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今昔

    日本當時確實有這個計劃,1945年4月25日,日軍大本營提出了一個口號“一億玉碎”,但這幾乎是痴人說夢,美國根本沒給日本這個機會。

    所謂“一億玉碎”是什麼呢?就是要求日本全體國民都成為“特攻隊員”,在盟軍登陸日本本土的時候,人人都要參戰,即便赤手空拳也要與盟軍拼到最後,直到一億國民全部戰死,為他們的天皇“盡忠”。

    日本的“一億玉碎”計劃

    1945年5月9日,也就是德國投降的當天,日本的首相鈴木發表了一次講話,要求日本全華人民都要當“特攻勇士”,意思就是在日本本土搞一次沖繩那樣的犧牲也在所不惜。

    是誰把日本逼到要“一億玉碎”呢?

    很多人想到的一定是美國,因為作為當時日本的主要交戰國之一,美國確實有過登陸日本本土的打算,日本是既怕又不想投降,因而要“玉碎”。事是這麼回事,但這怪不得美國,誰叫日本已大難臨頭還不想投降呢。

    1.日本軍工生產停滯,基本糧食供應都很艱難

    日本的經濟情況早在1944年就已經跟不上戰爭的程序了,統治階層在這時就為自己留好了退路,他們在長野縣的山地裡修建了一條13千米長的坑道和防空工程,準備將天皇和大本營轉移到此。

    軍工生產上,日本的產量完全不夠繼續戰爭的需求量,1944年4月到9月只生產了1000多架飛機,防空炮彈每月僅1萬發,應對一次空襲基本就用光了。由於海上被封鎖,日軍的燃料需求也完全得不到補充,遠遠低於戰爭需要量。

    而在糧食方面,日軍吃飯都成了重大問題。日本主要靠從中國佔領區和東南亞地區補充糧食需求,但南方的航路已經被切斷,這導致從1944年下半年開始,日本的糧食輸入量僅有以前的一半,食鹽是最缺的,因為其國內的食鹽產量只有需要量的四分之一。

    不僅打仗難,連生存都難,面對這嚴峻的形勢,日本不得不為下一步計劃做準備,下一步是什麼呢?自然就是垂死掙扎的“一億玉碎”。

    2.開羅會議決定,強行登陸日本本土

    因為原子彈還沒研發出來,盟軍最初把打敗日本的方法定為登陸日本本土。

    登陸日本的計劃開始是由中美英三國在開羅會議上提出來的,但考慮到盟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重大傷亡,若登陸日本本土更會遭到殊死抵抗,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有人認為沒有登陸日本本土的必要,採取海上封鎖與空襲就可以使日本投降了。

    但收復了菲律賓的麥克阿瑟上將不這麼認為,麥克阿瑟表示:

    “應該集中陸海空軍人力和資財攻擊日本九州,建成對本州能夠進行決定性打擊的基地,是最好的辦法。從氣候上分析,最適當的時間應該在11月。”

    這項提案得到了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和太平洋艦隊司令長官尼米茲的贊成,登陸九州的時間被定在1945年11月1日。

    3.美國接連向日本投放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日本不得已宣佈投降

    美國從1939年就開始了原子彈的研製,到了1945年4月,負責原子彈研究計劃的陸軍部長史汀生向杜魯門彙報研究情況,他滿懷信心的認為原子彈很可能在四個月內研製成功。史汀生還在6月1日向杜魯門提出建議,一旦具備條件,就立即使用原子彈對付敵人

    1945年7月16日早晨,美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威力是一噸烈性炸藥的兩萬倍。

    得知情況並與與其他軍政要員協商後,杜魯門以美國陸軍部長的名義下令,在8月3日後立即在日本的廣島小倉新潟長崎四個城市中選一個投放原子彈。

    7月26日,原子彈的心臟部分被巡洋艦運到太平洋提尼安島,8月1日裝填完畢。8月6日早上8時,兩架美國B-29飛機進入廣島上空,8時15分,降落傘上的距離地面660米的原子彈爆炸,廣島化為火海,當日死傷與失蹤人數約13萬人,全市多半建築物被毀。

    被原子彈轟炸後的廣島

    8月8日上午,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召見日本駐蘇大使,日本早就請求蘇聯翰旋和平,此時日本大使自然希望聽到蘇方肯定的回答,但莫洛托夫卻告訴他,日本拒絕《波茨坦公告》,仍在繼續戰爭。

    蘇聯應聯合國的要求,於8月9日宣佈與日本處於戰爭狀態。

    蘇聯參戰對日本震動極大,聽到日本外相迅速結束戰爭的決心後,日本首相鈴木也決意投降。第二天上午,日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在激烈爭論時,美國向日本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

    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一億玉碎”是為了國家嗎?並不是

    上文中提到,早在1944年,日本統治階層就在山地挖坑道,為自己留好了後路。分析戰爭局勢的會議結束後,日本將平時的法令臨時廢止,頒佈了六個新法案。

    這些法案規定,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男子,17歲以上45歲以下的女子,無論在哪都要服兵役,編入國民義勇隊。

    義勇隊的任務很雜,包括防空監視、糧食生產、工廠設施搬遷、構築陣地等,一旦敵人登陸,拿起一切可以用的武器與敵人肉搏,抱著炸藥炸敵人的坦克,與敵人同歸於盡。

    所謂“一億玉碎”,只不過是日本法西斯強迫全華人民做他們發動的這場不義戰爭的犧牲品,以換取皇室與他們一夥的生存罷了。

    日本在投降前確實有把全華人民當做盾牌以求垂死掙扎的“一億玉碎”的想法,併為此做出了計劃,奈何美國根本沒給這個機會,盟軍沒踏上日本本土,兩顆原子彈便把日本拼死抵抗的美夢炸沒了。

  • 2 # 滄海書評

    當然是真的。

    一:背景

    1945年:盟軍已經開始在日本本土步步緊逼,海軍逐步被消滅完,空軍也所剩無幾,日本的重點城市和軍事基地受到盟軍空軍的猛烈攻擊。

    日本危在旦夕。

    日本戰時內閣和裕仁天皇,困獸猶鬥,決定做最後一搏。

    日本當局的高層目的是以一億國民為賭注,賭盟軍不敢大量消滅平民,從而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

    而此時的日本國民在幾十年的持續洗腦下,已經無從辨別真偽,也不知道戰爭形勢是什麼狀況。

    就這樣,赤手空拳的平民就被驅趕上了戰場。

    二:一億玉碎國策內容

    計劃是這樣的:為準備本土決戰,計劃動員陸軍225萬,海軍130萬,特設警備隊25萬,國民義勇戰鬥隊2800萬。合計三千多萬的軍隊,在一億國民的配合下,全民皆兵。

    為此,日本組建各種自殺式軍隊,製造大量快艇飛機潛艇魚雷。當時的日本本土工業在戰爭的摧殘下,已經無法生產像樣的武器了,不過,反正是所有的武器和人都是有去無回,也就無所謂質量了。

    軍部開始組織平民,甚至婦女兒童入伍,進行自殺式訓練。由於武器不足,大量的人配備的是冷兵器大刀長矛。

    他們被洗腦要做拼死抵抗佔領著,直到戰死至最後一人。即便是被佔領,留個佔領著的只是毫無價值的一片焦土和累累白骨。

    史稱“一億玉碎”。

    一億玉碎的口號:一億國民總玉碎,彈草如泥,匍匐山野,確信神州不滅,皇國永存。

    日本全國上下幾乎陷入瘋狂狀態。

    三:盟軍

    為本土決戰,日本共計準備瞭如下物資

    9000艘自殺快艇,16000架自殺飛機,6200艘自殺式摩托艇,無數的自殺魚雷等等。

    另有專業軍人400多萬,民兵2800多萬。

    再加上必死的決心。

    這種戰備和士氣,盟軍也很頭大。當時盟軍的估計是要出動700萬軍人,可能戰死10萬左右。這種損失是勝利在望的盟軍不能接受的。

    1945年7月16日,人類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成功引爆。

    1945年8月6日,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在廣島引爆。

    1945年8月9日,名為“胖子”的原子彈在長崎引爆。

    日本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承受核彈的國家。

    四:軍國夢碎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終戰詔書》,軍國夢碎。

    天皇的迅速變化,那些被戰爭動員起來的人不知所措。

    但是,一貫的服從性,讓日本平民迅速接受了這個現實,社會很快恢復平靜。

    五:問題

    以上是“一億玉碎”的始末過程。

    戰爭的過程不是我感興趣的領域,我感興趣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有太多為什麼了?

    日本軍民為什麼明知必死也要參戰?

    為什麼會有幾千萬的人去赴死局?

    為什麼上億的人不做質疑,不做反抗?

    為什麼日本天皇擁有這麼大的號召力?

    六:思考

    我最近在讀兩本書,一本是小西慎一的《日本文學史》,另一本是清水義範的《日本文學簡史》。

    透過這兩本書,我逐漸理出了一些問題的脈絡。

    但是當我試圖解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感覺論證還不夠充分,我這些天將會再次重讀《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心理學統治世界》《大癲狂-群體性狂熱與泡沫經濟》。

    我想把這些書讀完再去組織這些問題的答案。

    敬請期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年級不一樣的語文故事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