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979661992963

    一、全面正確理解中華文化認同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先是一種民族認同,它建立在文化認同之上,也透過文化認同表現出來。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講,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認同問題解決了,其他方面的認同才能鞏固。增強中華文化認同要靠教育。搞好教育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內容。中華文化認同的內容應該包括三個層面,即各民族的自我認同、各民族之間的相互認同、中華民族層面上的一體性認同。

    56個民族層面的“小認同”是必需的,因為這是我們文化認同的基本面。沒有這個基本面,中華文化認同就是一個空泛的存在。認同中華文化和認同各民族文化本來就是一物兩面、並育不悖。千百年來,中國各民族都創造和傳承了各自豐富的民族文化。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說中華文化是一個絢麗多姿的大花園;也正因為此,各民族之間才有必要相互學習和交流。文化多元是好事,多元有色彩、有活力,多元互鑑互融才能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所以,我們的民族政策始終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現在來看,在“小認同”問題上各民族的自覺性都已大大增強,每個民族都為自己的文化而自豪,也都在自覺傳承和弘揚自己的文化。需要重視的是,每個民族在強調自我文化認同的同時也應對本民族文化有個理性的認識。不能把一些外來文化,尤其是明顯有害於現代文明和社會穩定的外來文化當作本民族文化加以認同和推崇。同時也要注意分辨哪些是能夠代表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哪些是影響本民族形象和進步的糟粕文化。

    民族之間的相互認同是文化認同的應有之義。“認同”原本就包含著肯定、認可的意思。所以在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之間的包容和接納也當然地屬於中華文化認同的範疇。一般而言,人們對不同民族的文化持認同和肯定態度是能夠做到的。民族地區的異樣風情、文藝舞臺上的民族“原生態”總是受到人們由衷的歡迎和欣賞。但與這種認同態度相悖的另一面則是各自的保守和狹隘。如在網際網路的虛擬空間,不同民族成員圍繞一些歷史問題、宗教問題乃至現實問題的爭執頻繁出現。這些爭執對民族感情的傷害是極為嚴重的,與我們提倡的民族認同或文化認同格格不入,成為新時代必需解決的嚴重問題。

    中華文化不僅僅是各民族文化的統稱,也有著實在的內容,這就是覆蓋中國各民族的共性文化。長期的共同生活使得中國各民族形成了很多的文化共性或同一性。這些同一性體現在不同歷史時期各族人民的共同生產生活中,體現在共同生活和交流中形成的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比如文學、哲學、宗教、史學、音樂、舞蹈、建築、軍事、醫藥等,尤其是綿延至今的儒學理論及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哲學思想、天下歸一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注重忠孝節義的社會倫理、多族同一的節慶禮儀、以及各族共享的漢字等等。中華文化的共性認同事關中華民族凝聚力乃至中華民族具體存在的根本,實在稱得上中華文化的“大認同”。因此,在中華文化認同的三個層次中首先和著重需要強調的應是共性文化認同。

    由於漢族在華人口中佔絕對多數,也由於漢族文化在中國歷史和現實中的主流地位,中華文化呈現出較多的漢文化色彩是很正常的。但這絕不等於中華文化就是漢文化。這和中華民族不能等同於漢族是一個道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下來的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是為至理。

    二、注重各民族之間的利益認同和命運認同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說到底是一種民族意識,而完整的民族意識既包括民族的文化認同,也應包括民族的利益認同和命運認同。事實證明,增強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僅有文化認同是不夠的。因為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大小不一、能夠建立起的文化認同鞏固程度也會不一樣,為此就需要利益認同和命運認同做出補充。利益認同和命運認同是民族意識的當然內容。

    與其他多民族大國相比,中國的各民族之間有著更多的共同利益和一體性聯絡。不論原本既生於斯長於斯的本土民族,還是在不同歷史時期輾轉而來的外來群體,經過千百年的歷史發展,早已在居住上交錯雜居、文化上相容幷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不離開誰的關係。近代以來,各民族人民同仇敵愾,在抗擊外來侵略的鬥爭中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自覺;新中國建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大規模的現代化建設為各民族之間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合作機遇,文化交融利益交織空前深入。宏觀上,沒有民族地區的資源、市場和生態保障就沒有漢族地區的發展和發達;反之,沒有漢族地區的人才、科技、資金支援幫助就沒有民族地區當今的進步,而國家的政策協調、財政支援和國防建設又為全國各民族人民的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保障。當代世界和人類社會,能夠給予每一個民族和個人生存保障、安全保障和發展保障的只有國家。而在當今時代,國家又自覺承擔著民族的職能,每每被稱為“民族國家”。在此,國家是政治共同體,文化共同體,也是當然的利益共同體,每一個國民和民族享受其中,也要奉獻其中。

    中華民族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也自然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到來,基於中華民族一體性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屬性必將愈發突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這句話既包含了文化認同,也包含了利益認同和命運認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每一個民族都不可能獨享其榮、獨善其身,而只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當我們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候,在講文化認同的同時,也必須要將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命運認同給予足夠的重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子貝瑞上盆一個月了,長了好多氣根,咋回事?需要重新修根上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