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重要技藝,種桑養蠶之法相傳源於黃帝的妻子嫘祖。正常情況下養蠶,每生產1公斤蠶繭需15公斤桑葉。採取節約用桑措施後,每張蠶種可節約用桑50公斤左右,而蠶繭產、質量可絲毫不受影響。下面為您介紹下種桑養蠶的技術知識:
一、桑園的建立與管理
1、植地,的選擇及改良規劃桑園時,宜連片種植。遠離工廠、菸草地,與水稻、果樹要有一定距離,避免農藥汙染。
2、桑樹品種的選用;適合我市種植的有沙二X109,桂桑優62、桂桑優12。桑園最好是自繁自育,保證種質。如是外地調苗,一定在農業技術部門鑑定和檢疫。
3、種植的密度、時期和方法,我市種植以5000—6000株/畝為宜,有效條15—2萬條,行距80釐米;以冬春植為宜。種植方法,種植前要深耕熟化,多施農家肥,按規格開深溝,栽植端正,深淺一致,植後壓實,淋足定根水和進行剪定。
4、植後的管理:植後應加強肥水管理,避旱、避漬。發現死株及時進行補植,並追肥以促進新植生長。採伐方式,我市一般採取冬低刈夏根刈,或冬根刈夏低刈全年採片葉為主。施肥方式,桑樹生產期長,採葉多,除施足基肥和催芽肥外,採取造桑造肥以及時補充土壤養分。
二、養蠶的基本設施
1、蠶室:包括小蠶室、大蠶室、貯桑室。環境要求地勢高,易排水、通風良好,周邊不宜有汙水池、畜舍等,宜座北朝南,大樹遮蔭。
2、養蠶必須工具:蠶框或蠶匾,一般養一張蠶種須0.8平方米的木框10個,蠶匾25個;花竹30片或方格簇140片,此外,還要準備採桑籮、塑膠膜、貯桑缸、蠶網、溫度計及消毒用具等。
三、養蠶計劃和飼養技術。
㈠、養蠶批次合理安擇;
1、養蠶批次合理安拌;一般新種桑園;要特有4張成熟葉方能出庫蠶種。在取回蠶種前要做好蠶室、蠶具及環境的消毒工作,用0.1%漂白粉液噴灑。小蠶共育的地區,可安排18—20日一批,各戶自育的一般主張一月一批為宜。
㈡領種、催青及收蟻
1、領種宜在早、晚,防日硒雨淋、悶炯。取回後立即放到小蠶室催青。
2、催青:從卵到孵化叫催青。出庫第8天左右,卵面上有一小黑點,這叫點青。點青第一日遮光制黑待轉青(卵麵灰黑色)第三天出蟻,出蟻當天早上5—6時,除去遮光物,開燈瞄光,使之孵化齊一。
3、收蟻:一般在上午8時收蟻。用頂芽第二片,葉色綠豆色,平滑有光澤。一般採用桑引法或打拍法。動作要輕,免傷蟻體。然後用藥進行蠶體消毒。
㈢、小蠶的飼養要點:
1、飼養形式:小蠶宜採取塑膠防幹育,小蠶片葉立體育。
2、小蠶飼養技術:俗話說:“養好小蠶一半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技術抓好;
①根據各齡對葉成熟度的要求來進行選葉。一齡用葉,葉色為嫩綠色,自頂芽數下第三片;二齡用葉,葉色綠中帶黃,有光澤,自頂芽數下第四片:三齡用葉,葉色濃綠,厚而有光澤,自頂芽下第5—6片葉。
②桑葉的貯藏,桑葉貯藏在一定時間內要保持新鮮、不變質,儘量要減少養分的損失。方法可用:缸貯法、塑膠膜覆蓋法。
④小蠶眠起處理。這是飼養小蠶關鍵:A眠前除沙結合擴座;B飽食就眠;C蠶眠不齊一時要提青分批:D眠蠶保護,前期溼度要偏幹,後期宜適當補溼,避移動、風吹、日曬,E等齊餉食.
⑤加強消毒防病,並創造一個適合小蠶生長的小氣候環境。養蠶前蠶室雖然已消毒,但仍有可能從外界帶入病菌,所以消毒防病措施應貫穿在養蠶的全過程。歸結為,入室“三洗手”(入室、切桑、給桑前、除沙後),喂蠶“二換鞋”,眠定還消毒,除沙清地面,蠶具勤洗曬,簇具宜放遠,死蠶燒埋,周圍多病菌,預防重於治,石灰勤撒,多添食抗菌素。
㈣、大蠶飼育
1、飼育方式,一般有地面育,普通蠶匾育,吊架竹笪育.
2、關鍵技術,
①通風要好,易捧氣、排溼,
②合理用桑,做到既飽又省。五齡1-2日臨熟前一日,可少給桑,剛吃完為度,第3-5日是關鍵時期一定要讓蠶充分飽食。正所謂:“中間松,兩頭緊”。
④掌握蠶情,總結經驗,學會“看蠶”、“摸蠶”、“聽蠶”。以“整齊”、“硬健”、(吃葉猛有力發出)“沙沙”為健康蠶表徵。
四、熱蠶、上簇、採繭
當五齡盛食期過後,蠶食慾逐漸減退至停止食桑,捧出大量綠色糞便,胸部透明,身軟而縮,頭部左晃右動,尋找合適位置吐絲結繭,此是熟蠶特徵,即可拾蠶上簇結繭。
上簇管理:防強風直吹,高溼多溼,光線不勻,偏熱偏生、上簇過密,以上幾種現象容易造成雙宮繭、黃斑繭,降低繭品質和價值,待上簇後5天左右,蠶吐絲完後化蛹方能採繭,分級出售。
養蠶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重要技藝,種桑養蠶之法相傳源於黃帝的妻子嫘祖。正常情況下養蠶,每生產1公斤蠶繭需15公斤桑葉。採取節約用桑措施後,每張蠶種可節約用桑50公斤左右,而蠶繭產、質量可絲毫不受影響。下面為您介紹下種桑養蠶的技術知識:
養蠶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重要技藝,種桑養蠶之法相傳源於黃帝的妻子嫘祖。正常情況下養蠶,每生產1公斤蠶繭需15公斤桑葉。採取節約用桑措施後,每張蠶種可節約用桑50公斤左右,而蠶繭產、質量可絲毫不受影響。下面為您介紹下種桑養蠶的技術知識:
一、桑園的建立與管理
1、植地,的選擇及改良規劃桑園時,宜連片種植。遠離工廠、菸草地,與水稻、果樹要有一定距離,避免農藥汙染。
2、桑樹品種的選用;適合我市種植的有沙二X109,桂桑優62、桂桑優12。桑園最好是自繁自育,保證種質。如是外地調苗,一定在農業技術部門鑑定和檢疫。
3、種植的密度、時期和方法,我市種植以5000—6000株/畝為宜,有效條15—2萬條,行距80釐米;以冬春植為宜。種植方法,種植前要深耕熟化,多施農家肥,按規格開深溝,栽植端正,深淺一致,植後壓實,淋足定根水和進行剪定。
4、植後的管理:植後應加強肥水管理,避旱、避漬。發現死株及時進行補植,並追肥以促進新植生長。採伐方式,我市一般採取冬低刈夏根刈,或冬根刈夏低刈全年採片葉為主。施肥方式,桑樹生產期長,採葉多,除施足基肥和催芽肥外,採取造桑造肥以及時補充土壤養分。
二、養蠶的基本設施
1、蠶室:包括小蠶室、大蠶室、貯桑室。環境要求地勢高,易排水、通風良好,周邊不宜有汙水池、畜舍等,宜座北朝南,大樹遮蔭。
2、養蠶必須工具:蠶框或蠶匾,一般養一張蠶種須0.8平方米的木框10個,蠶匾25個;花竹30片或方格簇140片,此外,還要準備採桑籮、塑膠膜、貯桑缸、蠶網、溫度計及消毒用具等。
三、養蠶計劃和飼養技術。
㈠、養蠶批次合理安擇;
1、養蠶批次合理安拌;一般新種桑園;要特有4張成熟葉方能出庫蠶種。在取回蠶種前要做好蠶室、蠶具及環境的消毒工作,用0.1%漂白粉液噴灑。小蠶共育的地區,可安排18—20日一批,各戶自育的一般主張一月一批為宜。
㈡領種、催青及收蟻
1、領種宜在早、晚,防日硒雨淋、悶炯。取回後立即放到小蠶室催青。
2、催青:從卵到孵化叫催青。出庫第8天左右,卵面上有一小黑點,這叫點青。點青第一日遮光制黑待轉青(卵麵灰黑色)第三天出蟻,出蟻當天早上5—6時,除去遮光物,開燈瞄光,使之孵化齊一。
3、收蟻:一般在上午8時收蟻。用頂芽第二片,葉色綠豆色,平滑有光澤。一般採用桑引法或打拍法。動作要輕,免傷蟻體。然後用藥進行蠶體消毒。
㈢、小蠶的飼養要點:
1、飼養形式:小蠶宜採取塑膠防幹育,小蠶片葉立體育。
2、小蠶飼養技術:俗話說:“養好小蠶一半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技術抓好;
①根據各齡對葉成熟度的要求來進行選葉。一齡用葉,葉色為嫩綠色,自頂芽數下第三片;二齡用葉,葉色綠中帶黃,有光澤,自頂芽數下第四片:三齡用葉,葉色濃綠,厚而有光澤,自頂芽下第5—6片葉。
②桑葉的貯藏,桑葉貯藏在一定時間內要保持新鮮、不變質,儘量要減少養分的損失。方法可用:缸貯法、塑膠膜覆蓋法。
④小蠶眠起處理。這是飼養小蠶關鍵:A眠前除沙結合擴座;B飽食就眠;C蠶眠不齊一時要提青分批:D眠蠶保護,前期溼度要偏幹,後期宜適當補溼,避移動、風吹、日曬,E等齊餉食.
⑤加強消毒防病,並創造一個適合小蠶生長的小氣候環境。養蠶前蠶室雖然已消毒,但仍有可能從外界帶入病菌,所以消毒防病措施應貫穿在養蠶的全過程。歸結為,入室“三洗手”(入室、切桑、給桑前、除沙後),喂蠶“二換鞋”,眠定還消毒,除沙清地面,蠶具勤洗曬,簇具宜放遠,死蠶燒埋,周圍多病菌,預防重於治,石灰勤撒,多添食抗菌素。
㈣、大蠶飼育
1、飼育方式,一般有地面育,普通蠶匾育,吊架竹笪育.
2、關鍵技術,
①通風要好,易捧氣、排溼,
②合理用桑,做到既飽又省。五齡1-2日臨熟前一日,可少給桑,剛吃完為度,第3-5日是關鍵時期一定要讓蠶充分飽食。正所謂:“中間松,兩頭緊”。
④掌握蠶情,總結經驗,學會“看蠶”、“摸蠶”、“聽蠶”。以“整齊”、“硬健”、(吃葉猛有力發出)“沙沙”為健康蠶表徵。
四、熱蠶、上簇、採繭
當五齡盛食期過後,蠶食慾逐漸減退至停止食桑,捧出大量綠色糞便,胸部透明,身軟而縮,頭部左晃右動,尋找合適位置吐絲結繭,此是熟蠶特徵,即可拾蠶上簇結繭。
上簇管理:防強風直吹,高溼多溼,光線不勻,偏熱偏生、上簇過密,以上幾種現象容易造成雙宮繭、黃斑繭,降低繭品質和價值,待上簇後5天左右,蠶吐絲完後化蛹方能採繭,分級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