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明的星空

    其實天文學在眾多學科中本來就算比較冷門的了,至於一些天文知識或常識有沒有趣,那就見仁見智了。

    1、太陽的顏色:太陽真正的顏色是白色,而不是我們天天看到或印象中的金黃色。因為太陽發出的光線在經過大氣層的時候,可見光中波長比較短的光不是被大氣吸收就是被散射掉了,只剩下黃光和部分紅光,所以在我們眼中的太陽只能是黃色或者像夕陽那樣紅彤彤的。你要是離開地球大氣層在太空中看太陽的話,就會發現太陽真正的顏色是白色。

    2、太陽系中表面溫度最高的行星不是離太陽最近的水星,而是金星。水星雖然離太陽最近,但是水星表面溫度在白天可以達到在427℃,而金星由於有著濃密的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導致強烈的溫室效應,使其表面最高溫度可達500多攝氏度,就算再金星的夜晚也有400多攝氏度。使得金星表面平均溫度達到400攝氏度以上。順便說一下,水星因為其夜間溫度可降至-183℃,使得水星是太陽系中表面溫差最大的行星。

    3、“度日如年”的行星——金星,還是金星,金星的公轉週期是224.7個地球日,而自轉週期則是243個地球日,也就是說金星的一天要比一年長18個地球日,在那裡可是名副其實的“度日如年”啊。至於原因還沒有定論。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金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逆向自轉的大行星,自轉方向是自東向西。就是說,在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的。

    4、金屬的自動焊接——冷焊。在宇宙真空環境中中,你將當兩塊同類金屬直接接觸時,會發現這兩塊金屬自動地融合在一起,如同被焊接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冷焊”。這是因為太空真的非常空,空到當兩塊金屬接觸時,它們之間完全沒有諸如灰塵或空氣分子等物質將它們隔開,以至於兩塊金屬相互接觸後就會自然而然地黏合在一起。而在地球上的自然環境下,金屬表面往往會形成氧化膜,冷焊是不會自然地發生的。

    5、沒有保護直接暴露在太空的人體是不會爆炸的,這點可能和你在一些科Phantom視作品中得到的印象有些不一樣。NASA為此寫過一篇文章進行過解釋,在太空中不穿宇航服的話最致命的是缺氧導致死亡,在進行過的動物減壓試驗表明,人在真空中暴露10幾秒,人體內的水分會迅速蒸發,但血液還不至於沸騰,人體會變得腫大,但是不會爆炸。

    6、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要比你想象的大,足以放得下剩下那七顆大行星。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萬千米。這點距離在天文學的尺度上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的,甚至都不能稱之為距離,但是,就是在這個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距離中,足以塞下太陽系中其他的七大行星。這足以表現出我們這個宇宙是多麼的空曠。

    7、照在你身上的Sunny很可能是在人類歷史之前就形成的。我們都知道,光從太陽的表面到地球上只需8分多鐘,但光子從太陽內部產生到達太陽的表面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太陽是個巨大的等離子體團,太陽中心產生的光子在向外行進時,要與太陽內部無數的原子、電子等帶電粒子相互作用,不斷被吸收、釋放、再吸收、再釋放,就這樣一點一點的來到太陽表面才能獨立地以光速傳播。 平均算下來,太陽內部的光子大約需要百萬年的時間才能來到太陽表面,也就是說,你現在看到的Sunny很可能是在還沒有人類的時候產生的“古老Sunny”。

    其實說的這些基本都是一些常識,關於天文學方面的知識是很多,但興趣得一點一點培養,知識也得一點一點積累,多知道一些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 2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有什麼有趣但是冷門的天文知識?

    太陽系:

    1.太陽佔了太陽系內99.8%以上的質量

    2.除太陽外,氣態行星又佔了99%以上的質量,與地球類似的岩石質行星和衛星1%都不到

    3.太陽的壽命還有50億年,但12億年後即膨脹成紅巨星,地球已經被烤焦

    4.金星自轉方向是自東向西與其他行星相反(太陽從西邊出來)

    5.金星的一天比一年還長

    6.金星表面溫度接近450度

    7.海王星是躺著自轉的

    8.火星白色冰凍的極冠大部分都是乾冰(二氧化碳)

    9.天王星的大氣很臭

    10.冥王星下的冰凍的氧的雪

    11.木衛二的水比地球還要多

    12.土衛六表面有天然氣的海洋

    13.地月之間的距離可以容納太陽系內所有行星

    銀河系:

    1.離地球最近的比鄰星是4.2光年

    2.銀河系有1000億-4000億顆恆星

    3.我們南北半球的夜空中能看到的約6000顆恆星就在我們地球1000光年範圍內,銀河系直徑有10萬光年

    4.太陽系所在的是獵戶座懸臂

    5.太陽系的天極方向遠離銀河系中心

    6.銀河系中心有數千個黑洞

    7.離銀河系最近的大小麥哲倫星系,約17-19萬光年

    宇宙:

    1.我們已知所有的物質來自於恆星

    2.恆星的三個結局: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3.太陽會變成紅巨星,最後變成白矮星

    4.木星是一顆失敗的恆星

    6.超新星爆發只能產生嬰兒黑洞,巨大的黑洞都是逐漸或者合併長大

    7.宇宙中最巨大的能量爆發是伽瑪射線暴,一般是黑洞或者中子星合併產生

    ......

    我們能看到的所有星星都在這個黃圈內

    已知最大的星系IC101對比

    地月之間的距離能容納太陽系所有行星

    金星是倒著轉的,天王星是躺著轉的

    .....

  • 3 # 艾伯史密斯

    答:我來說幾個!

    1、金星上的“一天”比“一年”還長;

    2、如果把木星和太陽單獨拿出來,相對距離不變,它們相互繞行的質心,將落在太陽表面4萬公里處;

    3、木星的質量再大13倍,就會變為黑矮星(失敗的恆星);再大75倍,就會成為一顆真正的恆星;

    4、星系合併,並非罕見現象,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時時刻刻都在吞併其他矮星系,只是它們相對於銀河系來說太小,對銀河系的影響有限;

    5、冥王星表面有個圖案,看起來像桃心,當初新視野號路過時拍到,然後網友們可以腦洞大開啦;

    6、宇宙年齡138.2億年,如果你對這個沒概念,我們把它壓縮成一年,1月1日是大爆炸時間點,那麼:

    (1)9月1日:太陽誕生;

    (2)9月14日:地球誕生;

    (3)9月26日:地球上第一單核生物出現;

    (4)11月17日:地球上第一批真核生物出現;

    (5)12月18日:地球上第一批脊椎動物出現;

    (6)12月24日:恐龍開始統治地球;

    (7)12月30日早上07時47分:恐龍滅絕;

    (8)12月31日:

    [1]22:37:00:人類能追溯到,最久遠的祖先;

    [2]23:34:30:北京人出現;

    [3]23:49:30:現代智人出現;

    [4]23:59:48:人類文明開始時間;

    人類有文字記錄的歷史,都在這一年的最後22秒以內。

  • 4 # 地球縱橫

    1、永遠面向對方,永不回頭的冥王星和衛星卡戎:由於潮汐鎖定的原因,冥王星和他的最大衛星卡戎永遠都是用自己的一面對著對方。卡戎的公轉週期就是冥王星的自轉週期。

    2、宇宙空間裡物質的平均密度,比地球上所能抽出的最空的真空還稀薄。

    3、本星系群當中最大的成員,仙女座星系正以每秒120km速度向銀河系奔來,30多億年之後二者將發生碰撞。但兩個星系中的絕大部分成員將毫髮無損。

    4、木星的質量是其他所有7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

    5、地球上所有的黃金、鉑金、白銀,都是中子星碰撞,或者中子星和黑洞合併產生的。兩個中子星碰撞產生的黃金,可能有上百個地球的質量。

    6、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C(又稱比鄰星)到太陽的距離,是冥王星到太陽距離的4515倍。

  • 5 # 熊貓愛飛行

    1.金星自轉週期則是243個地球日,而公轉週期僅為224.7個地球日,也就是說金星上的“一天”比“一年時間還長”。而且金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自轉方向是自東向西的行星,也就是說在金星上太陽是從西邊升起的。

    2.天王星的自轉軸和公轉平面的夾角約為98°,也就是說天王星幾乎是“躺”著繞太陽公轉的。

    3.太陽系中平均密度最小的行星是土星為0.687g/cm³,如果把土星放進一個足夠大裝滿水的浴缸,土星是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而平均密度最大的是我們的地球,為5.508g/cm³。

    4.水星表面是沒有大氣層保溫的,而且水星離太陽又是最近的,因此水星表面晝夜溫差近高達600℃。儘管接受著太陽的炙烤,2014年美國航天局派往水星的探測器信使號,卻發現北極地區一個隕石坑附近有冰的存在。

    5.火星上擁有太陽系已知的最高山峰—奧林匹斯山。奧林匹斯山是一座盾狀火山,高度達21229米,直徑600公里。根據火山熔岩判斷,這座火山仍然是一座活躍的火山。

    6.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木星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木星體積大到可以裝下太陽系內其餘所有的行星。木星也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內所有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

    7.海王星也有光環,不過在地球上只能觀察到暗淡模糊的圓弧,而非完整的光環,對於海王星光環的內部結構,我們目前還不清楚。

    8.冥王星的公轉軌道會穿越海王星的公轉軌道,在冥王星的公轉週期中約有五分之一的時間是距離太陽第八遠的行星。

    9.目前人類發現的最大恆星是盾牌座UY,它的體積相當於45億倍太陽的體積,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的位置,那麼木星都會被盾牌座UY吞噬。

  • 6 # 科學新視野

    我就說幾個,應該很多人都不知道!

    先上三條和彗星有關係的

    水這東西並不稀奇,不要以為我們探測的月亮火星一滴水也找不到,就覺得水只在地球上有。實際上,水在宇宙中是非常普遍的,比如髒雪球彗星上就有大量的水,有些星雲裡也可能瀰漫著大量水汽。

    大家對彗星天體都有大致的瞭解,但對它的實際大小可能不是那麼清楚。

    還有,彗星的大小如果算上彗尾,它將是太陽系體積第一大天體,太陽都沒它大!並且彗星實際上有兩條尾巴的,包括塵埃尾和離子尾,其中的離子尾是真正背對著太陽,一般很難觀察到,但它曾經為說明太陽風的存在作出證明。

    海洋不只是地球才有的,土星的衛星,土衛六也有一個波濤洶湧的海洋,只不過這個海洋是由液態甲烷組成的。

    月亮和地球距離好像並不大,但實際上也就這38萬公里的空間,能妥妥地塞下其他七大行星。

    我們肉眼可見的恆星基本都不遠,大多在1000光年以內,我們的肉眼對實際的銀河系很多恆星都看不到的。

    先分享這些了。

  • 7 # 瞬間de絲滑

    每一個天體的存在都是特殊的,也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天體都有自己的特性,像我們人一樣。天體自帶屬性,有能發光的,有不能發光的,有引力大的,也有引力小的。比較有趣也比較冷門。

  • 8 # 太空科學站

    天文學是人類最古老的科學,人類祖先第一次仰望星空可以看作是天文學的開端,古人們也熱衷於透過星空來為自己占卜吉凶,但是古代天文學嚴重受限於技術,因此人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意識到太陽系的格局。

    現代天文學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光學透鏡的發明,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看到了月球的環形山和土星環,後來世界各地都應用了大口徑的光學望遠鏡,上個世紀末NASA更是聯合ESA將哈勃空間望遠鏡送上了天,在沒有大氣干擾的外太空中哈勃為我們貢獻了許多宇宙美景,也讓天文學進步神速。

    天文學家們在木星和火星軌道之間發現了小行星帶,這個區域有數十萬顆小行星,在科幻和影視作品中駕駛飛船穿越小行星帶是一項很危險的任務,我們經常能看到飛船在密集小行星帶中閃轉騰挪,但在天文學家看來這種鏡頭和抗日神劇一樣可笑。

    事實上太陽系的小行星帶是非常稀疏的,旅行者一號和二號都完好無損的穿過了它,可以說探測器和飛船穿越小行星帶就像是在太平洋上開航母一樣,廣闊的空間是不會撞到任何一個小行星的,因此小行星帶並不是影視作品中的樣子。

    除了小行星帶外,我們平常看到的太陽系科普圖也是嚴重失真的,要是按照真實比例來繪製太陽系空間圖的話,我們的地球在上面只有幾個畫素那麼大。

  • 9 # 科學船塢

    我知道一個天文曆法的有趣知識,非常的有趣,但是在座的各位是過不到嘍。那就是2262年有倆個春節,這是由陽曆與陰曆的誤差導致的,於是出現了農曆,採用“19年7閏”的方法,閏就是多了一個月,比如閏一月,就表示那個年份多了一個一月,就得多過一次。而在2262年,多了一個一月,2262年1月21日是農曆春節,下一個月的20日還是正月初一,還是春節,所以,我個人感覺應該要放兩次假,過兩次春節。

    黑洞並不黑,邊緣還會很亮,那便是黑洞的視界邊緣,我們看到圖片上的黑洞形象時,會看到黑洞邊緣那些被扭曲的星系圖案,那是因為黑洞的引力作用扭曲了原本光線的傳播路徑,造成了透鏡效應,就像下圖一樣:

    星際穿越中的黑洞形象更貼近現實。

    中子星並非全是由中子構成,也包含著諸如離子、電子、鐵原子核、富含中子的原子核、自由中子、以及最內部壓力、溫度最高部位的可能存在的夸克、膠子(猜測?)。所以,可以把中子星看成是巨大的原子核,而不是簡單的認為它只是由中子組成,這是片面的。

    白矮星,是的,如名字所言的那樣,確實很白,發著慘淡的白色光芒,是小質量恆星(八倍太陽質量以下)演化到末期的產物,太陽的未來就是白矮星。

  • 10 # 彭曉韜

    本人有幾個比較獨特的、冷門的假想或叫猜想,在此分享給大家:

    1、天體紅移量與距離成正比的原因是由於宇宙空間非絕對真空導致的:星光遇到路徑上的介質會產生反射/散射、折射/透射和轉換/熱輻射光,在此過程中,透射光會因介質作用後的頻率全稍低於入射光的頻率,這才是頻率隨距離成比例降低的原因所在(檢驗方案見《驗證哈勃定律正確性實驗方案》);

    2、星系可能是由星系中心噴射物質形成的,理由有:多數星系有二條對稱的旋臂就是星系中心噴射物質構成的。同時,星系的形狀多為碟狀。還有,太陽系內重於鐵元素的物質只能是銀河系中心產生的,特別是地球上仍存的短半衰期放射性元素,肯定是存在一個不斷生成的環境,否則,地球早就不應該有這些短半衰期元素存在了;

    3、太陽系的行星、彗星與隕石等均由太陽噴射物質(太陽風)形成的,理由有:內行星多為固態岩石類重元素為主的行星,外行星多為液態和氣態類輕元素為主的行星。同時,行星的公轉平面基本上與太陽自轉的赤道平面相同,公轉方向也相同。

    支援以上觀點的文章如下:

  • 11 # 搖擺的地球

    地球在不停的搖擺運動,地球是自轉、公轉、搖擺三種運動並存的組合式運動。地球上的四季變化和地球公轉軌道遠日點、近日點,都是由地球搖擺運動形成的,伴隨地球公轉,地球完成兩個搖擺週期,地球表面就出現一次四季變化。

  • 12 # 12138豬豬d

    我說幾個簡單的。

    1.白天也可以看到月亮。天光大亮之後,也經常可以看到月亮的,夏天的下午四點左右,天空還是很亮的,但也經常能看到月亮。

    2.一線城市裡用肉眼能看到五顆大行星。這五顆大行星分別是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其中金星和木星很亮,有時候會被人誤認為是高樓上的一點燈火,火星呈紅色,也很亮,但不及木星,土星比較暗一年,不太好找了。還有一個是地球,是的,你隨時能看見。另外,水星不好找,我只看見過一次,用雙筒鏡。據說哥白尼一輩子沒見過水星。

    3.雙筒鏡是觀星利器。很多人都以為買個入門天文望遠鏡就是觀星的入門選擇,其實入門最好是從肉眼開始,然後用雙筒鏡。先多認識幾顆星,然後用雙筒鏡看,當然最好有ED鏡片,雙筒鏡的倍數也不宜太高,否則手不穩,視野太小。我感覺8倍的就很好。能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星了,也能看月球表面。其實除了五大行星,其他肉眼看到的夜空中的星星在高倍的天文望遠鏡裡也只是一個點。

  • 13 # 直指見性

    有一個天文資料上說,有一對孿生小行星,兩者直徑約均為80公里,相距160公里。這是標準的雙星系統。不分主星輔星的(地月系統、冥王星卡戎系統都是雙星系統,但分主星輔星。)。

  • 14 # 水兄BD4AKC

    冷門,就要有點意想不到哈!我提幾條,簡短的。

    1,水星上的1“天”長達2“年”

    2,金星是太陽系中平均溫度最高的行星

    3,如果有個足夠大的澡盆子,把土星扔進去它可以浮在水面上。

    4,土衛二的海水總量可能超過地球

    5,你在靠近大質量黑洞的時候,很有可能不是被它吸進去,而且被它噴出來!

  • 15 # 沒好名字就亂寫

    溫度是一個原子運動速度的統計量。在宇宙中,極其空曠,基本只有3K的溫度,每立方米可能只有一個原子或更少,但在微觀區域性,可能原子核的運動速度會達到數千萬甚至數億度的溫度。但這個溫度完全體現不出來,因為可影響範圍太小了。

  • 16 # 陳雄威

    1,黑洞並不會把周圍的天體都吸走,附近還是會有很多天體圍繞著它運動。

    2,黑洞之間也會互相吞噬,最後只有一個黑洞。

    3,有些微生物在太空中模擬的真空條件下依舊可以生存。

    4,最初形成月亮的時候,月亮和地球很近,月亮一直在遠離地球。

    5,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和隔壁的仙女座星系正在發生碰撞融合。

    6,宇宙有多星系統,比如五星系統,六星系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黨委辦公廳與組織部,哪個前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