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午戰後,國家面臨危機之秋,光緒帝的思想受到刺激,逐漸在封建主義思想營壘中發生了搖動,對他們統治人民的“祖宗之法”產生了一定的懷疑,也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了。他力圖探索新的統治妙方——學習外國,“發憤為雄”,對他們統治下的中國進行一些改革以求振作,逐步成了他思想中的一個新趨向。[66] 光緒在清廷統治集團內部,旗幟鮮明地表示支援變法維新。[67]
珍妃為光緒皇帝拍攝照片
作為在甲午中日戰後興起的變法維新運動高潮——“百日維新”,是從光緒皇帝釋出的《明定國是》上諭開始的,這已為眾所公認。從而可以說,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發動和領導的變法維新運動,從宣傳組織和發動到進入實際推行階段,又是透過光緒皇帝實現的。[67]
在推行變法新政期間,光緒依據康、梁等改良派人士的意見和要求,透過釋出上諭的方式,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方面都進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這對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具有歷史性的進步意義。[67]
史書評價
《清史稿》: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欲張撻伐,以前國恥。已而師徒饒敗,割地輸平,遂引新進小臣,銳意更張,為發奮自強之計。然功名之士,險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濟,言之可為於邑。洎垂簾再出,韜晦瀛臺。外侮之來,釁自內作。卒使八國連兵,六龍西狩。庚子以後,怫鬱摧傷,奄致殂落,而國運亦因此而傾矣。嗚呼,豈非天哉。光緒駕崩後,清越四年而亡。[68]
歷代評價
梁啟超:然敝邦之能立與否,全系乎改革不改革;敝邦之能改革與否,又全系乎於皇上有權無權,為今日之計,若使我皇上不能復權,則如今日西后與榮祿等守舊之政策,豈復能保此積弱之國於群雄環伺之秋哉,不及數年,必受分割矣。[69]
孫中山:夫康梁,一以進士,一以舉人,而蒙清帝載湉特達之知,非常之寵,千古君臣知遇之隆未有若此者也。百日維新,言聽計從,事雖不成,而康梁從此大名已震動天下。此誰為之?孰令致之?非光緒之恩,曷克臻此![69]
蕭一山:德宗鮮始皇之雄才,行熙寧之新法,以一無能之懦夫,而欲對三次專政之宮廷老婦作幹蠱,宜其百日無成,身被囚死,可憐亦復可哀![70]
張勳:我德宗景皇帝,時勢多艱,憂勤尤亟。[71]
莊士敦:除了口吃這一先天不足外,無論在哪一方面,都遠遠超過了當年的同治帝。[72]
范文瀾:載湉是滿洲皇族中比較能夠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頗有所作為。[73]
蔡東藩:且說光緒帝親政,已是數年,這數年內喪師失地,一言難盡。光緒帝很是不樂,默唸衰弱至此,非亟思變法不可。[74]
蔣廷黻:康有為既然抓住皇帝來行新政,反對新政的人就包圍西太后,求"太后保全,收回成命。"這時光緒雖作皇帝,實權仍在西太后手裡。[75]
鍾卓安:在百日維新中,光緒皇帝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方面,基本上都力所能及地接受了康有為他們的變法主張和建議,並且正是由於他的這種努力,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高潮才得以出現。但是,有的同志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光緒皇帝不是維新派的皇帝,而是洋務派的皇帝。[76]
喻大華:①光緒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是戊戌變法的發動者,在他漫長的傀儡生涯當中抓住稍縱即逝的生機吹響了變革的號角,雖然戊戌變法失敗了,他偉大在哪?光緒皇帝打開了中國百年變革大潮的閘門,雖然失敗了,但是閘門給打開了,他邁開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第一步,這一步邁出去了光緒就倒下去了,但是今後中國的統治者只能按照這一條路走下去,偉大就偉大在這。尤其讓我們感慨的是光緒是以失敗者的身份完成這個偉業。[77] ②光緒搞得變革很大程度上是豁出去的舉動,如果成了中國就被挽救了,不成也比亡國強,所以他是很了不起的一個人,用自己的失敗為中國打開了必由之路。所以光緒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先驅者和獨立富強大業的獻身者,所以我們說他是一位失敗的英雄。[78]
共6張
光緒繪畫作品
閻崇年:載湉是個充滿悲劇色彩的皇帝。他的一生始終籠罩在慈禧太后的權力和淫威之中。光緒皇帝一生家庭生活也是悲劇。光緒只有一後二妃,這在清朝皇帝裡面是獨一無二的,光緒皇帝的家庭悲劇有八個不幸。[79]
柳安:倫敦一家英文報紙報道了光緒帝的死訊並宣稱:如果這位已故皇帝所推行的改革獲得成功,中國將會是另一番模樣。不管這家報紙的論斷正確與否。光緒帝作為封建末世的君主,他的名字是同變法與革新緊緊聯絡在一起的。他在政治上所遭遇的坎坷,無論對於大清皇朝,還是對於中華民族,都是不幸的。[80]
宋德華:戊戌政變後,光緒固然失去了任何政治權力,但這並不等於他也失去了任何政治價值。相反,在整個保皇運動期間,光緒仍然是各方政治勢力注視的一個焦點。[69]
楊天石:誠然,光緒是懦弱的。但是他和西太后長期矛盾,在他處於“朕位幾不保”的時候,突然勇敢起來,鋌而走險,這也是不悖於常情的。[81]
孫孝恩:在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為了抵制日益發展的民主革命運動,大肆宣揚光緒的所謂“聖德”,把光緒皇帝捧上了天,顯然這是一種政治宣傳。[82]
茅海建:他改變了以往覲見中只是簡言兩國親善的泛泛數語,而涉及清朝的時政,涉及對日本明治維新以及伊藤博文個人作用的讚揚,涉及與日本天皇之間的聯絡。所有這些在當時的清朝應當說是異常的舉動。可以明顯地看出,光緒帝準備與日本結成更為緊密的關係。[83]
王也揚:光緒皇帝是值得我們紀念的。他有兩點突出的事蹟為歷代帝王所不及。其一,他充當了把古代中國和平改造成為現代中國的嘗試——戊戌變法的領導人,甚至可以說他就是一個維新黨人。其二,在變法中,當大學士孫家鼐提出“若開議院,民有權而君無權”時,光緒回答:“吾欲救中國耳,若能救國,則朕雖無權何礙?”即為了國家而不惜自己的權位,說明他是一位真正無私的愛國者。[84]
在甲午戰後,國家面臨危機之秋,光緒帝的思想受到刺激,逐漸在封建主義思想營壘中發生了搖動,對他們統治人民的“祖宗之法”產生了一定的懷疑,也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了。他力圖探索新的統治妙方——學習外國,“發憤為雄”,對他們統治下的中國進行一些改革以求振作,逐步成了他思想中的一個新趨向。[66] 光緒在清廷統治集團內部,旗幟鮮明地表示支援變法維新。[67]
珍妃為光緒皇帝拍攝照片
作為在甲午中日戰後興起的變法維新運動高潮——“百日維新”,是從光緒皇帝釋出的《明定國是》上諭開始的,這已為眾所公認。從而可以說,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發動和領導的變法維新運動,從宣傳組織和發動到進入實際推行階段,又是透過光緒皇帝實現的。[67]
在推行變法新政期間,光緒依據康、梁等改良派人士的意見和要求,透過釋出上諭的方式,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方面都進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這對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具有歷史性的進步意義。[67]
史書評價
《清史稿》: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欲張撻伐,以前國恥。已而師徒饒敗,割地輸平,遂引新進小臣,銳意更張,為發奮自強之計。然功名之士,險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濟,言之可為於邑。洎垂簾再出,韜晦瀛臺。外侮之來,釁自內作。卒使八國連兵,六龍西狩。庚子以後,怫鬱摧傷,奄致殂落,而國運亦因此而傾矣。嗚呼,豈非天哉。光緒駕崩後,清越四年而亡。[68]
歷代評價
梁啟超:然敝邦之能立與否,全系乎改革不改革;敝邦之能改革與否,又全系乎於皇上有權無權,為今日之計,若使我皇上不能復權,則如今日西后與榮祿等守舊之政策,豈復能保此積弱之國於群雄環伺之秋哉,不及數年,必受分割矣。[69]
孫中山:夫康梁,一以進士,一以舉人,而蒙清帝載湉特達之知,非常之寵,千古君臣知遇之隆未有若此者也。百日維新,言聽計從,事雖不成,而康梁從此大名已震動天下。此誰為之?孰令致之?非光緒之恩,曷克臻此![69]
蕭一山:德宗鮮始皇之雄才,行熙寧之新法,以一無能之懦夫,而欲對三次專政之宮廷老婦作幹蠱,宜其百日無成,身被囚死,可憐亦復可哀![70]
張勳:我德宗景皇帝,時勢多艱,憂勤尤亟。[71]
莊士敦:除了口吃這一先天不足外,無論在哪一方面,都遠遠超過了當年的同治帝。[72]
范文瀾:載湉是滿洲皇族中比較能夠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頗有所作為。[73]
蔡東藩:且說光緒帝親政,已是數年,這數年內喪師失地,一言難盡。光緒帝很是不樂,默唸衰弱至此,非亟思變法不可。[74]
蔣廷黻:康有為既然抓住皇帝來行新政,反對新政的人就包圍西太后,求"太后保全,收回成命。"這時光緒雖作皇帝,實權仍在西太后手裡。[75]
鍾卓安:在百日維新中,光緒皇帝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方面,基本上都力所能及地接受了康有為他們的變法主張和建議,並且正是由於他的這種努力,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高潮才得以出現。但是,有的同志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光緒皇帝不是維新派的皇帝,而是洋務派的皇帝。[76]
喻大華:①光緒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是戊戌變法的發動者,在他漫長的傀儡生涯當中抓住稍縱即逝的生機吹響了變革的號角,雖然戊戌變法失敗了,他偉大在哪?光緒皇帝打開了中國百年變革大潮的閘門,雖然失敗了,但是閘門給打開了,他邁開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第一步,這一步邁出去了光緒就倒下去了,但是今後中國的統治者只能按照這一條路走下去,偉大就偉大在這。尤其讓我們感慨的是光緒是以失敗者的身份完成這個偉業。[77] ②光緒搞得變革很大程度上是豁出去的舉動,如果成了中國就被挽救了,不成也比亡國強,所以他是很了不起的一個人,用自己的失敗為中國打開了必由之路。所以光緒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先驅者和獨立富強大業的獻身者,所以我們說他是一位失敗的英雄。[78]
共6張
光緒繪畫作品
閻崇年:載湉是個充滿悲劇色彩的皇帝。他的一生始終籠罩在慈禧太后的權力和淫威之中。光緒皇帝一生家庭生活也是悲劇。光緒只有一後二妃,這在清朝皇帝裡面是獨一無二的,光緒皇帝的家庭悲劇有八個不幸。[79]
柳安:倫敦一家英文報紙報道了光緒帝的死訊並宣稱:如果這位已故皇帝所推行的改革獲得成功,中國將會是另一番模樣。不管這家報紙的論斷正確與否。光緒帝作為封建末世的君主,他的名字是同變法與革新緊緊聯絡在一起的。他在政治上所遭遇的坎坷,無論對於大清皇朝,還是對於中華民族,都是不幸的。[80]
宋德華:戊戌政變後,光緒固然失去了任何政治權力,但這並不等於他也失去了任何政治價值。相反,在整個保皇運動期間,光緒仍然是各方政治勢力注視的一個焦點。[69]
楊天石:誠然,光緒是懦弱的。但是他和西太后長期矛盾,在他處於“朕位幾不保”的時候,突然勇敢起來,鋌而走險,這也是不悖於常情的。[81]
孫孝恩:在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為了抵制日益發展的民主革命運動,大肆宣揚光緒的所謂“聖德”,把光緒皇帝捧上了天,顯然這是一種政治宣傳。[82]
茅海建:他改變了以往覲見中只是簡言兩國親善的泛泛數語,而涉及清朝的時政,涉及對日本明治維新以及伊藤博文個人作用的讚揚,涉及與日本天皇之間的聯絡。所有這些在當時的清朝應當說是異常的舉動。可以明顯地看出,光緒帝準備與日本結成更為緊密的關係。[83]
王也揚:光緒皇帝是值得我們紀念的。他有兩點突出的事蹟為歷代帝王所不及。其一,他充當了把古代中國和平改造成為現代中國的嘗試——戊戌變法的領導人,甚至可以說他就是一個維新黨人。其二,在變法中,當大學士孫家鼐提出“若開議院,民有權而君無權”時,光緒回答:“吾欲救中國耳,若能救國,則朕雖無權何礙?”即為了國家而不惜自己的權位,說明他是一位真正無私的愛國者。[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