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天涯辦公

    他稱抑鬱症為“黑狗”:“我感覺抑鬱就像一條黑狗,它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在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的眼前一片黯然。”此後,“黑狗”就成了英語裡抑鬱症的代名詞。

    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不僅僅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也是上世紀極具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一,其慷慨激昂的演講和無與倫比的精神力量曾經激勵著英華人熬過了十分艱難的歲月,人們也理所當然的認為丘吉爾是英華人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的榜樣和象徵。

  • 2 # 月亮妃

    2002年BBC評選“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華人”,溫斯頓·丘吉爾最高票當選。“最偉大的”丘吉爾頭上籠罩著無數光環,光環的背後,這個在二戰中拯救了英國的男人,一生中獨自承受著抑鬱症困擾,無人能救。丘吉爾有一句名言:“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他把抑鬱症比做“黑狗”,它也成了他自己的綽號。在與抑鬱症的對抗中,他大半輩子都做到了堅持不懈。

    據丘吉爾的密友、私人秘書布倫丹·布拉肯稱,丘吉爾家族有抑鬱症病史。丘吉爾家族承襲著馬爾波羅公爵的爵位,而丘吉爾之前的七個馬爾波羅公爵中,有五個患有抑鬱症。

    溫斯頓·丘吉爾也未能倖免。英國著名精神病學家安東尼·斯托爾援引翔實的研究資料分析道:丘吉爾的抑鬱最早來源於童年時期受到的冷落,丘吉爾的父親熱衷於政治,母親則是社交名媛,他唯一的情感依靠是奶媽。丘吉爾在一種生活特殊而親情稀薄的寵溺環境中長大,有著自以為是的萬能感,又會自然地流露出無助感。

    在莫蘭爵士的回憶中,丘吉爾的少年和青年是這樣的:“在學校,我看到的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小男生,總是受欺、捱打;長大成人了,還是身材矮小,骨瘦如柴,一雙手細白得像個女人,胸口無毛,講起話來吞吞吐吐,有點結巴。”人們很難想象這樣怯弱的青年最終成為一代偉人。但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足夠的內在信心,會透過外在的成就去爭取肯定和讚賞。內心的孤寂和黑暗給了丘吉爾前行的無窮動力。

    成年後丘吉爾進入政壇,並透過寫作嶄露頭角。他的抑鬱的一隅混雜了成功的光芒。他曾對維奧萊特·卡特夫人說過一句名言:我們全都是蛆蟲,只不過我相信,我是一條會發熱發光的蛆蟲。這句評價集自貶與自傲於一身。

    他總是在強迫自己跟自己的內在本質作對。在擔任了二十多年丘吉爾的私人醫生——查爾斯·威爾森勳爵著的《丘吉爾私人醫生的日記》中寫道:1944年8月14日,丘吉爾曾對威爾森說,年輕的時候,大概兩三年吧,所見全是暗淡,我照常工作,坐在下議院,但黑色的憂鬱籠罩著我。當一輛快車透過時,我不敢站在站臺月臺邊緣,非得退到後面,最好有個枕墊之類的東西擋在我跟列車中間。我也不敢站在船邊往下看,下一個動作可能就會結束一切。絕望不絕如縷。在這種時刻,我完全不想出門,我逼自己寫下六樣讓我焦慮的事,其中兩樣是“消失”掉;另外兩樣,無計可施,焦慮也沒用;只有兩樣,也許能夠解決。”

    曾有一度,丘吉爾甚至不敢睡在陽臺旁邊,“我還不想告別這個世界,”他苦笑著對身邊人說:“但念頭,那種一躍而下的念頭卻會鑽進腦子裡。”

    寫作成了他排遣心中苦悶和抑鬱的解藥,在他出版的第一本自傳式小說裡《薩弗拉羅》裡,主人公成為他被負面情緒折磨的替代品,薩弗拉羅總是耽於類似這樣的問題:生命完美的境界將終結於死亡,整個太陽系、整個宇宙,終有一天會像燃盡的煙火、冷掉、死寂。分析者認為這是丘吉爾內心寒冷的寫照。

    在1915年辭去海軍部長之職後,當時的不少人都發現,丘吉爾從此陷入嚴重的抑鬱之中。當時他40歲,丘吉爾自己寫道:那時候,我的每一根神經都燃燒著,然後突然間,繪畫的繆斯女神伸出了援手。2004年英國出版的《溫斯頓·丘吉爾:生平及畫作》(SirWinstonChurchill:HisLifeandHisPaintings)中也花大篇幅來講述:自四十歲拿起畫筆以來,丘吉爾靠了業餘時間不停作畫,才得以不時從抑鬱中掙脫出來,體味生之愉悅。

    布倫丹·布拉肯曾提到丘吉爾的“絕望主義”:那時候,溫斯頓認定自己再也無法出任公職,活著彷彿行屍走肉。在二戰前的那幾年中,他老是說“我完蛋了”,每天起碼要說上兩回。

    即便在二戰中他成為首相,帶領英國反抗德意法西斯,登上人生的頂點時,內心的無盡陰鬱仍時時流露。1943年,海軍元帥龐德去世時,丘吉爾當眾說:“死亡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大的禮物。”似有豔羨之意。在1955年4月退休後,丘吉爾對身邊人毫不諱言,生命之於他,已經令他深惡痛絕。

    擺脫抑鬱症的法寶之一——運動,丘吉爾並不熱衷,他最常用的武器,就是工作。維奧萊特·卡特夫人談起丘吉爾的個性時候說:“他不得不像個陀螺般轉個不停,……一停下來就會墜入‘焦慮和挫折的深淵’”。

    精神病學家安東尼·斯托爾在他的著作《丘吉爾的黑狗:憂鬱症及人類心靈的其他現象》中稱:長期積累的心理負擔迫使丘吉爾總要主動在外界尋找敵人,“將一肚子發洩有理的怨氣投射出去,以紓解內在的壓力”。安東尼·斯托爾認為,丘吉爾以強韌的個人意志領導英國對抗法西斯德國,並促成美國聯手,跟其尋找“邪惡的敵人”的願望不無關係。丘吉爾之所以會在二戰結束時被英國選民拋棄不久後,主動提出“鐵幕說”,一手規劃了西方世界與蘇東陣營的對立,與延續尋找“邪惡的敵人”的心理誘因也存在聯絡。後來,他已尋找不到像斯大林這樣重量級的敵人。

    1953年他撰寫的的《不需要的戰爭》獲諾貝爾文學獎,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英語民族史》等皇皇鉅製。但抑鬱症患者,身為一個人,在他們的內心從來沒有產生過自我價值感,而這種失落,再多外在的成功也彌補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橫向隔離裝置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