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碗茶》
唐·盧仝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七碗茶》註釋
1.喉吻潤:喉中感到滋潤。
2.孤悶:孤單煩悶。
3.枯腸:比喻才思枯窘。
4.不平:不公平。
5.肌骨:泛稱身體。清:清爽。
6.仙靈:神仙。
7.腋:胳肢窩。
8.習習:微風吹拂貌。
9.蓬萊山:古代傳說中的“三神山”之一。
10.歸去:到蓬萊山去。
《七碗茶》譯文
喝第一碗茶時喉中感到滋潤;第二碗消除了心中的孤單煩悶;第三碗感覺自己才思枯窘,開始搜尋思考新的學問;第四碗喝出輕汗,不平的牢騷,隨汗散盡;第五碗神清氣爽;第六碗能與神仙溝通;第七碗喝罷,感覺自己超凡脫俗,兩腋習習風生,要飛到蓬萊山去了。
《七碗茶》賞析
盧仝從“一碗”到“七碗”講述了茶葉的功效與作用,形成品茶的清新靈動,詼諧幽默之趣躍然於眼,而在“七碗”後,有一句自然延伸段,讓盧仝終於大聲疾撥出“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的心中夢想,這恐怕應該是所有茶人的夢想,是否能實現?懸念就在於此。而恰恰是這一碗到七碗的精彩絕唱,從而把品茶的審美昇華到精神領域,由此也確立了《七碗茶》在中國茶詩中的地位。
《七碗茶》是《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的第二部分,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分為三個部分:茶的物質層面、茶的精神層面和茶農的苦難場面,《七碗茶》講的便是茶的精神層面,下面我們來看下這首完整的關於茶的詩句。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註釋
1.走筆:疾書。孟諫議:即孟簡,字畿道,唐德州平昌(今山東商河以北)人。進士擢第,官至諫議大夫,元和六年出任常州刺史及越州、襄州、睦州等地刺史。
2.日高丈五:指天已大亮。
3.軍將:低階武官。周公:周武王之弟,各旦因封地在周,故稱。驚周公:驚起睡夢。
4.口雲:口說。一作“口傳”。
5.白絹:採用生絲織成的平紋織物。
6.緘:書信。宛見:好像看到。
7.手閱:親手收檢。月團:即茶餅。
8.聞道:聽說。入山裡:上山採茶。
9.蜇蟲:藏在泥土中過冬地蟲。
10.天子:古稱統治天下的帝王。陽羨茶:產於江蘇宜興。
11.百草不敢先開花:這裡是誇張的筆法。
12.仁風:溫和的風,即春風。暗結:暗暗形成。蓓蕾:花蕾含苞未開的花。這裡指茶芽。
13.黃金芽:最早發出的一些茶芽,顏色微黃。
14.摘鮮:採摘新鮮的茶芽。焙芳:烘焙茶葉。封裹:把焙乾的茶葉包裹起來。
15.至精至好:極好的茶葉。不奢:(茶葉數量)不多。
16.至尊:至高無上的地位,此指皇帝。王公:皇帝下面的高階官員。這句是說茶葉供奉皇帝之餘就該獻給王公。
17.山人:盧仝自稱。
18.柴門:用樹條編扎的簡陋的門。
19.紗帽籠頭:紗帽罩在頭上(不是當官的所戴之烏紗帽)。
20.碧雲:形容湯色碧綠。
21.白花:指茶湯的餑沫。陸羽《茶經.五之煮》:“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
22.者為沫,後者為餑,輕細者曰花,如棗花漂漂然於環池之上,…… ”
23.喉吻潤:喉中感到滋潤。
24.喉吻潤:整個口腔內充實著茶湯。
25.破孤悶:打破原本孤悶的心情或環境。
26.搜枯腸:指茶湯穿插下肚。
27.文字五千卷:神思敏捷的聯想出滿腹書卷學問。
28.盡向:全部都從,沿著。
29.毛孔散:隨汗散出。
30.肌骨清:神清氣爽。
31.通仙靈:形容人的思想昇華到更高的層面上。
32.司:掌管。下土:大地,指人間。
33.地位:境地。
34.蒼生:舊指百姓。
35.顛崖:高峻的山邊。這句是說許多人因採茶而可能從顛崖上掉下去而喪生。
36.蘇息:睏乏後得到休息。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譯文賞析
第一部分(茶的物質層面):
從“日高丈五睡正濃”到“何事便到山人家”,寫的是軍將受孟諫議之託來送書信與新茶,信中提到:最新的陽羨茶每年都要趕在清明節之前送到皇宮,以備宮中“清明宴”之用。 “摘鮮焙芳施封裹”,最好、最新、最嫩的茶葉制好封存之後,馬上送達皇宮, 剩餘的才是王公貴族享用,而後作者感慨道:好茶、新茶什麼時候才能到這些種茶的山人家呢?
第三部分(茶的精神層面):
一碗潤喉;二碗解悶;三碗下肚後,竟引發出滿腹書卷學問之奇想來了;四碗喝出輕汗,不平的牢騷,隨汗散盡;五碗身輕放鬆;六碗靈骨姍姍,飄然若仙。七碗喝罷,不得了啦,兩腋習習風生,要飛到蓬萊山去了。
第三部分(茶農的苦難場面):
從“山上群仙司下土”到“到頭還得蘇息否?”,寫蓬萊山上的仙人管著土地上的事物,那麼他們是否知道百億萬的茶農,每日在山崖上辛勤地勞動,茶農為獻貢茶所受的苦,有何人知曉呢? 作者在蓬萊仙境為孟諫議替這些茶農問:這種辛苦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茶農何時才得以歇息?
作者盧仝簡介
盧仝(約795-835)唐代詩人,漢族,初唐四傑盧照鄰嫡系子孫。祖籍范陽,河北省涿州市。早年隱少室山,後遷居河南洛陽。自號玉川子,破屋數間,圖書滿架,刻苦讀書,博覽經史,工詩精文,不願仕進,被尊稱為“茶仙”。韓孟詩派重要人物。
《七碗茶》
唐·盧仝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七碗茶》註釋
1.喉吻潤:喉中感到滋潤。
2.孤悶:孤單煩悶。
3.枯腸:比喻才思枯窘。
4.不平:不公平。
5.肌骨:泛稱身體。清:清爽。
6.仙靈:神仙。
7.腋:胳肢窩。
8.習習:微風吹拂貌。
9.蓬萊山:古代傳說中的“三神山”之一。
10.歸去:到蓬萊山去。
《七碗茶》譯文
喝第一碗茶時喉中感到滋潤;第二碗消除了心中的孤單煩悶;第三碗感覺自己才思枯窘,開始搜尋思考新的學問;第四碗喝出輕汗,不平的牢騷,隨汗散盡;第五碗神清氣爽;第六碗能與神仙溝通;第七碗喝罷,感覺自己超凡脫俗,兩腋習習風生,要飛到蓬萊山去了。
《七碗茶》賞析
盧仝從“一碗”到“七碗”講述了茶葉的功效與作用,形成品茶的清新靈動,詼諧幽默之趣躍然於眼,而在“七碗”後,有一句自然延伸段,讓盧仝終於大聲疾撥出“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的心中夢想,這恐怕應該是所有茶人的夢想,是否能實現?懸念就在於此。而恰恰是這一碗到七碗的精彩絕唱,從而把品茶的審美昇華到精神領域,由此也確立了《七碗茶》在中國茶詩中的地位。
《七碗茶》是《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的第二部分,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分為三個部分:茶的物質層面、茶的精神層面和茶農的苦難場面,《七碗茶》講的便是茶的精神層面,下面我們來看下這首完整的關於茶的詩句。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唐·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註釋
1.走筆:疾書。孟諫議:即孟簡,字畿道,唐德州平昌(今山東商河以北)人。進士擢第,官至諫議大夫,元和六年出任常州刺史及越州、襄州、睦州等地刺史。
2.日高丈五:指天已大亮。
3.軍將:低階武官。周公:周武王之弟,各旦因封地在周,故稱。驚周公:驚起睡夢。
4.口雲:口說。一作“口傳”。
5.白絹:採用生絲織成的平紋織物。
6.緘:書信。宛見:好像看到。
7.手閱:親手收檢。月團:即茶餅。
8.聞道:聽說。入山裡:上山採茶。
9.蜇蟲:藏在泥土中過冬地蟲。
10.天子:古稱統治天下的帝王。陽羨茶:產於江蘇宜興。
11.百草不敢先開花:這裡是誇張的筆法。
12.仁風:溫和的風,即春風。暗結:暗暗形成。蓓蕾:花蕾含苞未開的花。這裡指茶芽。
13.黃金芽:最早發出的一些茶芽,顏色微黃。
14.摘鮮:採摘新鮮的茶芽。焙芳:烘焙茶葉。封裹:把焙乾的茶葉包裹起來。
15.至精至好:極好的茶葉。不奢:(茶葉數量)不多。
16.至尊:至高無上的地位,此指皇帝。王公:皇帝下面的高階官員。這句是說茶葉供奉皇帝之餘就該獻給王公。
17.山人:盧仝自稱。
18.柴門:用樹條編扎的簡陋的門。
19.紗帽籠頭:紗帽罩在頭上(不是當官的所戴之烏紗帽)。
20.碧雲:形容湯色碧綠。
21.白花:指茶湯的餑沫。陸羽《茶經.五之煮》:“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
22.者為沫,後者為餑,輕細者曰花,如棗花漂漂然於環池之上,…… ”
23.喉吻潤:喉中感到滋潤。
24.喉吻潤:整個口腔內充實著茶湯。
25.破孤悶:打破原本孤悶的心情或環境。
26.搜枯腸:指茶湯穿插下肚。
27.文字五千卷:神思敏捷的聯想出滿腹書卷學問。
28.盡向:全部都從,沿著。
29.毛孔散:隨汗散出。
30.肌骨清:神清氣爽。
31.通仙靈:形容人的思想昇華到更高的層面上。
32.司:掌管。下土:大地,指人間。
33.地位:境地。
34.蒼生:舊指百姓。
35.顛崖:高峻的山邊。這句是說許多人因採茶而可能從顛崖上掉下去而喪生。
36.蘇息:睏乏後得到休息。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譯文賞析
第一部分(茶的物質層面):
從“日高丈五睡正濃”到“何事便到山人家”,寫的是軍將受孟諫議之託來送書信與新茶,信中提到:最新的陽羨茶每年都要趕在清明節之前送到皇宮,以備宮中“清明宴”之用。 “摘鮮焙芳施封裹”,最好、最新、最嫩的茶葉制好封存之後,馬上送達皇宮, 剩餘的才是王公貴族享用,而後作者感慨道:好茶、新茶什麼時候才能到這些種茶的山人家呢?
第三部分(茶的精神層面):
一碗潤喉;二碗解悶;三碗下肚後,竟引發出滿腹書卷學問之奇想來了;四碗喝出輕汗,不平的牢騷,隨汗散盡;五碗身輕放鬆;六碗靈骨姍姍,飄然若仙。七碗喝罷,不得了啦,兩腋習習風生,要飛到蓬萊山去了。
第三部分(茶農的苦難場面):
從“山上群仙司下土”到“到頭還得蘇息否?”,寫蓬萊山上的仙人管著土地上的事物,那麼他們是否知道百億萬的茶農,每日在山崖上辛勤地勞動,茶農為獻貢茶所受的苦,有何人知曉呢? 作者在蓬萊仙境為孟諫議替這些茶農問:這種辛苦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茶農何時才得以歇息?
作者盧仝簡介
盧仝(約795-835)唐代詩人,漢族,初唐四傑盧照鄰嫡系子孫。祖籍范陽,河北省涿州市。早年隱少室山,後遷居河南洛陽。自號玉川子,破屋數間,圖書滿架,刻苦讀書,博覽經史,工詩精文,不願仕進,被尊稱為“茶仙”。韓孟詩派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