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振六翮ZhenLiuHe
-
2 # 123278980662
唐朝的衰敗是有安史之亂引起的,武則天殘殺忠良,改朝換代的流血代價,為自己鋪平道路,然而武則天繼位大唐達到全勝時期,武周天下
-
3 # 銀湖金濤
唐朝由盛而衰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安史之亂
唐玄宗天寶末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嚴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唐朝從此由強盛走向衰落。
二,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期間和以後,唐朝增設了許多節度使。唐朝的藩鎮實際上是割據勢力,持續了一百多年。藩鎮割據的局面,嚴重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
三,宦官專權
唐玄宗後期,宦官逐步參政,後來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甚至國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廢立,幾乎都由他們把持,政治黑暗。
四,朋黨之爭
唐朝後期,朝廷的高官相互結成朋黨,排斥異已。最突出的“牛(牛僧孺)李(李德裕)黨爭”,兩黨鬥爭長達四十多年。朋黨之爭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
五,黃巢起義
唐末農民起義波及大半個中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使腐朽的唐王朝從此分崩離析,名存實亡。
綜上所述,唐朝的衰落與武則天沒有關係。
-
4 # 滋水人
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提法是有問題的,或者說道理不通。主要問題就是唐朝的衰落是從安史之亂開始的,安史之亂髮生於公元750多年,武則天稱帝是690年,而且武則天只當了15年的皇帝,所以武則天屠殺武將對唐朝的衰落沒有十分大的影響。
重點強調唐開國以來,武德一統,貞觀之治,永徽之治、貞觀遺風,都是為開元盛世打基礎的。唐朝的巔峰在開元之時!達到了巔峰,也就意味著衰落的開始!!
-
5 # 君山話史
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
從唐高宗後期始,大唐帝國就由盛而衰,直到唐玄宗上臺後才又重振國勢。我們可以把這一期,稱為大唐帝國的第一次衰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武則天大肆殺害名將。
其實武則天是被過分捧高的人物,主要當然是由於她的性別。她在政治上的手腕是沒得說的,但是她統治時期,帝國的軍事力量一洩千里,這是事實。武則天真正掌權的時間,比當皇帝的時間要長得多。在這段時間裡,帝國邊疆危機四伏,叛亂迭起,對外用兵負多勝少,名將凋零是主要原因之一。
唐高宗去世前後(683年),曾經叱吒風雲的帝國名將也一一謝世。682年,裴行儉去世;683年,薛仁貴去世;685年,劉仁軌去世。能夠獨擋一面的將領越來越少,只剩下程務挺、王方翼、黑齒常之等寥寥數人。可惜的是,這幾位名將都死於非命。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
1、程務挺被殺
程務挺是將門之後,父親程名振在初唐也是響噹噹的一名戰將。程務挺年輕時便追隨父親出征高麗,後被提拔為右領軍衛中郎將,為裴行儉所器重。在突厥復國後,程務挺兩度追隨裴行儉北征,均立下大功。
683年夏季,綏州步落稽胡人領袖白鐵餘以宗教為號召,率眾反叛。程務挺臨危受命,以快刀斬亂麻平定叛亂,生擒白鐵餘,蕩平其黨。戰後,程務挺出任單于道安撫大使,防禦突厥的入侵。
程務挺到任後,接連擊敗了突厥人幾次擾邊的進攻。他在防禦戰術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而且在軍隊中威信很高,將士樂為其效命。可惜的是,不久後他卻死於橫禍。
684年,徐敬業起兵十餘萬,討伐武則天。徐敬業起兵後三個月便敗亡,武則天開始大肆屠殺異己,單于道安撫大使程務挺也成為屠刀下的犧牲品。程務挺被殺真是很冤,他與朝中裴炎是好朋友,由於裴炎反武則天干政,下獄被殺。程務挺出於義氣,向武則天上了一折密奏,為裴炎申冤。結果自己的名字也被列入謀反的名單中,武則天派人到其兵營中,就地處斬。
程務挺被殺後,突厥人大開宴會慶祝,並迅速揮師南下。武則天派左玉鈐衛中郎將淳于處迎戰,大敗而還,陣亡五千人以上。
2、王方翼遭流放而死
在裴炎案中,另一位受到牽連的將領是王方翼。
王方翼也是裴行儉一手提拔的名將。公元682年,阿史那車薄發兵攻打弓月城,西突厥的形勢陡然緊張起來。安西都護王方翼反應迅速,調兵遣將增援弓月城,在伊麗水大敗阿史那車薄。
西域的三姓咽面部落加入到反叛的行列,與阿史那車薄聯手,抗衡王方翼。王方翼率安西都護府駐軍以及西域諸國胡人軍團發動進攻,在熱海與叛軍決戰。熱海之戰極為艱苦,戰況非常慘烈。在戰鬥中,王方翼被對方的流矢所傷,利箭刺穿其手臂,王方翼拔出佩刀,砍斷箭桿,堅持指揮作戰,穩定軍心。
在這場大戰中,王方翼大破西突厥聯軍,俘虜突騎施酋長以及其他大大小小首領共計三百餘人。至此,西突厥的叛變被王方翼所平定。
武則天利用裴炎一案處死程務挺之後,又以王方翼與程務挺關係密切為由,逮捕入獄,而後流放崖州。身心俱受迫害的西域英雄最終死於流途之中,不過這也算幸運了,至少還屍首兩全。
3、黑齒常之死於獄中
黑齒常之是百濟名將,後降大唐。
黑齒常之在678年參加了李敬玄討伐吐蕃的戰爭,這次戰爭唐軍遭到慘敗,關鍵時候,正是黑齒常之帶著五百名敢死隊,硬是從吐蕃軍隊的重圍中開啟一個缺口,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結局。之後七年的時間,黑齒常之先後擔任河源軍副使與正使,防禦吐蕃的侵犯。在此期間,黑齒常之多次擊退吐蕃軍隊,確保了大唐帝國西部邊疆的安全,可謂居功甚偉。
隨著北方突厥勢力重新崛起,朝廷把黑齒常之從西線調往北線戰場。687年(武后垂拱三年),突厥大將阿史德元珍率騎兵南下侵擾朔州,黑齒常之與李多祚統兵迎戰,雙方在黃花堆(山西山陰東北)展開大會戰。此役唐軍打得極為出色,憑著堅強的防守,終於擊破阿史德元珍。黑齒常之指揮大軍向北追擊四十餘里,突厥人丟盔棄甲,屍橫遍野。
黃花堆會戰的失利,使得突厥人惶恐不安。骨咄祿可汗為了避開黑齒常之的鋒芒,乾脆來了個大撤退,將軍隊拉到漠北。
雖然黑齒常之在抵抗突厥入侵上功績卓著,可是依然沒有改變唐帝國在戰爭中的被動局面,突厥人總是積極地進攻,這種進攻由於其掠奪式的性質,對大唐邊境的破壞程度,並非僅僅可以用軍隊的傷亡來衡量,邊疆地區的經濟遭到重創,人口大量被掠奪,牲畜損失嚴重,民不聊生。
然而,黑齒常之最後也死得不明不白。公元689年,黑齒常之被誣告謀反,被逮捕入監獄,受盡折磨後,性格剛烈的黑齒常之在獄中自縊身亡,也可能是被人縊殺的。
在武則天當權的幾年時間內,程務挺、王方翼、黑齒常之等名將相續冤死,可以勝任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領越來越少。大唐帝國在太宗、高宗時代所擴張的土地,喪失超過一半以上。
回覆列表
唐代由盛轉衰是由於"漁陽鼙鼓動地來 ,驚破霓裳羽衣曲"的安史之亂,跟武則天時代的歷史事件無關,畢竟她的孫子開創了開元盛世,"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大唐帝國實力空前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