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嬰幼兒早期綜合康復

    鑑別沒有肌張力增高的生理性足跟不著地及肌張力增高所致的病理性尖足,一是病理性尖足時均有足背屈角異常;二是根據足跟抬起的程度,足跟抬起≥30°一般是病理性。因判斷扶持邁步狀況及足背屈角檢測均可能有誤,此兩項檢測最好全做,一致時增加結果的確定度,不一致時均應再複查。

    尖足

    是指腦癱時由於小腿後側肌肉痙攣、小腿前側肌肉力弱,足向足底方向痙攣發緊,扶站時足跟抬起較高,扶走時足跟不著地,同時伴有足背屈角異常及觸控小腿後側肌肉張力增高。尖足是腦癱最常見的異常,及時正確干預是讓腦癱孩子能姿勢較好獨走的關鍵。

    (一)早期認出

    1.家庭自行檢查

    (1)扶持站立時出現足尖著地,足跟抬起。

    扶持腋下豎抱嬰兒,雙足輕輕觸及床面,注意:最好在硬質平面檢查,不要有軟墊,不穿襪子。觀察站立時是否出現足尖先著地,足跟不著地,可反覆嘗試2、3次。

    (2)扶走時足跟不著地。

    扶持腋下,左右轉化體位促嬰兒邁步,持重腳足跟不著地,抬起邁步腳足尖先著地,足跟不著地。

    以上情況如發現一項情況,均應及時就醫,做專業檢查。

    2.專業檢查

    (1)扶站、扶走時尖足姿勢

    扶持站立時出現足尖著地,足跟抬起:扶走時尖足姿勢:檢查方法及判定同家庭自行檢查方法。

    (2)足背曲角檢查:患兒平臥,檢查者一手扶持患兒膝關節處呈膝關節伸直位,另一手輕觸患兒足底,向足背稍用力,感覺阻力,並記錄足背曲角(足背與小腿前側的夾角)角度。繼續再加力推壓足底至最大程度,記錄足背曲角度,並左右對比。

    3.肌動學評定

    觸控小腿後側肌肉肌張力高,需左右對比。

    痙攣肌:小腿後肌群

    腓腸肌與比目魚肌共同組成小腿後部肌群:其中腓腸肌的內、外側頭起自股骨內、外側髁,約在小腿中點處移行為腱性結構;比目魚肌起自脛腓骨上端後部和脛骨的比目魚肌線,肌束向下移形為肌腱。三個頭會合,在小腿的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續為跟腱,止於跟骨結節。

    拮抗肌:脛前肌

    起自脛骨外側面,肌腱向下經伸肌上、下支援帶的深面,止於內側楔骨內側面和第1蹠骨底。

    (三)糾正異常方法

    1.推順按摩

    (1)仰臥或俯臥位,均勻塗抹溫耦合劑與小腿,先塗抹小腿前側,一手扶持患兒的足部,輕輕托起小腿。注意扶持手不要用力抓握足部,以防人為引起足背曲。

    (2)拮抗肌推順按摩,以拇指指腹施力至肌肉層,由足背向上沿脛骨前外側連續推壓至膝關節,反覆3次。再雙向推壓3次。再點壓推3次,並於脛前肌起止點及中部均施以較重的力量,並停留2~3秒。期間要注意觀察以能引出2~3次足趾屈為最佳效果。

    (3)痙攣肌推順按摩,一拇指指腹施力至肌層,由足跟向上沿小腿後側推壓至大腿中部,連續3次,再雙向推壓3次,再點壓推3次,並於於小腿後側肌群起止點附近施力稍加重,停留2~3秒。注意於小腿後側肌群肌肉中部施力稍輕。

    每日4~6次,每次20分鐘。2.牽拉

    對於較重的尖足推點後增加跟骨的向下牽拉,一次停留30秒,每日數次。

    注意不是足背屈牽拉。輕度(推點後足背屈快角正常就不用牽拉)尖足不需要牽拉,對小腿後側肌肉的推壓,可透過改善微迴圈及直接對痙攣肌纖維的推壓牽拉減輕痙攣。這種直接對痙攣肌纖維的推壓牽拉不僅療效常常優於改變關節位置牽拉肌肉,而且要安全的多。

    (三)功能訓練方法

    1.點穴促動

    點壓下巨虛穴或足裡穴。足裡穴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即:外膝眼下四橫指),距脛骨前緣一橫指[圖三4-31]。下巨虛穴位於脛前肌中部足三里穴下6寸。點壓1~2秒,可激發小腿前側肌肉收縮,產生足背屈動作。不少推、點前沒有明顯足背屈鉤腳動作的孩子,推、點即可激發出背屈鉤腳。

    2.引發主動運動,推順按摩後每天多次引導孩子足背屈鉤腳的動作。

  • 2 # 九芽育嬰師

    病情分析: 生理性囊腫會隨著月經週期而發生不同的變化,一般情況下,3-6個月會自行消退或縮小。如果是病理性囊腫則要對症治療,一般如果囊腫小於6cm需要先觀察,定期到醫院複查。建議遵醫囑規範治療。 意見建議:定期到醫院複查。建議遵醫囑規範治療

  • 3 # 是媽咪呀

    小月齡寶寶足尖走路很正常。造成的原因很多,例如鞋子不合適,好奇心強,以及重心不穩過早站立等。

    但是,如果持續兩年足尖走路,需要考慮是不是腦癱或其他疾病,但這個一般智力有缺陷,細心的父母應該能看出來?這種最好做下運動評估,去醫院診斷。

  • 4 # 兒童康復001管曉龍

    六個月內尖足且不伴有其他異常,屬於生理性的,學步初期有部分孩子也會惦著腳尖走路,是為了保持平衡

    如果孩子已經走穩,還持續尖足走路的話,還是需要去醫院兒童康復科鑑別診斷一下,如果肌張力無異常,可以嘗試退著走路,或者穿拖鞋

  • 5 # 匯慈安月嫂

    孩子在還不會走路的時候,腳受力很輕,所以大人扶著走路時,孩子往往會腳尖著地或者兩隻腳拖著地往前走,等孩子大一些這種情況就會逐漸改善。如果想區分生理性尖足還是病理性尖足,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腳步拍片看骨骼發育有沒有異常,然後做體格檢檢視神經反射有沒有異常,如果檢查一切正常就是生理性的。

  • 6 # 90後小萌主

    寶寶站立時足尖著地,兩腿交叉,往往提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宮內發育異常、早產等多種因素引起的運動及姿勢異常。

    小兒尖足有生理性尖足和病理性尖足,即正常的和異常的。

    鑑別方法

    1、 病理性尖足一般都有肌張力增高

    2、生理性尖足只有姿勢運動異常,沒有其他肌張力異常。

    3 、尖足程度不一樣:足跟抬起>30度持重、邁步並持續一段時間的多為病理性的,剛一站立足跟抬起很高很快放下的多為生理性的。

    4 、持續時間:如果到7、 8個月還存在尖足的話,病理性可能大。

    當然,想要準確判斷是不是病理性的尖足,還是要去醫院做個檢查,其他的表現都只是推測可能性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學習差的學生就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壞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