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位“食色”題主的最開始,咱們先到《史記》這個原始資料庫裡轉轉........文言原文就不引用了,別整的跟論文似的!
司馬老師對劉邦的綜合評述大概意思是夏商周三超更替後,後世王朝對前朝的錯誤做法都是有很好修正的,只有秦朝不僅沒有糾正前朝的很多錯誤,反而又新增了很多不合天道的錯誤,而這一點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以後,再修正秦朝不好的施政策略方面,做的是很好的,從這個綜合評價上看,《史記》對劉邦這個大漢開國之君的政績是予以肯定的。
你看看,人家這個原始材料可不黑,還挺白的!但無論黑料還是白料,後世對劉邦的很多評價還是使勁兒的往《史記》上靠,斷章取義也好,自我添油加醋也罷,反正是這原始素材經過歷代一些文人和史官們,結合撰寫時代背景、某種需要以及個人見解,然後再妙筆生花後就走了模樣。這其中,有的黑的不得了,有的捧得上了天。
司馬遷還說過,年輕時候的劉邦在鄉里打架無人能敵,項羽也曾寫信給劉邦要求單挑,這說明劉邦的武力值應該也是可以的,要不然項羽這樣高傲的霸王,跟一個市井無賴單挑,本身就是一個丟臉的事情,按照史書和傳說中項羽的為人和性格,估計不能幹這事兒。
另外,關於劉邦起於鄉野,卻推翻秦朝統治,取得天下這個壯舉,司馬遷更是贊為: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呼!這裡成為的大聖可不是齊天大聖孫悟空,而是各方面都非常傑出的偉大帝王的意思。司馬遷沒有黑自家皇爺爺,那後世的黑又起於哪裡,如何成為大漢王朝兩千年後的頭號“輿情事件”?
史家鼻祖司馬遷沒有黑劉邦,可不代表後世不黑。這其中第一齣來黑的應該是三國時期的阮籍,有一天他踏查了楚漢相爭的古戰場後,發出了“時五英雄,使豎子成名”,不但黑了劉邦,連同項羽也一塊黑了。黑的最狠的當屬元代的作家睢景臣,他寫了一部名為《哨遍--高祖還鄉》,將劉邦年輕時候種種醜行都繪聲繪色的描寫了出來。
大家都知道,元曲屬於藝術作品,那必然有藝術加工成分,而且是元朝人寫的漢朝的事兒,可信度有多高,自己衡量吧!關於這首元曲的本意,後來有人分析,睢景臣的本意是藉著罵劉邦元朝的統治者,且採用了很多巧妙的暗語,然而藝術作品是流傳於大眾的,當時的老百姓哪來那麼多深的文化去參透大作家的本意,直接了當的跟著罵起了劉邦,可憐劉邦創立大漢偉業,卻被元朝的百姓罵了了狗血臨頭,這是不是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味呢?
再後來就是民國時期有一個叫做李宗吾的文人,就是寫《厚黑學》的那個大筆桿子,他在書中把劉邦的一些故事和傳說當成了案例厚黑處事的案例來分析和推崇,莫問劉邦到底做沒做過案例所說的事情,反正劉邦的形象也隨著這本讓心術不正之人倍加推崇的《厚黑學》的流傳,在“黑”道上開了掛,他也被動地完成了從無賴到“厚黑大師”的升級變身,躺在地底下兩千多年的他,你說冤不冤呢?
今人,也有不少關於劉邦的貶損觀點、文章以及影視作品,他,他們有的也是接著某些前人的衣缽繼續黑劉邦,但終究有一條是改變不了的,劉邦結束了秦二世的殘暴統治,也結束了秦末的戰亂分裂,把中華民族再一次統一起來,成就了一個跌宕延續四百年的大一統王朝,對整個華夏民族的整體歷史進步可謂功不可沒,說他是是一代雄主絕對不為過。那麼,古今對劉邦的黑,有哪些主客觀因素,正史裡又都是怎麼說的呢?
劉邦起於鄉野,開啟了大漢江山四百年的跌宕歷史。他的後代子孫,又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然這種統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縛和禁錮人們的思想,但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對整體穩固性應該說是起到了關鍵作用,也可以說,這個政策在客觀上是將一個民族人民和逐漸融入的民族,以一種文化、一種思維和一種宏觀方向價值認同感的方式緊緊融合在一起,後世的漢族這個名稱也是源於此,而這一切的起點人物就是漢高祖劉邦。
這樣一個人物為什麼會招黑呢?首先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按照正常人的思維想,劉邦作為一個正常人,肯定有他自身的缺點,尤其關於他發跡之前,鄉野之間的放蕩不羈應該不是子虛烏有,但不太可能是歷代吐槽大師們口中那樣的不堪,試問誰年輕時沒錯過、沒浪過,最終看的還是自我的成長與蛻變,以及最終的成就!
其次還有一種說法是,出於鄉野且弱小的劉邦打敗了高貴項羽,很多讀書人不服氣,有嫉妒心理。你劉邦一個大字不識兩籮筐的市井無賴,泗水鄉鎮小亭長也能一統天下,登基大寶,豈有此理。而中國古代社會能夠讀得起書的又大多數是非富即貴,這種同位感心理也是會傳承的,所以出身低微的劉邦雖然在當世鯉魚躍龍門,但後來沒事被添枝加葉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點就像當今社會,很多富二代,面對依靠雙手努力取得成就的“鳳凰男”“鳳凰女”,依然一副滿臉不屑的階級固化思維如出一轍!
悠悠萬世,朗朗乾坤,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無論民間野史、文藝作品如何演繹,還是某些學者觀點如何分析解讀,在歷代正史的記載中劉邦還是備受肯定的。例如: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就稱讚劉邦,雖然文化不高,但是悟性過人,也善於用人,有長遠規劃,對後世影響深遠;東漢荀悅更稱讚劉邦為“上古以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的雄俊之才;
西晉亂世中從奴隸做到皇帝的石勒也曾稱讚劉邦雄才,無人能及。石勒的話可能也有同位感,但出身貴族的、開創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對劉邦都是推崇備至的,而最為推崇劉邦的則是與劉邦一樣發跡於平民的明太祖朱元璋.......
回答這位“食色”題主的最開始,咱們先到《史記》這個原始資料庫裡轉轉........文言原文就不引用了,別整的跟論文似的!
一、《史記》對劉邦是綜合肯定的。司馬老師對劉邦的綜合評述大概意思是夏商周三超更替後,後世王朝對前朝的錯誤做法都是有很好修正的,只有秦朝不僅沒有糾正前朝的很多錯誤,反而又新增了很多不合天道的錯誤,而這一點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以後,再修正秦朝不好的施政策略方面,做的是很好的,從這個綜合評價上看,《史記》對劉邦這個大漢開國之君的政績是予以肯定的。
你看看,人家這個原始材料可不黑,還挺白的!但無論黑料還是白料,後世對劉邦的很多評價還是使勁兒的往《史記》上靠,斷章取義也好,自我添油加醋也罷,反正是這原始素材經過歷代一些文人和史官們,結合撰寫時代背景、某種需要以及個人見解,然後再妙筆生花後就走了模樣。這其中,有的黑的不得了,有的捧得上了天。
司馬遷還說過,年輕時候的劉邦在鄉里打架無人能敵,項羽也曾寫信給劉邦要求單挑,這說明劉邦的武力值應該也是可以的,要不然項羽這樣高傲的霸王,跟一個市井無賴單挑,本身就是一個丟臉的事情,按照史書和傳說中項羽的為人和性格,估計不能幹這事兒。
另外,關於劉邦起於鄉野,卻推翻秦朝統治,取得天下這個壯舉,司馬遷更是贊為: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呼!這裡成為的大聖可不是齊天大聖孫悟空,而是各方面都非常傑出的偉大帝王的意思。司馬遷沒有黑自家皇爺爺,那後世的黑又起於哪裡,如何成為大漢王朝兩千年後的頭號“輿情事件”?
2、正史不黑,誰家黑的呢?史家鼻祖司馬遷沒有黑劉邦,可不代表後世不黑。這其中第一齣來黑的應該是三國時期的阮籍,有一天他踏查了楚漢相爭的古戰場後,發出了“時五英雄,使豎子成名”,不但黑了劉邦,連同項羽也一塊黑了。黑的最狠的當屬元代的作家睢景臣,他寫了一部名為《哨遍--高祖還鄉》,將劉邦年輕時候種種醜行都繪聲繪色的描寫了出來。
大家都知道,元曲屬於藝術作品,那必然有藝術加工成分,而且是元朝人寫的漢朝的事兒,可信度有多高,自己衡量吧!關於這首元曲的本意,後來有人分析,睢景臣的本意是藉著罵劉邦元朝的統治者,且採用了很多巧妙的暗語,然而藝術作品是流傳於大眾的,當時的老百姓哪來那麼多深的文化去參透大作家的本意,直接了當的跟著罵起了劉邦,可憐劉邦創立大漢偉業,卻被元朝的百姓罵了了狗血臨頭,這是不是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味呢?
再後來就是民國時期有一個叫做李宗吾的文人,就是寫《厚黑學》的那個大筆桿子,他在書中把劉邦的一些故事和傳說當成了案例厚黑處事的案例來分析和推崇,莫問劉邦到底做沒做過案例所說的事情,反正劉邦的形象也隨著這本讓心術不正之人倍加推崇的《厚黑學》的流傳,在“黑”道上開了掛,他也被動地完成了從無賴到“厚黑大師”的升級變身,躺在地底下兩千多年的他,你說冤不冤呢?
今人,也有不少關於劉邦的貶損觀點、文章以及影視作品,他,他們有的也是接著某些前人的衣缽繼續黑劉邦,但終究有一條是改變不了的,劉邦結束了秦二世的殘暴統治,也結束了秦末的戰亂分裂,把中華民族再一次統一起來,成就了一個跌宕延續四百年的大一統王朝,對整個華夏民族的整體歷史進步可謂功不可沒,說他是是一代雄主絕對不為過。那麼,古今對劉邦的黑,有哪些主客觀因素,正史裡又都是怎麼說的呢?
3、劉邦被黑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劉邦起於鄉野,開啟了大漢江山四百年的跌宕歷史。他的後代子孫,又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然這種統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縛和禁錮人們的思想,但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對整體穩固性應該說是起到了關鍵作用,也可以說,這個政策在客觀上是將一個民族人民和逐漸融入的民族,以一種文化、一種思維和一種宏觀方向價值認同感的方式緊緊融合在一起,後世的漢族這個名稱也是源於此,而這一切的起點人物就是漢高祖劉邦。
這樣一個人物為什麼會招黑呢?首先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按照正常人的思維想,劉邦作為一個正常人,肯定有他自身的缺點,尤其關於他發跡之前,鄉野之間的放蕩不羈應該不是子虛烏有,但不太可能是歷代吐槽大師們口中那樣的不堪,試問誰年輕時沒錯過、沒浪過,最終看的還是自我的成長與蛻變,以及最終的成就!
其次還有一種說法是,出於鄉野且弱小的劉邦打敗了高貴項羽,很多讀書人不服氣,有嫉妒心理。你劉邦一個大字不識兩籮筐的市井無賴,泗水鄉鎮小亭長也能一統天下,登基大寶,豈有此理。而中國古代社會能夠讀得起書的又大多數是非富即貴,這種同位感心理也是會傳承的,所以出身低微的劉邦雖然在當世鯉魚躍龍門,但後來沒事被添枝加葉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點就像當今社會,很多富二代,面對依靠雙手努力取得成就的“鳳凰男”“鳳凰女”,依然一副滿臉不屑的階級固化思維如出一轍!
悠悠萬世,朗朗乾坤,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無論民間野史、文藝作品如何演繹,還是某些學者觀點如何分析解讀,在歷代正史的記載中劉邦還是備受肯定的。例如: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就稱讚劉邦,雖然文化不高,但是悟性過人,也善於用人,有長遠規劃,對後世影響深遠;東漢荀悅更稱讚劉邦為“上古以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的雄俊之才;
西晉亂世中從奴隸做到皇帝的石勒也曾稱讚劉邦雄才,無人能及。石勒的話可能也有同位感,但出身貴族的、開創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對劉邦都是推崇備至的,而最為推崇劉邦的則是與劉邦一樣發跡於平民的明太祖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