”,就是過了午時就不能再進食了!這個午時就是當地時間11點到13點。也就是說過了13點,就不能再吃任何東西了,哪怕是一粒花生米都不行。很多人都堅持不住,可以試試!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回覆列表
這世界有一樣東西,可以化解任何矛盾,化解任何魔魅,度化任何愚痴,這個東西就是“慈悲心”,對於家中有痴迷佛教的家人,最佳辦法,就是包容,諒解,不行對立,以慈悲心感化她,以平和心接納她,時間久了,她自然會覺悟的!
萬法於心,任何善惡因緣,皆是自心妄動招引,故此若要萬事和順,必先己心平和,不行善惡分別,保持清淨慈悲之心,萬事必會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