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樓蘭遺夢12

    有,大使出國訪問是國家大事,這一點自然考慮周全,當時的大明萬國朝貢,來使所屬的國家中自然有大明船隊出使的目的國,鄭和下西洋時必然會帶上他們。至於路途遙遠且之前從未跟中國有過經貿往來的非洲,交流只能靠手勢及肢體語言了。就像哥倫布剛碰到美洲土著一樣。

  • 2 # 鯤鵬歷史

    鄭和於洪武四年(1371)出生在雲南,原名馬三保,他從小聰明好學,對航海有著濃厚的興趣。

    這一興趣與他的家庭淵源有很大的關係,鄭和的祖父和父親都信奉伊斯蘭教,曾經去過麥加(今沙烏地阿拉伯境內)朝聖,經常對他講述朝聖途中乘風破浪的驚險經歷和異國他鄉的奇人異事,所以幼年的鄭和努力地學習跟航海有關的知識,成年後的鄭和懂阿拉伯語,熟悉西洋各國的情況,便於交流。由於鄭和的個人綜合素養是下西洋的最合適人選,所以明成祖朱棣於1405年派鄭和出使西洋。

    當時的明朝國富民安,明成祖又是個好大喜功的皇帝,存心要誇耀中國的富足,所以鄭和下西洋除了寶船建造得雄偉,船上配備的人員也是應有盡有。

    鄭和每次下西洋人數在27000人以上。每次出航,均配備有翻譯、陰陽生、醫士、書吏、舵工、工匠等。船隊所載貨物,多為絞絹、紗羅、彩帛、錦綺、瓷器、藥材、鐵器、銅錢等寶物。

    由於配備翻譯,因而鄭和下西洋與外邦的交流是不存在語言障礙的,況且,在邊境上進行貿易的商人也是可以為船隊翻譯的,下西洋的船隊當時是旌旗蔽天,刀光曜日,將士全身披掛,威風凜凜,各種配備一應俱全,可以想象當時我們的大明朝在全世界是有著怎樣舉足輕重的地位!

  • 3 # 講理
    語言不通沒關係,因為有翻譯官

    翻譯人員在古代中國存在很久了,周朝的時候設有象胥官職,象胥就是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員,既然接待外華人,肯定就是懂外語的翻譯官了。《禮記·王制》提到“五方之民,言語不通”,為了“達其志,通其欲”,各方都有專人翻譯。

    由於中國早期歷史所處的環境,中華文化的近鄰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直到佛教傳入前,翻譯並不廣泛存在,沒辦法,中國就是這麼bug。

    唐代玄奘法師西區取經,回來之後就潛心翻譯佛經,數量和質量上都達到了中國佛經翻譯史上的高峰。印度學者柏樂天認為就稱讚玄奘無論如何是有史以來翻譯家中的第一人,可以說這個時候對外語言的理解達到了一個高峰。

    唐代之後中原王朝式微,對外交流頻率不如之前,北宋初期還有翻譯活動,以後逐漸衰落。自然翻譯人員也就少了,直到明朝才開始重振。

    以上那些都是廢話,現在切入正題

    題主學過歷史嗎?中國從漢朝開始就開創絲綢之路了,除了陸路,還有海上絲綢之路,沒有翻譯怎麼對外貿易啊,就算是咱自己不會外語,人家老外也會啊。當時中國萬邦來朝,他們不學點外語怎麼過來磕頭朝貢?

    試想一下鄭和到了東南亞見了國王說:

    啊嫫嫫,還不來個粑粑,你是不是想挨棒棒

    你覺得,對方小國王害怕不?

  • 4 # 錢品聚

    漢朝的時候就有譯官,唐朝的時候也有譯語人,所以真不要小瞧了中國古時的翻譯。

    《後漢書·班固傳》:今烏桓就闕,稽首譯官。

    再加上“唐、宋、元”三朝對外加強聯絡,國內有著大量的外邦人員,這些外邦人員不僅帶來了朝貢的物品,還包括他們當地的文化和語言,而早在唐朝之初,就對林邑以南的地區有所瞭解,也早就展開了朝貢往來,唐朝時期甚至和上百個國家建交,歷史延續下來,在中原找到幾個外邦人士,或者找到會外語的人根本不成問題。

    而上文中所說的“林邑”,就是指越南以南的廣闊地區,早在秦朝的時候就已經對那裡有所瞭解,當初是叫象林郡,唐朝的時候稱“崑崙”,所謂“崑崙奴”,不只稱呼非洲人,還稱呼林邑以南地區的族群,也是後來鄭和下西洋的必經之處,試想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出來幾個翻譯,或者有中原人士會當地語言,如商賈去做生意學會一門外語,這不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再加上唐朝時期就已經有崑崙奴,足以說明當時的華人已經最遠去到了非洲,對外的聯絡更不必說,找出幾個常年往來西域和中亞,以及東南亞國家的翻譯根本不是難事兒,再加上歷朝歷代的朝廷一直都設定有譯官,完全就不用擔心語言問題。

    至於題目裡問的,翻譯會那麼多國語言嗎?

    這個就更不用操心了。

    因為鄭和去往的地區,在歷史上都曾與中原政權或多或少的建立過聯絡。

    如暹羅,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泰國,從公元13世紀開國之初,就和中國有著密切的往來,還有忽魯謨斯這樣的國家,現在來看就是伊朗,還有紅海流域附近的眾多國家,找幾個會阿拉伯語的基本就搞定了,再到非洲,去非洲之前從“阿丹”就能找到非洲人,給予一定酬勞做翻譯就更簡單了。

    所以還有個更簡單的方法,每去到一個地方,就在當地找一個附近他國的人,比如去到占城,就找一個暹羅的,去到阿丹,就找一個非洲的,這樣一路上就始終不會缺翻譯,更不缺會多國語言的翻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丁寧有多大的可能出征明年的東京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