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上歷史愛上你
-
2 # 美妙行
馬邑之謀,實際上是內戰的傳統手法,不適用與匈奴作戰。匈奴軍隊是冷兵器時代最先進的軍隊之一,情報系統、後勤保障和戰略戰術非常成熟。漢武帝初期的軍事實力遠遠不如匈奴。馬邑之謀看起來滴水不漏,但幾十萬人馬埋伏,想一點不透風,可能嗎?另外,當時漢朝的將軍除了李廣能抵擋一陣,其他將領根本不是對手,這仗怎麼打!所以馬邑之謀,戰略上是錯誤的。
-
3 # 歷史百川
公元前133年,大漢朝廷為一件事吵的不可開交。漢朝自建國以來,一直和匈奴實行和親政策,然而,每次和親不過數年,匈奴人就撕毀和約,侵擾漢朝邊境。針對匈奴人,究竟是和還是打,朝廷分為了兩派。
雁門郡馬邑縣豪強聶壹為漢武帝出了一條計策:漢匈剛剛和親,匈奴人此刻對漢朝完全沒有防備,若是以馬邑為誘餌引誘匈奴深入漢軍的埋伏圈,就可以一舉殲滅匈奴,平定邊患。
朝廷儘管分為兩派,但聶壹的計謀使漢武帝心動了,漢武帝力排眾議,決定採用聶壹的計謀,史稱馬邑之謀。
馬邑之謀是漢武帝決定對匈奴反擊的一次重要軍事行動,這次行動漢武帝派出了30萬大軍伏擊匈奴。然而,馬邑之謀最終並沒有成功,精心策劃的伏擊戰付之東流。
馬邑之謀的失敗,有三個原因。
第一,當匈奴大軍進入漢朝邊塞的時候,滿山遍野的牲畜卻沒有放牧人的看管,這一點使匈奴人感到奇怪,為了以防萬一,匈奴人並沒有繼續向馬邑城前進,而是攻打了邊塞附近的偵查哨所。
第二,雁門郡的尉史被匈奴人抓住後,忍受不住匈奴人的嚴刑拷打,將馬邑之謀的軍事行動告訴了匈奴人。
第三,王恢作為謀劃馬邑之謀這一軍事行動的謀劃人之一,負責攻打匈奴輜重的任務,原本已經發兵,但是在收到匈奴人識破這次計劃,回軍的時候,因為害怕匈奴人,取消了作戰行動,最終使匈奴人全身而退。
馬邑之謀雖然失敗了,但是,馬邑之謀意味著漢朝終於廢除屈辱的和親政策,決定攻打匈奴,拉開了漢匈大戰的序幕。
-
4 # 風光藝境
細節決定成敗。漢軍忽略細節留漏洞,小人物出賣軍機壞大事,致使馬邑之戰功敗垂成,聚殲匈奴的計劃落空。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匈奴軍臣單于遣使請求和親,漢武帝下其議;最後武帝採納大多數朝臣的建議,同意和親。
聶壹是雁門郡馬邑縣(今山西朔州市)富豪,常去匈奴做生意,同匈奴混得挺熟絡,也知曉一些內情。元光二年(前133),聶壹透過大行(官名,掌禮賓、外交與出使)王恢,獻上引誘伏擊匈奴的計謀:“匈奴剛剛同大漢和親,對我們很友好親近,我們可以利用他們的信任,在邊境以財利引誘他們前來,我們預先埋伏軍隊襲擊,定可大破之”。漢武帝召集公卿問策,最後採納主戰派王恢的建議,決定主動出擊匈奴,一改大漢近百年來靠和親求和平的軟弱恥辱現象。
六月,武帝命韓安國、李廣、公孫賀、王恢、李息五大將率領五路兵馬、三十餘萬大軍北擊匈奴。韓安國、李廣、公孫賀三軍分別隱伏於馬邑旁左右山谷中(在今山西代縣西北),攻擊匈奴主力;王恢、李息率軍埋伏於代郡(今河北蔚縣東北),負責側背截擊匈奴輜重部隊及追擊敗逃的匈奴軍。漢軍部署得妥妥當當,口袋陣扎得嚴嚴實實,就等著上當受騙的匈奴往裡鑽了。
聶壹接受指派來到匈奴王庭,欺騙軍臣單于道:我願做內應,斬殺馬邑縣令、縣丞,舉城投降,你們可以獲取城內的全部財產。貪婪的單于對聶壹的謊言信而不疑,高興地答應屆時出兵。聶壹見軍臣單于上鉤,火急趕回馬邑,殺死了兩個死囚,然後將兩顆人頭懸掛於馬邑城頭,讓匈奴使者觀看驗證,欺騙他說:馬邑的正副長官都已經死了,趕快讓單于發兵前來發大財吧!
匈奴軍臣單于聞訊信以為真,立時率領十萬精騎闖過邊塞,進入武州塞(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即雲岡石窟所在地),繼續深入。匈奴大軍來到距離馬邑百餘里處,機警的軍臣單于望見牛羊雜畜滿山遍野,卻看不到一個放牧人的蹤影,甚感詫異而生疑。為了試探虛實,單于便派兵攻打漢朝崗亭(邊防設施)。偏巧一雁門尉史巡視至此,撞到槍口上,被匈奴俘獲,準備殺掉他。尉史怕死,便將漢軍的伏擊計劃及設伏地點一股腦告訴了單于。軍臣單于聞言大驚,急慌慌撤軍北去。出了邊塞,軍臣單于這才鬆了一口氣,慶幸道:我得到尉史而避免一場災難,真是天意啊!立馬封大功臣尉史為天王。
韓安國接到邊塞傳來匈奴已經回撤的情報,趕忙率軍追擊,一直追到邊塞也未能追及,只好收兵。負責截擊匈奴輜重的王恢一路兵馬離敵最近,因擔心敵眾我寡而未敢深入追擊,亦撤軍而還。漢軍第一次大規模出擊匈奴的軍事行動,就這樣兩手空空地收場了。伏擊聚殲匈奴的軍事行動失敗,本想畢其功於一役的漢武帝盛怒,欲殺畏敵不敢追擊的王恢以謝天下;王恢自殺。
馬邑伏擊戰之所以功敗垂成,一是忽略了細節,二是機謀外洩,二者是緊密相連的因果關係。漢軍百密一疏,未能注意到放牧人因懼怕戰火而棄置牲畜逃避的細微現象,引起疑心重、警惕性高的匈奴軍臣單于的猜疑而攻打崗亭;常規巡視的雁門尉史意外被擒洩密,成了老天送給單于的救命大禮;單于盡知漢軍誘敵伏擊之計,火速退兵,躲過一場大劫。
匈奴軍臣單于因無人放牧而起疑,起疑而攻亭,攻亭而獲尉史,尉史洩密而匈奴撤軍,漢軍追之不及無功而返,伏擊聚殲匈奴的軍事行動化為泡影。這就是馬邑之謀到馬邑之戰的全過程。
此後,大漢與匈奴絕和親,匈奴報復性攻擾更甚,雙方進入長期戰爭狀態。前119年,漢軍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山(約在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東),匈奴遠遁漠北,漠南再無王庭,大漢取得漢匈之戰的勝利。
回覆列表
馬邑之戰,是一場失敗的伏擊戰,卻也吹響了大漢王朝大規模反擊匈奴的號角,漢匈大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公元前133年,在漢武帝領導下,漢王朝策劃在馬邑,對匈奴進行一場誘敵殲滅戰。
軍臣單于親率10萬大軍入漢境劫掠。為什麼要劫掠?屯點物資好過冬啊。就在匈奴大軍快要進入漢朝的埋伏圈時,守衛烽火臺的亭尉,向匈奴透露了伏擊計劃,匈奴單于大驚失色,立刻率軍撤離。
為了報復,匈奴大軍頻頻出擊,侵擾漢朝邊境。
漢武帝也是很惱火,遷怒於謀劃誘敵的王恢,派人將其抓捕下獄,王恢不堪受辱自殺。之後大漢王朝與匈奴,展開了幾十年的大戰,無數名將紛紛登上歷史舞臺,揚名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