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曉丹145217536

    行星定義

    行星定義直到2006年8月24日才有了一個比較明確且可以被接受的文字敘述。在這之前,儘管行星一詞已經被使用了數千年,但令人驚訝的是,科學界始終沒有給過行星明確的定義。進入21世紀後,行星的認定成為一個備受爭議的主題,這才迫使天文學界不得不為行星做出定義。

    數千年來,“行星”一詞只被用在太陽系內。當時天文學家尚未在太陽系以外發現任何行星。但從1992年起,人類陸續發現了許多比海王星更遙遠的小天體,而且其中也不乏與冥王星大小相當者,這使得有資格成為行星的天體由原有的9顆增加至數打之多。1995年,科學家發現了第一個太陽系外行星飛馬座51b。之後,陸續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已經有數百顆之多。這些新發現不僅增加了潛在行星的數量,且由於這些行星具有迥異的性質──有些大小足以成為恆星,有些又比我們的月球還小──使得長久以來模糊不清的行星概念,越來越有明確定義的必要性。

    中文名

    行星定義

    型別

    定義

    物件

    行星

    時間

    2006年8月24日

    快速

    導航

    歷史辯論留下的爭論太陽系小天體歷史小星或小行星辯論留下的爭論流體靜力平衡

    定義

    2005年,一顆外海王星天體,鬩神星(當時編號為2003 UB313)的發現,使得對行星做明確定義的必要性升至頂點,因為它的體積比冥王星(在當時是已被定義為行星的天體中最小者)還要大。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由各國的天文學家組成負責為天體命名與分類的組織,在2006年對此問題做出了迴應,釋出了行星的定義。依據這最新的定義,行星是環繞太陽(恆星)執行的天體,它們有足夠大的質量使自身因為重力而成為圓球體,並且能清除鄰近的小天體。未能清除軌道內小天體的則被納入一個新創的分類,稱做矮行星。除了以上兩類,其他圍繞太陽執行的天體則被稱為“太陽系小天體”。

    按照以上定義,太陽系有八個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而冥王星被排除在外。至2007年7月為止,已獲承認的矮行星則有冥王星、穀神星和鬩神星,2008年7月才增加了第四顆鳥神星,又於同年9月增加了第五顆妊神星。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這項決議並無法弭平所有爭議,部分天文學家拒絕承認此一決議。

    行星定義直到2006年8月24日才有了一個比較明確且可以被接受的文字敘述。在這之前,儘管行星一詞已經被使用了數千年,但令人驚訝的是,科學界始終沒有給過行星明確的定義。進入21世紀後,行星的認定成為一個備受爭議的主題,這才迫使天文學界不得不為行星做出定義。[1]

    數千年來,“行星”一詞只被用在太陽系內。當時天文學家尚未在太陽系以外發現任何行星。但從1992年起,人類陸續發現了許多比海王星更遙遠的小天體,而且其中也不乏與冥王星大小相當者,這使得有資格成為行星的天體由原有的9顆增加至數打之多。1995年,科學家發現了第一個太陽系外行星飛馬座51。之後,陸續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已經有數百顆之多。這些新發現不僅增加了潛在行星的數量,且由於這些行星具有迥異的性質──有些大小足以成為恆星,有些又比我們的月球還小──使得長久以來模糊不清的行星概念,越來越有明確定義的必要性。[2]

    歷史

    在星座間穿行

    在西方,行星(planet)一詞首見於古希臘語,指在固定的星空中游蕩的天體(asteres planetai)。這不僅包含當時已知的五個目前被認為是行星的天體(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也包含太陽和月亮。但是,在當時已經使用五大和七大這樣的修飾詞來指明是否包含太陽和月亮,因為行星一詞在當時就有歧義。

    古人觀察星空,發現天體分作兩類:一類固定在天球上,組成各個星座,形成一幅永恆的天空背景,稱之為恆星;另一類天體在黃道附近執行,不斷穿過黃道上的十二個星座,稱之為行星。這些行星包括七顆,分別是太陽和太陰(月球),以及金木水火土五個肉眼可見的經典行星。它們在天空中極為特殊:一方面,它們不斷執行,不斷進入不同的星座;另一方面,它們極為明亮,全天成千上萬顆星體中,七顆行星亮度分別排行第1,2,3,4,5,6,9。

    圍繞太陽公轉

    在日心說取代地心說成為被普遍接受的天文學理論時,大家認識到太陽不動而地球在執行,因此地球就取代了太陽的地位成為行星,太陽則被歸入恆星。

    在1610年伽利略發現木星的衛星(史稱伽利略衛星)、1659年發現土星的衛星泰坦、1673年又發現土衛五(Rhea)和土衛八(Iapetus)之後,這些新發現的土星和木星的衛星最初也被稱為行星,因為衛星一詞(moon)當時只被用來稱呼月球。衛星的概念在稍後逐漸被接受,很快行星被限定必須直接圍繞太陽執行,因此月球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

    最終,日月金木水火土七大行星變為地金木水火土六大行星。

    新的限制

    第七顆行星天王星被發現:在1781年,天文學家威廉‧赫協爾於搜尋雙星時,在Taurus中發現一顆他認為是彗星的天體,當時他沒有想到這個天體會是一顆行星。因為完美的宇宙中只有五顆行星的觀念深植在當時的科學界中。但是,不同於彗星的是,這個天體以接近圓的軌道在黃道面上繞著太陽。最後,這個天體成為太陽系的第七顆行星,並被命名為天王星。[3]

    1801年,穀神星被發現,有長達49年之久的時間被稱為第8顆行星;隨著一顆又一顆越來越小的小行星被發現,天文學家發現不能繼續用行星這一概念指代體積如此微小而數量如此龐大的天體群體,因此1850年,天文學家把所有這一系列小天體,包括穀神星歸於小行星,其行星地位被免除。同時行星的定義出現新的變化:並非所有直接繞太陽公轉的天體都是行星,行星必須“足夠大”且“卓爾不群”。

    第八顆行星海王星被發現:1846年海王星的發現,是由於造成天王星軌道不規則的變化,科學家認為這是由於天王星外尚有其他行星,其引力造成的天王星軌道的擾動。

    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有長達76年之久的時間被稱為第9顆行星;20世紀末,隨著一顆又一顆大大小小的海外天體被發現,使得冥王星與當初穀神星的地位非常相似,而最終命運也相同:它也因尺寸太小,且發現一系列更小的同類型星體(還包括一顆較大的同類型星體鬩神星),而於2006年被降格為矮行星。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之爭,把原有不成文的概念確立成準確定義:直接繞太陽公轉、流體靜力平衡(足夠大)、清空其軌道(卓爾不群)。

    小星或小行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些大人小孩都不知道珍惜糧食,有什麼好辦法解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