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夏440

    昨天在回答釣友私信問題時,有個釣友問了這麼個問題,15目浮漂,調目8目,釣目3目,這個時候,雙鉤在水底是什麼狀態?咋一看這個問題很普通,但是仔細琢磨一下,很多釣友都犯了和提問的釣友一樣的問題,就是不清楚調目、釣目、魚口之間的關係,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調目,是在重鉛粗粗找底之後,下推浮漂後,透過修剪鉛皮,露出在水面上的漂目,除了調平水時,雙鉤都離底,這個目數叫做調目;當掛上餌之後,做完微調,從觸底的鉤餌,到水面露出的平水目數,和水深一致後,露出水面之上的目數,稱為釣目,不知道這樣的解釋是否通俗易懂,但是不管怎麼調漂,帶鉤也好,不帶鉤也好,如果硬要用物理來解釋,出現釣目了,那就是浮漂的整體浮力,減去鉛墜、雙鉤帶餌後,剩餘浮力的代表,就是釣目。

    名詞很好理解,但是為什麼說不少釣友會出錯呢?有很多自媒體文章,一說調漂,總是強調調幾釣幾,當然,早先的時候,為了介紹推廣立漂的使用,我們把調釣目之間的關係,分類成調高釣低,調高釣高,調低釣高,調低釣低,比如,調8釣2,調5釣5,調2釣3,調1釣1,要真說有什麼必然的規律,說實話也不盡然,說白了,就是當時為了普及,給新釣友們介紹調、釣,高低之間,子線在水底的狀態如何,到了現在,我們有更直觀的說法,就是子線彎曲就是鈍,子線緊繃就是靈,完全從物理角度去闡述漂組的靈鈍,那麼,為什麼說,調目、釣目,高低與否,決定了魚口的情況呢?

    在實戰中,一般很少做調目的變化,原因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懶,因為調目多靠修剪鉛皮來完成,調目越高,雙鉤離水底的距離越長,調目越低,就反之,所以在做調目時,第一參考,是釣魚人的視力,但是就算視力不錯的釣友,在確定調目之後,大多數釣友也懶得為了空鉤狀態,雙鉤離底的距離,去增減鉛,多半是控制餌團的大小,以及調整釣目來達到這個目的。

    那麼,既然大多數人在省略這一步後,也不怎麼做補充,那麼其實我們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調目很重要,但是確定之後,真正決定魚口和鉤餌在水底狀態的,其實還是釣目,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這個情況。

    一、雙鉤在水底的狀態,對魚口有著怎麼樣的影響

    雙鉤在水底,不管怎麼調漂,無非就是1、雙鉤躺底;2上鉤觸底下鉤躺底;3上鉤離底、下鉤觸底;4雙鉤懸底,這其中,1、4,前者屬於極鈍的釣法,多用在釣大物、鬧小魚,淤泥底不厚、魚口較輕滑時,第4個,則屬於釣離底,多用在魚層不固定時的打浮,都屬於比較有特點的情況下,專門針對對應情況的釣法,那麼這就是比較好的明證,雙鉤狀態決定魚口。那麼我們說2、3兩種狀態,又分別有著什麼影響呢?

    上鉤觸底、下鉤躺底,這在調漂中,屬於略偏頓的釣法,多用在底釣,此時上鉤略彎曲,偏繃直,下鉤略彎曲,魚吸食鉤餌時,如果多下鉤中魚,則漂組偏鈍,如果多上鉤中魚,則漂組偏靈,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試口狀態,也是不少高手在實戰時,用來微調之前的試口調法。

    上鉤離底、下鉤觸底,這是野釣時,不帶餌平水調漂最常見的調釣思路,主打釣組偏靈,上鉤多中魚,則可能魚層不在底,多在離底的位置,如下鉤多中魚,則魚層固定,需要加鉛或者加大餌團體型,以求雙鉤都託底。

    以上四種狀態,其實並不是我們調釣後,讓魚來適應我們,而是我們調釣之後,根據試口的情況,來調整鉤餌在水底的狀態,從而適應魚口,更直觀的解釋,一則控制鉤餌在水底的位置不同,找到正確的魚層,讓魚更好的進食;二,就是控制子線彎曲狀態,讓魚稀吸食鉤餌時,更方便,又或者能過濾哪些我們不想看到的漂訊,明白這兩點,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忽略視力的影響後,決定釣目多少,除了魚口,剩下的就是餌料在水底的情況,換句話說,就是餌重。

    二、餌重影響釣目,餌重決定釣目

    回到開頭的問題,15目的浮漂,調目8目,釣目3目,雙鉤在水底是什麼狀態,我的回答是,鉤餌壓剛好5目,那就是子線繃直,不靈不鈍,鉤餌只壓4目,釣目3目,那就是雙鉤都離底,找底就沒找對,釣餌壓目超過5目,釣目3目,那就雙鉤都託底,要麼就是餌團打了滿竿。

    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有三個答案,其實就在於餌重,我們在調漂時,尤其是半水調漂,一般就三種情況,一種是不帶鉤,一種是帶鉤不帶餌,一種是直接帶餌調漂,第一種,多用於野釣時,水底情況複雜,水草多、亂石多、容易掛草掛底,第三種,多見於用種餌、顆粒餌作釣,比如玉米、麥粒,因為體積、比重差異不會太大,直接帶餌,反而比較簡單;第二種,則比較常見,在水底不復雜,我們預調漂組需要比較靈的時候,多用第二種調漂。

    但是不管是哪一種,在做完調目之後,都需要稱餌,15目的浮漂,調目8目,在調目調整到8目時,如果是不帶鉤,那麼鉛墜離底的距離,就是浮漂下推的距離加上7目浮漂的距離,這個是可以計算出來的,如果我們想要釣目達到3目,那雙鉤+餌團的重量,正好等於5目,那麼上鉤懸底,下鉤觸底,是屬於一個理想狀態。

    如果雙鉤+餌團大於5目,如果釣目還是3目,那麼雙鉤應該都已經託底,而且找底是不精準的,這一點,只需要驗證一下測水深時的漂豆,和鉛墜到下鉤之間的距離,也就是第一、第二顆太空豆,距離是否一樣就知道。

    如果雙鉤+餌團小於5目,釣目還是3目,雙鉤都離底,而且還可以得出一個判斷,那就是精找底沒找對,做調目時釣組打的水淺,做釣目時,打的位置水深,驗證方法,換一樣大小的餌團,釣點前後左右各打一下,釣目發生變化了,就說明是這個問題。

    那麼是不是隻有不帶鉤調漂才會是這樣的問題呢?我們說過,調漂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核心的物理原理都是一樣的,釣目代表著浮漂的剩餘浮力,但是剩餘浮力,不一定是浮漂一定大於鉤餌加鉛墜,當鉤餌加鉛墜的重力大於浮漂的浮力時,上推浮漂,一樣能露出釣目,此時鉤餌加鉛墜,就相當於一個錨,把浮漂定在這了,那麼這個時候,這個剩餘浮力,嚴格意義上來說,是負值,這就是為什麼要稱餌的意義所在了。因為不稱餌,就沒辦法驗證,是浮漂浮力大於鉤餌加鉛墜,還是鉛墜加鉤餌,錨住了浮漂,雖然釣目都是3目,但是代表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調漂,其實並不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了,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浮漂和鉤餌、鉛墜,甚至是八字環、水線之間,形成一個靜態的平衡,魚在吸食鉤餌時,會打破這個平衡,我們想要漂組靈敏,那麼魚打破這個平衡時,費的力最小,最省事,如果要鈍,那就是儘可能給魚增加障礙,讓其打破平衡時,多花點力氣,把這些簡單化了,其實調漂,調目、釣目之間到底怎麼調整,真的就很簡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是自己帶孩子嗎,會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