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278700917794
-
2 # 使用者4107789896864
1.
忽必烈的一系列漢化改革舉措,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經濟全面復甦,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治,加強了中央集權和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促進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
2.
實行“漢法”加強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實現了更大範圍的大一統,更促進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
3 # 使用者2661212614605
他的文治制度、文治政策,有很多不僅影響了當時的社會面貌,還對其後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如行省制、土官制等
-
4 # bbk520
忽必烈所以能夠受到後世如此高的評價,不只是因為自身的才幹,實際上忽必烈所以能夠超越此前的兩代大汗,還有這更為深層次的原因。不同於窩闊臺、蒙哥,忽必烈並不是一個蒙古傳統的捍衛者,而是一個敢於突破固有蒙古傳統限制的存在。這是因為,在忽必烈登上皇位之前,便提倡將儒家思想,運用到治國上面。並且,在忽必烈總領漠南中原之初,便招攬儒學大家。
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打破了以往的蒙古傳統,併為其日後與阿里不哥之間的汗位之爭,埋下了一個伏筆。根據史料記載,忽必烈“信用儒術”“立經陳紀”,這樣的舉措,從一定角度上來看,為元朝能夠維持百年的時間,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雖然,一直有說法稱忽必烈的治理元朝的方法,存在著“內蒙外漢”的弊端,但是,從歷史的大角度上來看的話,忽必烈的做法,對於元朝的短期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5 # 金南鱷魚
孛兒只斤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作為元朝的開國皇帝,他完成了祖父的心願,實現了蒙古帝國與中原的大一統,結束了長達一個世紀之久的戰爭之殤,讓百姓在戰亂中逐漸穩定下來。
政治上
忽必烈並沒有實行一刀切的政治制度,相反他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宋朝的行政機構和官員,並在之前的制度上實行了改革。首先,重視農業生產,設立了“司農司”等專門管農業的機構,並對其官員實行績效考核,這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有效的一種管理手段,極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生產,改善了民生。其次,重視人才的選用,忽必烈可以說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對待有能力的漢臣重用,沒有種族的歧視和排擠。最後,重視對疆域的管理,大家都知道歷朝歷代,疆域管理都是一個非常讓人頭疼的問題,由於受當時交通、通訊等設施裝置的制約,很多當朝者對邊疆地區都是放任的管理方式,只要不太鬧事,就是睜隻眼閉隻眼,並沒有太多的干涉,很多時候以談判和平解決為主。而忽必烈則是透過在各地設定驛站,開闢交通線路,實現對全國的掌控。
經濟上
忽必烈在經濟上改革開創了先河,其中最偉大的功績就是發明了“紙幣”。有人會說最早的鈔票是“交子”,北宋年間就已經開始使用了,但是那時候的交子是作為一種存款的憑證而已,並沒有作為銅錢那樣流通使用。忽必烈推行紙幣後,不僅是發行量、穩定性還是流通時間,都遠遠超過了前朝。但是在元朝後期,由於毫無節制的發行,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這對當時的經濟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為元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筆。但是總體來說,紙幣的流通為後世提供了借鑑,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看看現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使用的是紙幣,人們為之趨之若鶩、愛不釋手。
文化上
忽必烈在文化上主張與漢文化的融合,他十分尊重儒家文化,從元朝這個國號就能看出來。“元”這個字,是取自《易經》“大哉乾元”之義,足見其對漢族文化的重視,並沒有推行蒙族文化、習俗等,這樣的一種思想,也為元朝的順利統治帶來了不少好處。再來說一個飲食上的趣事,當初忽必烈還沒有統一全國的時候,在一次戰爭中,正要吃飯,敵軍來襲,眼看羊肉已經來不及煮熟了,廚師急中生智,將肉切成了薄片,放在鍋裡一燙,然後慌亂間隨便撒了調料,忽必烈匆忙間吃完就去迎敵了。後來打完仗,忽必烈對這頓飯記憶猶新,回味無窮,讓廚師來繼續仿照著之前的方式又做了一遍,他讚不絕口,併為這道菜取名“涮羊肉”,在元朝建立後,這道菜傳入中原,時至今日,“涮羊肉”仍是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這可以說是飲食文化上的一種融合吧!
-
6 # 使用者4757700769315
忽必烈建立元朝採取了行省制度加強對遼闊疆域的統治,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繼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燕京,成為大都。元世祖就是忽必烈。於1279年滅亡南宋完成統一。由於元朝疆域廣大,為了有效實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元統治者在地方設定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員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
忽必烈的行省制度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行省的雙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機構,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機構,有利於加強中央與地方的聯絡,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
2.是行省制度既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又給地方留出了部分權力,達到中央與地方勢力的平衡。
3.是行省的領導體制是一署多員與長官節制相結合,有利於官員的相互制約,也即可以說是實行集體領導與民主集中相結合的領導方式。
4.是行省權力大而不專,較成功地解決了地方勢力坐大的問題,忽必烈所以能夠受到後世如此高的評價,不只是因為自身的才幹,實際上忽必烈所以能夠超越此前的兩代大汗,還有這更為深層次的原因。不同於窩闊臺、蒙哥,忽必烈並不是一個蒙古傳統的捍衛者,而是一個敢於突破固有蒙古傳統限制的存在。這是因為,在忽必烈登上皇位之前,便提倡將儒家思想,運用到治國上面。並且,在忽必烈總領漠南中原之初,便招攬儒學大家。
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打破了以往的蒙古傳統,併為其日後與阿里不哥之間的汗位之爭,埋下了一個伏筆。根據史料記載,忽必烈“信用儒術”“立經陳紀”,這樣的舉措,從一定角度上來看,為元朝能夠維持百年的時間,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雖然,一直有說法稱忽必烈的治理元朝的方法,存在著“內蒙外漢”的弊端,但是,從歷史的大角度上來看的話,忽必烈的做法,對於元朝的短期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忽必烈繼位使的漢族文化融入了蒙古各部,統一了中國。
-
7 # 白樺林—秦風
忽必烈繼位使的漢族文化融入了蒙古各部,統一了中國。
-
8 # 漁樵翁
有效地遏制了割據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回覆列表
忽必烈建立元朝採取了行省制度加強對遼闊疆域的統治,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繼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燕京,成為大都。元世祖就是忽必烈。於1279年滅亡南宋完成統一。由於元朝疆域廣大,為了有效實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元統治者在地方設定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員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
忽必烈的行省制度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行省的雙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機構,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機構,有利於加強中央與地方的聯絡,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
2.是行省制度既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又給地方留出了部分權力,達到中央與地方勢力的平衡。
3.是行省的領導體制是一署多員與長官節制相結合,有利於官員的相互制約,也即可以說是實行集體領導與民主集中相結合的領導方式。
4.是行省權力大而不專,較成功地解決了地方勢力坐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