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朗朗歌

    個人愚見,兩者道同而徑小異,在相對的時空內治理會較理想,但是人的本性難改,會招至國君難受及皇族官僚的攻擊,對主政者本人及其小家並上層利益階級勻是無盡的衝擊。

  • 2 # 庭州行者

    孔子與老子,併為中國春秋時期之哲學家,孔子為儒家之集大成者,而老子則為道家學之開山鼻祖。二者對於當時“禮崩樂壞”,混亂不堪的社會,都開出了自己的藥方。

    孔子的藥方,不外乎四字,“克己復禮”。雖然孔子在學術方面提出了很多的主張,但是就其政治思想而言,克己復禮四個字,無疑是最為核心的。所謂的“禮”,便是周禮,這是一種塑造社會秩序的規範。克己復禮的本意,是要求各個諸侯都能夠剋制自己爭霸的慾望,恢復西周時期的原有秩序。與此同時,他提出了“仁”等主張作為補充,認為人君也好,百姓也罷,都要懷“仁之心”,即愛別人。試圖透過“仁”對人內心的塑造,來從思想道德層面恢復社會秩序。

    另外,孔子強調教育的作用。孔子本人便是開私學風氣的先人之一,他非常重視教育對人的塑造。孔子推崇教育,一方面是因為教育可以讓人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教育可以讓人更好地理解“仁”的概念,是用“仁”塑造人品格的重要途徑。

    從孔子的諸多主張中,可以看出,孔子注重“社會秩序”的作用。他的一切主張,都是為了重新塑造一種社會秩序,而使得社會擺脫被人“嗜鬥”天性所支配自然狀態。

    老子作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真正傳世的部分非常少。傳說老子曾經騎牛西去,途經函谷關之時曾經寫下了《道德經》。但後世似乎又發現,《道德經》是漢朝人假託老子之名而偽作的。所以老子的思想很難真正被完全總結。

    就目前已知的來看,老子主張:小國寡民,無為而治。“雞犬之聲相聞,而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簡單來說,老子認為原始社會是最為理想的社會形態,因此他認為“國家”實際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人們應當迴歸到沒有國家的自然狀態中,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聯絡也應當被切斷。

    毫無疑問,老子的這種思想是不可能被統治者所接納的。國家機器一旦建成,那麼“無為而治”便不可能實現,老子的主張,自然也就沒有了可以實現的基礎。至於孔子的主張,在春秋時期社會變革的時代,自然是不會被接受,因為當時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舊有的上層建築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根本無法繼續維持,故而法家的“變革”思想成為了當時的流行。

    但是,當變革完成之後,必然需要再次維持新的社會秩序,此時,孔子的思想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最有力的“維護秩序”之武器。

    因此,老子和孔子如果同時輔佐一位君主,無論是在任何時期,老子都不會治理好國家。因為老子的思想,從本質上來說就不是要“治理國家”,而是要“消滅國家”。

  • 3 # 出彩的筆關注額度5000

    異曲同工。兩個人都不是呆板的人,都是智者,只不過後人喜歡把自己狹隘刻板的印象強加於二者身上,然後紙上談兵……。其實他們兩者的思想一直在後人的繼承中或明或暗影響著歷朝厲代的統治階級……效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 4 # 上不達九街

    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從孔聖人掀起儒家思想,老子(李耳)被譽為道家祖師爺、張道陵創立道家,中國統治階級盛行“儒家表而道家裡”之風,把道家思想視為集權的根本,而儒家思想作為工具。如果說孔子和老子一同輔佐(當然不在一個時期,也不可能找到同一國家),僅對這兩種思想融合,是能夠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的。

  • 5 # 歷史隆中對

    那我可以想到這樣的場景。

    廟堂之上,群臣位列兩旁,一邊是老子和道者方士們,一邊是孔子和儒生學士們。

    皇帝:各位愛卿,今天有諸多要事相商。首先便是敵國又動刀兵,犯我疆界,我當如何處置?

    孔子:首先我是反對戰爭的(“子之所慎:齋,戰,疾”),所以我一向不主張主動出擊,侵犯他人,但是他國攻擊中國,我們就必須做好軍備,以防範於未然,這樣才能使國家穩定,人民安康(“足食,足兵,民信之也”)。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進行軍事訓練,這樣才能讓人民有作戰能力。如果百姓不知戰,那跟拋棄他們有什麼區別(“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以戰止戰,以暴止暴,方為王道。

    老子:我認為仲尼所言有失偏頗。“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百姓是不會擁護一個好戰之徒的,妄想發動戰爭的人註定要失敗。“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所以我們沒必要糾結於勝敗與否。不過我還是贊同正義的自衛戰爭的,畢竟我們有天道保佑。怎麼贏,以柔克剛。只要君上無為而治,那人民就會擁護愛戴你,這樣就有了抵禦侵略的無限能量。所以聖上,一定要保持謙卑,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這樣才能保江山永固。

    皇帝:好了,二位說得都有道理,寡人都會採納一二的。第二件要事,太學院要進行改革,我希望聽聽二位的看法。

    老子:我早就看不慣儒家那一套功利的教育體系和內容了。教育就應該側重世界觀,人生觀,教育觀的培養,讓人能感悟到“道”。對於平民,“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做好體能訓練,準備投身國家生產建設之中,刻意教授知識只會滋生邪念,他們在生活中會慢慢感受到“道”的。修道就是清心寡慾,無慾無求,不偷不搶。而君主就是百姓的老師,你能做好典範,百姓們就自然會跟從聖上的步伐。

    孔子:我尊給我講過經,是我老師,但是這種想法簡直荒謬。教育正是為了從平民中培養安邦治國的人才,“學而優則仕”,教務本身就是這麼功利的事情。我們不僅要教平民,還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讓每個人都擁有合適的教育,這樣才能保證國家充滿活力。你這樣專注內心世界,最後只會害了這個國家。

    老子:我看你只是為了讓自己那幾本教材能買個好價錢吧。

    皇帝:好了好了,退朝。

    (以上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怎麼雷同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箭加時又輸給了奇才,火箭這表現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