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悠遊閭春暉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蒙古帝國史上,第二次西征是由蒙古帝國的第二任大汗窩闊臺發起的。如果說,由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還有復仇的因素外。第二次西征,就是蒙古人主動尋求的戰爭。
(窩闊臺)
第二次西征也叫“長子西征”。為什麼叫“長子西征”呢?因為這次西征,蒙古各大軍團的首領,基本上都是各宗王的長子。比如窩闊臺的長子貴由,拖雷的長子蒙哥,察合臺的長子木阿禿幹已經戰死,但是不裡是他的長孫。朮赤的長子斡兒答和二子拔都參加了。二子拔都非常突出,其作用基本上相當於長子,也是這支軍隊的總統帥。除此以外,還有蒙古宗王很多庶出的長子。而蒙古國內的貴族平民,也都派他們的長子去參加。
那麼,蒙古人發動的這一次西征,為什麼偏偏要派長子去參加了?因為蒙古有一個傳統,家裡面的幼子是“守灶”的,也就是繼承祖業,而長子是要出去另起爐灶的。所以,這一次西征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確,就是要這些長子們去歐洲搶地盤,搶財產。搶來,就是你長子的。
這次西征蒙古各宗王的長子們,他們進攻的區域各有側重,但總體來說,打的都是大勝仗。而勝仗打得最多最好的,則是拔都。拔都進攻的重點區域,是現在俄羅斯所在地的三大公國:也烈贊公國、弗拉基米爾公國、諾夫哥羅德公國。這三大公國也是當時歐洲最有厲害的三大公國。拔都在打第一大公國也烈讚的時候,費了一些勁,打第二大公國弗拉基米爾就變得很簡單了,打第三大公國諾夫哥羅德的時候,因為泥濘,拔都沒有趣,蒙哥代替他去。諾夫哥羅德見蒙哥一來,不用打,自己就投降了。
(拔都)
當各自都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以後,長子們就在1238年的初夏,在欽察草原上會師了。他們在那兒舉辦了慶功宴。在慶功宴上,拔都作為統帥,把前三杯酒送給他認為功勞最大的三個人,包括蒙哥,但是並不包括作為大汗的窩闊臺的長子貴由。貴由非常不高興,當場就和拔都幹不起來。
雖然最後在大家的勸說下,沒有形成更惡劣的事件,但這是成吉思汗的家族第二次大吵,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們之間的大吵。第一次是為了確立汗位繼承人,成吉思汗的兒子們吵過一架。那一次已經為帝國有分裂埋下了禍根,這一次更加劇了帝國宗王之間的裂痕。
這次吵架事件以後,窩闊臺非常生氣,把貴由喊回來教訓了一頓。但奇怪的是,他把蒙哥也喊了回來。蒙哥並沒有參與爭吵,只是勸架。窩闊臺把他喊回來,其實心中也有對他的一種忌憚(而後來蒙哥果然替代窩闊臺家族,成了新的大汗)。
當貴由和蒙哥都回來以後,拔都也無意於向中歐、西歐拓展,他只想經營好他打下的俄羅斯三大公國及欽察等地。這也就是後來的金帳汗國。而其他宗王長子,在抄掠一番,獲得了成車成車的財富以後,也都放棄了向西的進攻,回來了。這樣,第二次西征基本上也就結束了。
(貴由)
窩闊臺在發動了這次西征以後,他就開始貪圖享樂起來,終日沉迷酗酒,不理朝政。此後再也沒有提過繼續西征的事兒,直到他去世。
所以,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即便窩闊臺活著,他也不可能再打到中歐、西歐去了。
-
3 # yuone1238
可以肯定的是,這時的蒙古無人能敵,如果果斷抓住時機,也許可以拿下大半個歐洲,可是歷史畢竟就是歷史,不能假設不曾發生的事實,成吉思汗之後二十二年之間四任大汗相繼隕落,對外擴張程序一再被終端,最終導致忽必烈時的分裂,失去繼續政府世界的可能。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來看看,窩闊臺汗去世前後蒙古長子西征大軍的構成。事實上,早在其進入東歐諸國之前,(俄羅斯及烏克蘭、高加索等地區除外),出於大蒙古國戰略需要以及西征大軍內部的激烈權力鬥爭等因素,窩闊臺汗長子貴由、拖雷長子蒙哥、察合臺汗之子不裡等,已紛紛啟程歸國,他們也相應帶走了所屬軍隊。在俄羅斯戰死的成吉思汗幼子闊列堅的所部人馬,也跟隨返回封地,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隨著西征的深入,蒙古軍的實力是在逐漸減弱的。
其次,窩闊臺汗去世時,三路蒙古軍已經在匈牙利境內會師,雖然他們在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地取得了絕大多數戰役的輝煌勝利,(僅北路拜答兒的軍隊在捷克遭遇小挫),但也基本是抄掠而過,因為軍隊人數有限,根本無法駐守各佔領區,更無法肅清大批潛伏在山野村鎮中的敵對勢力。其後的迴歸過程中,蒙古軍對巴爾幹半島諸國的攻伐,依然沒有留駐軍隊以達到直接吞併的目的。
其三,東歐乃至匈牙利地區以平原為主,而中歐奧地利、德意志南部及瑞士地區,山地高聳、城堡遍佈,基督教深入人心,這一切使得歷史上諸多來自東方的遊牧部落武裝難以立足,蒙古軍也不會例外。
其四,在金帳汗國建立後,其軍也曾多次遠征東歐、中歐,除了在巴爾幹及摩爾多瓦地區留下政治影響力之外,對波蘭、立陶宛和匈牙利的襲擾完全失敗,及至大敗於藍水河戰役後,金帳汗國基本停止了對西方諸國的征伐。
綜上所述,我以為在窩闊臺汗去世前後,以拔都為首的蒙古西征軍已經達到了其遠征戰果的極限,即使沒有大汗去世的影響,其也不可能貿然進軍中歐山地,更不會徑自孤軍遠征西歐,所能做的,最多就是鞏固一些佔領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