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孔雀關屏

    A股熊長牛短的特性決定了基金的業績不可能好,在這個只要融資不要股民回報的股市,牛市是一件奢求的事情。

    基金的最低倉位有規定,就算基金經理判斷行情要下跌,也不能大規模減倉,所以曾經出現基金經理在牛市後期呼籲基民趕快贖回基金份額,這可是難得的良心基金經理!

    這幾年出現了一些長牛股,比如貴州茅臺、五糧液、雲南白藥、格力電器、海天味業、伊利股份等等,正是因為沒有牛市,各個基金為了迴避風險,都買這些業績長期保障的公司,才造成了抱團取暖的局面,造就了長牛。但是這些股票的市值畢竟有限,容納不了那麼多資金,基金的大部分資金還得買其他股票,所以大部分股票型基金基本上跟指數一樣,淨值增長還得靠牛市。

  • 2 # 券海觀風潮

    基金公司考核基金經理,主要看其業績,即管理的基金的淨值,行情不好,淨值自然降低,基金經理不能達成考核目標,只能選擇離職。另外,近年來,公募基金經理奔私比較嚴重,主要在於激勵機制,私募基金經理可以拿到超額收益(超出約定收益率以上的部分,這一點公募是沒有該機制的)的分成,人員流動是正常現象,無需過度恐慌,金融行業本事人才流動大也是事實。

  • 3 # 劉軍談股論金

    “業績不好年內已有超百位基金經理離職,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創四年新高 ”這種現象詮釋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句古話所論述的道理,同時他表明在市場經濟之中,基金經理這個職務不是鐵飯碗,必須靠本事和能力吃飯。

    在這超百位基金經理的離職現象中,應該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主動離職,也就是所謂的公募基金經理離職“奔私”;另一種是被動離職,也就是業績不好被“炒魷魚”。在今年超百位基金經理離職之中,主要都是被動離職的。

    按照常規,一般基金經理會在年後拿完年終獎離職,離職潮也一般出現在年後。今年基金經理離職潮的提前,很可能是因為去年基金經理業績不佳而被迫提前離職。

    今年以來,市場震盪明顯市場環境不佳,在極端的市場環境中,基金業績變臉,大量基金經理因去年的操作失誤而離職。

    資料顯示,有的基金經理在今年一季度超配了業績炸雷的影視股,有的重倉個股突然遭遇“黑天鵝”事件,有的幾乎把今年的“地雷股”踩了個遍。這些重倉股的股價突然暴跌嚴重影響了基金公司的業績,最後由於虧損遠大於盈利,基金經理被所在公司解聘,最終黯然離開也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我認為,如果基金產品的相對排名和絕對收益雙墊底,基金經理離職其實是件好事,行業非常需要這樣的優勝劣汰。基金行業正處於迅速發展的階段,基金產品快速擴容,基金經理的數量也隨之直線上升,未來基金經理離職數的絕對增長已成定局。而在合理的考核機制下,淘汰掉投資研究能力不佳的基金經理,會為真正具備投資才能的從業人員提供更多嶄露頭角的機會。

  • 4 # 馨月說財經

    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年初至今公募基金已有129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70家基金公司。其中廣發基金年初至今已有7位基金經理離職,離職人數最多;匯添富基金、東方基金旗下均有5位基金經理離職;廣發基金,平安基金、諾安基金、國投瑞銀基金等13家基金公司均有3位以上基金經理離職。

    隨著國內公私募基金的蓬勃發展,基金經理人數也在不斷增加,每年出現優勝劣汰,淘汰或因多種原因出現一批離職的基金經理是很自然的現象。美國每年都有一批基金經理離職,即使在十年牛市中,美國的基金經理職業依然保持著較高的淘汰率,這不僅說明基金經理職業的殘酷性,也同時說明基金本身就是一個收益不穩定的資產標的。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國已發公募產品的基金管理公司達135家,管理基金數量共5561只,管理規模總計13.4萬億,規模較去年末增加0.4萬億。由於公募基金數量的不斷增長的需要,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共新聘了228名基金經理,其中嘉實基金上半年新聘基金經理9位,為業內最多。所以從年內公募129名基金經理離職的數量來看,雖然創四年新高,還是比較合理的,這與基金數量增長是成正比例的。

    基金經理離職的原因比較複雜,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業績問題被調崗或離職,也有一些是因為今年年初拿到了去年年終獎之後主動離職的,還有少數是離開公募去了私募。而離職的基金經理總體來說年限都偏短,一兩年資歷的偏多,超過5年管理年限的很少,這說明離職的主要原因還是管理經驗、能力與水平不足。

    一般來說,基金經理年中與年底都有業績考核,所以每年中旬與年初往往是基金經理的主要離職期與調換期。今年上半年的市場行情先揚後抑,偏股型基金經理之間的分歧也比較大,多空觀點分歧也比較嚴重,所以一些盲目看多的基金在4月之後淨值明顯減損,持倉大幅縮水。還有一些基金由於管理能力不足,在一些對沖策略上跟不上現代基金的管理腳步,風控不到位,再加上策略性的失誤,所以造成了投資上的嚴重損失。

    而今年由於市場流動性比較寬鬆,再加上銀行大額存單的競爭,導致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等收益率也不理想,多市場標的收益率下降導致一些基金經理一時難以適應市場的新變化,所以因業績減損而被迫離職。

    未來基金經理職業的競爭會越來越殘酷,隨著國內金融人才基數的不斷擴大,及公私募人才培養的累積,再加上基金經理職業的高收入,這個行業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強。隨著國內基金數量的增加,基金經理行業在就業率與淘汰率上預計中長期都會呈現雙增長局面。

  • 5 # 讀毒獨財經

    怎麼看待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創四年新高?這是行業發展週期的正常現象。

    2015年股市的那一輪大漲,除了投資者跑步入場以外,基金經理也是跑步入場,當時每天都有很多新基金髮行,基金經理們忙得不亦樂乎。雖然說牛市很短,馬上就變成了股災,但是跟股民、基民被套牢一樣,基金經理也不可能馬上離職,於是大量的基金經理還留在公募基金公司裡分蛋糕。

    如今股災過去也已經四年了,股市一直沒有起色,公募基金的蛋糕越來越小,那一年入場的基金經理,要麼轉行,要麼轉向私募基金,畢竟都快分不到蛋糕了,能不走嗎?

    尤其是在貨幣基金、指數基金慢慢開始被大眾認可之後,很多投資者都把資金轉入了這些風險性低、相對被動的基金,基金經理的能力就不那麼重要,那些主動型基金規模越來越小,管理費也隨之越來越少,當然也就養不起那麼多基金經理了。

    那些沒什麼本事、濫竽充數的基金經理索性轉行了,而一些有點真本事的基金經理開始轉入私募基金公司。隨著中產階級越來越多,私募理財的需求越來越大,與公募基金靠規模賺管理費不同,私募基金需要獲得超額收益賺取業績費,所以私募是需要真人才,並且不論規模大小,只要是真的有本事能讓基金賺錢那就是給自己賺錢,並且基金賺得越多自己也賺得越多,真正的憑實力賺錢,所以有本事的基金經理都跳槽私募基金了。

    但同時,因為私募基金不公開、不透明,不像公募基金那樣監管力度大,在現在這樣一個極度複雜的金融社會當中,私募基金經理也經常踩雷。私募爆倉了,基金經理也完蛋了。所以公募基金經理在轉向私募領域的同時,也加速了優勝劣汰。

    因此,股災過後的這四年,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屢創新高是正常的優勝劣汰,是行業發展週期的正常現象,等到市場回到上行的牛市,基金業才會再次繁榮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火爆至今我就想問問頂上戰爭艾斯那一幕還有多少人想著艾斯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