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人的歷史

    齊國投降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韓信的兵鋒所指,這屬於強大的外部壓力,但最重要的不是這個原因,而是另外一個人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人就是劉邦手下著名的說客酈食其。

    酈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酈食其是劉邦手下出名的說客,替劉邦往來於諸侯之間,為拉攏諸侯建立反楚同盟立下了大功。其中差一點就讓酈食其封神的事件,就是他說服齊王田廣,讓齊國不戰而降,但是韓信破壞了這次最成功的勸降,也讓酈食其被齊王烹殺。

    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酈食其不虧當世頂級說客,一番話說的滴水不漏,讓人不得不接受漢興楚亡的預言。當然酈食其的話,屬於擺事實講道理,讓你無從辯駁。他先說劉邦和項羽本來一起抗秦,約定好先到咸陽的為王,但項羽不遵守約定,讓劉邦去做漢中王,還殺死了天下共主義帝楚懷王熊心。劉邦見到項羽倒行逆施,便兵進三秦,恢復那些六國貴族的權力,讓那些利益受到項羽損害的六國貴族可以得到封爵,於是天下人都聚攏到了劉邦身邊。

    “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接下來,酈食其開始分析項羽的問題。他說項羽這個人背信棄義,殺死了義帝,違背了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別人有功勞他記不住,但是有誰違背了他,他就一定記得住;打了勝仗不給獎勵,奪取了城池也不給封爵位;只信任項氏一族的人,不是項氏族人的話,就算是有功也不會得到封賞;給人刻好了印綬,卻又捨不得給人家,奪取城池得到的財物積累的越來越多,但也不拿出來給人作為賞賜;跟著他混的人都有怨言,因此天下有能力的人才都投靠了漢王。

    “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如果僅僅是仁義或者佔據了道義的制高點,是不能說服齊王田廣的,接下來酈食其說明了漢軍的強大,正所謂“兵鋒所指:所向披靡”。劉邦先是兵進三秦,消滅了以章邯為首的三個諸侯王,而後又先後平定了趙國陳餘和魏國魏豹,消除了項羽的羽翼。如今劉邦要佔據的天下的糧倉和險要之地,可以說佔盡了天時、地力和人和,勝利所需要的無非是時間,如果這個時候齊王田廣不識時務,還要和劉邦做對,恐怕很快便會被韓信大軍消滅。

    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齊王田廣對酈食其的話深信不疑,於是讓手下的齊軍放棄戒備,自己整日和酈食其王宮裡縱酒飲宴。

    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齊七十餘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酈生賣己,乃曰:“汝能止漢軍,我活汝;不然,我將亨汝!”酈生曰:“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齊王遂亨酈生,引兵東走。——《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但這個時候的淮陰侯韓信,在明知道酈食其已經說服了齊王田廣,獻出七十餘城的情況下,趁著夜色對齊軍發動了奇襲,佔領了齊國所有的城池,齊軍也被徹底擊潰。田廣聽說漢兵來突襲,認為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他的遊說無非是在拖延時間麻痺自己,於是說:“你如果能阻止漢軍的進攻,我就饒你活命,如果不能阻止,我就烹殺了你!”

    到了這個時候,酈食其知道已經無法為自己辯駁,他對齊王田廣說:“你要殺就殺吧,我是不會勸漢軍退兵的!”在這個時刻,我們看到的一個唇槍舌劍之人的傲骨,誰說唇槍舌劍之客都是軟骨頭?酈食其的骨氣比很多徒有虛名的將軍要強得多,面對死亡的威脅,他毅然赴死絕不做軟骨頭。

    如果按照史書的記載,韓信是怕酈食其獨佔滅齊的大功,因此他才要發動奇襲,把滅齊的功勞記在自己的功勞簿上。但在我看來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酈食其勸服田廣本身就是權宜之計,而目的就是讓韓信利用這個機會突襲齊國一戰功成,但為此酈食其獻出自己生命。後世人多說韓信這個人氣量狹窄,他的成功建立在出賣酈食其的基礎上,就像史書裡文字灼灼的韓信串通陳豨謀反一樣,但事實卻未必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賈寶玉為什麼要撇下薛寶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