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勇者中國我來了
-
2 # 使用者3838723168088
1、預備勢
第一勢來並步站,眼要平視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腳向左跨步來。
預備勢來開步站,收心忘事歸練拳,呼吸自然內暢長,眼要平視神內含。
2、起勢
兩臂前搓松下肩,與肩同高變下按,右手抹眉兩臂展,同時腰帶右腳開。
屈膝下蹲兩手起,頭頂松肩手變按,右手抹眉右腳開,兩手翻轉抱球來。
3、攬雀尾左朋
重心右移腰右轉,兩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腳再左轉,胯託左腿向前邁。
重心前移蹬後腳,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遠視,呼吸自然頂頭懸。
4、攬雀尾右朋
重心後移左腳釦,重心左移兩手隨,腰向左轉右手引,然後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轉帶右腿,復向右轉邁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後塌襠勁生,屈臂要圓易放鬆,意要放遠內勁湧,身要平正不前傾。
捋:
重心略後臂右轉,隨腰右轉兩手翻,復向左轉坐後腿,手形不變隨腰轉。
擠:
腰帶右臂向右轉,右臂外撐左手按,松圓遠視要進身,外形不動內裡轉。
按:
重心後移兩手收,頭頂肩松沉下肘,左腳蹬地兩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後坐,頭頂收臀腰放鬆,後坐吸氣上下隨,前弓呼氣上下合。
5、單鞭
重心後移身法正,腰胯帶動右腳釦,兩手平抹向左行,與肩同高眼隨行。
兩手屈臂向右轉,右手後伸要立掌,左手內翻到胸前,腰向左轉合起手。
復向左轉變勾手,右腿坐穩氣下沉,後胯托起左腿邁,弓步按掌單鞭生。
6、提手上勢
重心後移扣左腳,重心左移松勾手,兩臂平展松兩肩,腰向左轉提右腳。
復向右轉送右腿,腳根著地合起手,右手在前與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鶴亮翅
兩手下履右靠生,雙手翻轉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轉圓到臉前。
腰向右轉帶左腿,復向左轉向前點,左手下按右手託,上頂下松長身形。
8、左摟膝拗步
重心不動腰右轉,右手向下復後轉,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隨腰來轉動。
重心右移左腳起,復向左轉送左腿,左手向前摟左膝,弓步右掌向前推。
9、手揮琵琶勢
右腳跟步復下落,右手回手到胸前,左腳略動虛步落,左手前伸琵琶成。
10、左摟膝拗步
穩住重心腰右轉,右手向下往後伸,轉腕挑掌收耳旁,左手隨腰來轉動。
腰向左轉胯託腿,邁出左腿左手摟,弓
-
3 # 沈崇文的百寶箱
16式太極拳拳譜介紹
一、預備式、起式
1、左腳橫移 2、左腳落平
3、兩腕前掤 4、兩掌下采
二、攬雀尾
1、左抱七星 2、右掌打擠 3、右抱七星 4、左掌打擠
5、右掌回捋 6、右掌前掤 7、右掌後掤 8、右掌前按
三、Mustang分鬃
1、右掌斜掤 2、兩掌下合 3、兩掌回捋 4、右肩右靠
5、左掌回捋 6、左肩左靠 7、右掌回捋 8、右肩右靠
9、兩掌內合 10、右掌下采 11、右腳橫移 12、右肩右靠
四、玉女穿梭
1、右掌翻轉 2、左掌斜掤 3、左掌反採 4、兩掌前掤
5、左掌後掤 6、右掌前按 7、左掌右轉 8、右掌斜掤
9、右掌反採 10、兩掌前掤 11、右掌後掤 12、左掌前按
13、兩掌內合 14、右掌下采 15、右腳橫移 16、右肩右靠
17、右掌翻轉 18、左掌斜掤 19、左掌反採 20、兩掌前掤
21、左掌後掤 22、右掌前按 23、左掌右轉 24、右掌斜掤
25、右掌反採 26、兩掌前掤 27、右掌後掤 28、左掌前按
五、左右打虎
1、兩掌捋采 2、兩拳並舉 3、兩掌回捋 4、兩拳並舉
六、雙峰貫耳
1、兩拳高舉 2、兩掌平分 3、兩掌下采 4、兩拳相對
七、摟膝拗步
1、左掌下按 2、右掌前按 3、右掌下按 4、左掌前按
5、左掌下按 6、右掌前按
八、倒攆猴
1、右掌下按 2、左掌前按 3、左掌下按 4、右掌前按
5、右掌下按 6、左掌前按 7、左掌下按 8、右掌前按
9、右掌下按 10、左掌前按 11、左掌下按 12、右掌前按
13、右掌下按 14、左掌前按
九、斜飛式
1、左掌斜掤 2、左掌下捋 3、左掌前伸 4、左肩左靠
十、提手上式
1、半面右轉 2、左掌打擠 3、右掌變鉤 4、右鉤變掌
十一、白鶴亮翅
1、俯身按掌 2、向左扭轉 3、左掌上掤 4、兩肘下垂
十二、雲手
1、左右橫捋 2、左掌平按3、右掌平按 4、左掌平按
5、變鉤開步 6、左掌平按
十三、彎弓射虎
1、左掌前掤 2、卸步回捋 3、兩掌右擺 4、兩拳俱發
5、兩掌左擺 6、兩拳俱發
十四、卸步搬攔捶
1、退步右搬 2、退步左搬 3、左掌右攔 4、右拳平衝
十五、如封似閉
1、兩掌分擱 2、兩掌平按
十六、抱虎歸山 十字手 收式
1、兩掌下按 2、兩掌橫分 3、兩掌上掤 4、兩掌沉採
5、兩肘平分 6、太極還原
吳式太極拳
特徵可概括為:功架緊湊、安靜自然、招勢嚴密、細膩綿柔,符合太極陰陽理論。
回覆列表
第一段 :1、起勢;2、右攬雀尾;3、左單鞭(吳氏);4、左琵琶勢;5、進步搬攔捶(孫氏);6、如封似閉;7、摟膝拗步
第二段: 8、右單鞭;9、右雲手;10、Mustang分鬃;11、海底針;12、閃通背;13、右攬雀尾
第三段: 14、轉體撇身捶;15、捋擠勢;16、右拍腳;17、左分腳;18、右蹬腳(陳氏:蹬一根);19、進步栽捶;20、左右穿梭;21、肘底捶
第四段: 22、倒卷肱;23、右下勢;24、金雞獨立;25、左下勢;26、上步七星;27、退步跨虎;28、轉身擺蓮;29、彎弓射虎;30、左攬雀尾;31、十字手;32、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