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興趣亦然

    這種情況只存在於春秋時期,它還有一個專門的名詞——致師!

    在春秋時期,打仗是非常講究規矩的!

    這裡給大家列舉了一些當時戰爭中的規矩。

    (一)

    春秋時代的戰爭不允許平民和奴隸上戰場,他們參戰但不作戰,主要擔任扛行李、餵馬、做飯這些後勤工作。擔任作戰任務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貴族男子,稱為“戰士”。

    (二)

    戰爭必須在兩國交界處進行,約好的地點在邊疆,即野外,因此稱為“疆場”。

    (三)

    春秋時期的戰爭需要先下戰書,約定時間地點,並且戰書的用詞謙虛恭敬。雙方都會優待敵軍使者,要舉辦宴會迎接,宴會上一定有奏樂和賦詩,使者作為客人也會答謝。

    (四)

    春秋時代的戰爭全部都是車戰,沒有馬戰或士兵站在地上作戰,而是每個戰士駕駛一輛戰車。戰車按一字排開。

    (五)

    兩軍戰車數量均等,即敵軍出動10輛戰車,我方也出動10輛戰車。作戰時雙方戰車捉對廝殺,也就是我駕駛的戰車只與對面的那輛敵軍戰車作戰,不和其他敵軍戰車交鋒。

    (六)

    春秋時代戰爭的規矩是:敵軍戰車沒有擺好,我方不得擊鼓進軍。必須雙方的戰車都排列好了,雙方才會打招呼:“你擺好了沒有?”“好啦……”“我開始打啦?”“好的!”

    (七)

    雙方戰車交錯的一瞬間,車上的戰士用戈互相敲擊。戰車在這個過程中不停。交錯之後,第一個回合結束。雙方戰車掉頭回來,再交錯,戰士再用戈敲擊,這是第二個回合……以此類推……通常幾個回合以後戰鬥就會結束,因為這種來回掉頭會讓戰車輪子或者其他部件壞掉……

    (八)

    春秋時代戰爭的另一個法則是:如果敵軍戰士在戰鬥中受傷,必須馬上停止戰鬥,讓傷員回營療傷。而我方戰士則就地觀戰,不得參與其他“配對”戰鬥當中。

    (九)

    還有一個法則:不能俘虜有白頭髮的戰士,有白頭髮說明年紀已老,必須把他放回去養老。

    (十)

    敵軍如果戰敗選擇撤退,一般情況下不追擊。追擊也可以,但只許追50步。《孟子》說“五十步笑百步”的原意就是:跑50步是逃兵,跑100步也是逃兵,你有什麼資格笑話人家呢?但這句話放在春秋時代,50步是可以笑話100步的,因為跑50步就已經安全了,敵軍不會再追,還多跑出去100步不是傻麼……

    再說回致師!相較於戰術,春秋時期的戰爭更重士氣!

    以我們所熟知的《曹劌論戰》為例,曹劌提到:“夫戰,勇氣也。”(打仗,靠的是士氣)魯國的曹劌也是利用士氣,在齊軍士氣衰弱之時下令發動進攻,這才贏得了強大了自己許多的齊軍。

    在實戰之中,振奮士氣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就是致師!即在全軍開戰之前,統帥或統帥派人出陣挑戰敵軍。

    一些古代電視劇,尤其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武將出陣單挑總要鬥個你死我活,而春秋時期致師的主要目的並非廝殺,而是為了漲己方士氣,滅敵人威風。

    致師還有不同於單挑的一點,那就是致師者騎著的不是馬,而是戰車。戰車又叫兵車、革車、武車、輕車,是商朝至春秋時期最主要的作戰兵器,當時的戰爭基本都以戰車戰為主。

    戰車每車載甲士 3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車之首,稱"車左",又稱"甲首";右方甲士執戈(或矛),主擊刺,並有為戰車排除障礙之責,稱"車右",又稱"參乘";居中的是駕馭戰車的御者,只隨身佩帶衛體兵器短劍。致師也是用戰車,致師者也要帶上左右,三個人同駕駛一輛戰車。

    致師一共分為四個步驟:入壘、殺人、獲囚、歸營。致師之時御者駕戰車直馳敵軍營前,讓車上的旌旗擦過敵營的壁壘;車左一面發矢射敵,一面代御操韁,讓御者下車去整理好馬的頸革;車右於此時殺入敵營,斬取敵軍首級,並抓回一個俘虜。

    這是致師最標準的流程了,實戰中極難做到!如果有人能在戰場上完整地走完這個流程,他絕對會記載在史書中的!

    所以一般實戰中的致師方式都是五花八門的,但有一點是相似的,致師者必須展示出勇猛無畏的氣概,振奮士氣!

    交戰時,有一方前來致師,另一方必派人馬迴應,絕不會坐以待斃!在那個名譽勝過生命的年代,如果被敵人致師成功,那將是一件極為恥辱的事情!所以致師之時雙方往往全力以赴,致師者常有傷亡或被俘。

    相對的,高風險也使得致師的含金量大大提高,更能體現致師者超人的勇敢和卓絕的武藝,更能振奮士氣。

    不過致師也就僅限春秋時期,到後面大家都越來越不講武德了!

    舉個例子,春秋之時魯國與莒國開戰,魯國國相季友和莒國公子嬴兩人各帶著人馬在驪地列陣布兵,準備開戰。

    這時候,季友突然對公子嬴放話:“我二人不相悅,士卒何罪。聞公子多力善搏,友請各釋器械,與公子徒手賭一雌雄,何如?”

    這意思就是季友要和公子嬴徒手單挑,一決勝負。公子嬴也答應了,於是這兩人就在兩軍陣前徒手肉搏。

    兩人鬥了五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一直難分勝負,季友有點著急了!找了個機會掏出事先藏在腰帶裡的鋒利小刀一刀削死了公子嬴。公子嬴一死,莒軍大潰,魯軍大獲全勝。

    這種不講武德之事在春秋中後期頻發,慢慢地大家就都不講武德了,也沒人願意去致師了!

  • 2 # 老侯在東北

    純扯淡呢。

    古代打仗就是人海戰術,你大將都掛了,後面的仗還打個屁啊。

    大將單挑都是出現在史書,小說,評書,電視劇裡,因為這些地方都需要美化,是文學作品。

    如果是你到了戰場上,你要跟對方單挑,人家來個冷箭把你ko了,帶著大兵把你那些群龍無首的手下一頓砍,到最後史書會寫,你技不如人,然後在加點藝術加工就成了對方大將單挑取了你的首級而不是放冷箭。

    要是我到了古代戰場,只要能取勝,管他什麼規矩,仁義,道德,我先贏了戰鬥再說,就兩條,我的人不能死,對方的人不能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眾拒絕沒有好感的異性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