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誰家庭院木樨香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詩詞的風格更是各有千秋,何必非要一決高下?荷花自有清幽、雅緻的氣質,蘭花樸素卻芳香馥郁。每一朵花,都有屬於自己的季節。每個人,會對不同的花情有獨鍾。

    所以,無論讀書還是寫文章,都不能太有功利心,有一顆平常心,帶著欣賞的眼光,品味詩詞,品讀文章。今天,我們一起分析一下《涼州詞》和《出塞》,品味它們不同的魅力。

    涼州詞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催人奮進,被稱千古絕唱名不虛傳

    涼州詞

    王翰 〔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寫的涼州詞,是一首邊塞詩。《新唐書·樂志》說:“天寶間樂調,皆以邊地為名,如涼州、伊州、甘州之類。”因此,王翰的這首七絕,是以涼州為背景。屬於西北邊疆的涼州,物產豐富,葡萄更是久負盛名。因此,葡萄酒成為當地特產,理所當然。

    夜光杯和琵琶產自西域,胡笳是當地居民喜愛的樂器。這首詩曾激勵過無數熱血男兒,把為國捐軀、醉臥沙場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詩人僅用28個字,便勾勒出一幅悲壯、蒼涼的邊塞圖畫:壯懷激烈的琵琶聲催人奮進,催人上馬出征。盛在夜光杯裡的葡萄美酒,為即將遠行的將士壯行。不知此去,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葡萄美酒夜光杯”,唐代民風淳樸、開放又不乏豪邁之情,李白詩酒鬥百篇更是聞名天下。戰士出征,怎麼能少得了美酒送行?詩人在這首詞的第一句,便為這首詩貼上豪邁、激情的標籤,有別於其他邊塞詞的傷感。

    “欲飲琵琶馬上催”離別的場面最為傷感。記得小時候看《西遊記》,唐玄奘一人遠行,皇上親自送行,再三囑咐後,玄奘法師遠去的孤獨背影,讓人觸目驚心。更不用說生死未卜的戰場,又是怎樣讓人怎樣牽腸掛肚?詩人沒有把生離死別渲染出傷感、悲涼的氣氛,反而寫出明快的感覺,更突顯了出征戰士看淡生死的豁達,視死如歸的決心。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詩的最後兩句,最為感人。醉臥沙場怕什麼?因為古往今來,能在戰爭中平安歸來、返回故鄉的人,少之又少。整首詩悲壯不淒涼,慷慨之情溢滿字裡行間。

    王翰寫的這首涼州詞,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但是,估計也有人會質疑。正如有人質疑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樣。憑什麼他以一首詩壓全唐?

    《出塞》寫實,充滿悲壯、蒼涼之感,更有借古諷今的悲憤之情

    出塞二首

    王昌齡 〔唐代〕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詩人用獨特的筆墨,以時間與空間的交替轉換的寫法,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蒼涼的邊關景象圖。詩人悲壯的心情,體現在這兩句詩中。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關,都是很久遠的往事,詩人此處的筆墨,意在突出下一句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壯。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詩人在這句詩中,表達了自己對朝廷用人不利的悲憤之感。倘若有驍勇善戰的將軍,怎麼可能讓胡人度過陰山?

    詩中龍城飛將的典故出自《漢書·衛青霍去病傳》。書中記載:

    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

    “籠”與“龍”同。因此,有人說,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奇襲龍城的經歷。還有一種說法,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李廣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戰場度過。他的一生都在為抗擊匈奴而努力。這首詩裡的龍城飛將,詩人指代驍勇善戰的將軍。

    詩人當時的朝廷腐敗,將帥更是無能,沒有可用之才。懷古思今,這怎能讓讓人痛心疾首?詩人的憤慨之情力透紙背,耐人尋味。

    秦時的明月不僅照耀著漢時的邊關,也照耀著今日的邊塞。從古至今,有多少人萬里出征、一去不還?假如當年的飛將軍還在,假如今天仍有善戰的將軍,怎麼可能允許匈奴南下?怎能可能讓匈奴的馬度過陰山?

    馳騁沙場的駿馬,將軍為它配上白玉鞍,企盼它所向無敵。一場激烈的戰爭剛剛結束,異常安靜。只有淒涼的月色籠罩著曾經喧囂的沙場。

    遠處的戰鼓敲響,迴音響徹空曠的原野。將軍身上佩戴的寶刀,曾經殺敵無數,那上面的血跡依稀還有痕跡。短短四行詩,情景交融。邊塞風情與作者心情,自然切換、毫無痕跡。

    “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充滿愛國深情,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

    這兩首出塞,寓情於景,暗含諷喻,語言精練、感情深厚。

    如果說,《涼州詞》催人奮進,那麼,《出塞》則意境深遠、深沉悲壯。王翰和王昌齡都是很出色的詩人,他們的風格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成功的上位者駕馭人的手段能延伸到現代職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