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埃及和以色列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戰爭之初軍事實力強大的以色列被埃及等阿拉伯聯盟國家打得落花流水,這讓美軍大感震驚。戰爭結束以後,美軍派出了調查小組前往以色列進行總結經驗教訓。
調查小組很快發現,現代戰爭的許多方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戰爭中雖然雙方都使用常規武器,但是其破壞力已接近核裝備的程度了。美軍認識到,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使是發展中國家所進行的戰爭,也不再是裝備低劣、人員訓練無素的戰爭了。
同時,調查小組對現代戰爭的強度,指揮官在戰爭中的決策作用也有深刻的認識。美軍許多高階領導人得到調查小組的報告之後,開始意識到,提高美軍高階軍官的戰略水平,加強其再培訓再教育,使其適應已經變化的新形勢對未來戰爭的勝負是有絕對影響的,因此制定高階軍官的教育計劃是十分必要的。
二、陸軍高階軍官培訓走過的彎路
美軍根據1973年中東戰爭總結的教訓,開啟了陸軍教育訓練系統的改革,但是難點是對高階軍官實行再培訓和再教育。
1940-1950年期間,美軍陸軍關閉了高階軍事學院。1940-1945年這段時間關閉高階軍事學院是因為這個時期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了適應美軍戰爭動員的需要,所有的軍官都要準備上戰場去打仗。1945-1950年,二戰已經結束了但為什麼高階軍事學院還關閉呢?因為當時的馬歇爾將軍和艾森豪威爾將軍都許諾要制訂統一的軍事教育計劃,創辦所有軍種聯合的軍事教育系統,他們認為統一的軍事教育系統是培訓高階軍事指揮官的最有效方法。
海軍及其在議會的支持者,反對創辦聯合的軍事教育系統,所以這一計劃沒有成行,而且已經關閉了的陸軍軍事學院的所有設施,包括檔案材料都遺失了。
北韓戰爭爆發後,陸軍認識到許多高階指揮官在戰場指揮方面十分欠缺,這時陸軍才重開高階軍事學院。
後期美軍也意識到,高階軍事學院的關閉所造成的損失是巨大並且無法挽回的,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許多將軍都是在沒有經過充分訓練的情況下上崗的。他們還把越南戰爭失敗的原因之一也歸咎到這一點上。
三、陸軍重開軍事學院
美軍陸軍的軍事學院是在北韓戰爭期間重開的。學院重開後並不一帆風順,一個是美國戰略的改變,致使軍事學院在培訓陸軍高階軍官的方向上找不到準確的位置。二是60年代,國防部強令軍事學院放棄軍或更高階的戰役訓練,要把訓練重點放在反暴亂作戰和科學管理方面,這就遲滯了高階軍官的培養。
直到1976年,這種狀況才有所改變,陸軍軍事學院採取措施,尋找教學突破口,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軍事學院採取了何種改革措施呢?
軍事專家齊聚陸軍軍事學院。1976年,美軍陸軍史密斯少將任陸軍軍事學院院長,他才華橫溢、富於表達能力,制訂了一系列改革策略。許多著名的軍事專家、模擬專家,包括一些文職人員都自願把自己的專長和一些專用裝置奉獻給軍事學院,幫助學院重開戰區級作戰模擬課程。
向海軍學習。陸軍軍事學院與一線部隊相融合的教學訓練模式其實是從海軍那裡學來的。海軍艦隊戰備訓練計劃要求艦隊指揮官率領其下屬指揮官和參謀軍官到海軍軍事學院,透過在學院進行逼真的作戰模擬訓練來檢驗他們的作戰計劃是否可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既可以提高理論水平,又可提高作戰能力。經過精選的學員、教學、艦隊指揮官及參謀軍官的互教互學,研究當今世界所面臨的軍事問題,提高了各自的專業能力。
陸軍也向海軍學習了這套教學方法,稱之為"陸軍戰術指揮戰備計劃",是在1979年開始執行的。
學會制訂可行性作戰計劃。陸軍軍事學院是很注重培養高階軍官制訂作戰計劃的能力的。就是要求學員們,在戰爭爆發前將各種因素考慮周全,預有準備的制訂作戰計劃(危機事件使用另外一種計劃來應對),而不是戰爭馬上開始了在慌忙中制訂應急計劃。
指揮官及參謀人員在分析某種潛在的形勢後,系統的制訂並檢驗各種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同時,制訂出的方案必須要回答三個問題:這種方案可行嗎?方案最終能夠完成實現嗎?其利害得失如何?
逼真的作戰推演。陸軍軍事學院要求學員制訂出作戰計劃後,要進行近似實戰的檢驗,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要迅速地檢驗己方的各種可供選擇的作戰企圖,以及能否對敵人的作戰企圖做出準確的評估。怎麼才能進行準確的評估呢?就要進行逼真的作戰推演。
陸軍採取的推演方式,一個是依靠複雜的電子計算系統,另一個是使用老辦法,指揮官們根據各種現行規則和條件,在地圖上自由調動其作戰部隊進行作戰。
利用這樣的作戰模擬方法,指揮官們可以練習制訂新的作戰方法,然後再督導下屬指揮官在逼真的作戰模擬中制定出自己的作戰計劃並實施作戰。陸軍認為這套方法很有用,並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得到了實際的檢驗。
戰役級指揮能力的培訓。陸軍軍事學院強調在高階軍官的培訓中,重點是戰役一級的指揮培訓。這裡要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戰役?戰役是在整個戰爭中,由一系列戰鬥組成的,並且這些戰鬥是在不同地域同時(或相差時間不會太長)發起的。是介於戰略與戰術之間的中間一級。
陸軍中一些經過嚴格挑選的軍官,在完成指揮官和一般參謀軍官所必修的課程之後,還要用一年的時間到高階軍事研究學院進行戰役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在這裡,他們要學會如何指揮戰役行動。陸軍的最高學府——陸軍軍事學院,其學習的重點就是戰略及戰役等高層次問題。
向他國請教。上面講過,陸軍向海軍學習了院校與一線部隊互教互學的方法。其實陸軍還是挺謙虛的,不單單向本國的部隊學習,而且也善於汲取他國戰爭的教訓,向他國請教。
1978年第次中東戰爭結束後,陸軍從軍事學院挑選了一些教官和學員組成研究小組,前往中東調查研究,研究的問題是:如果美軍部署在中東,將會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高階軍官在指揮方面將會碰到什麼問題。
研究小組首先來到埃及,向駐該國的武官進行諮詢。當研究小組問及高階軍官在中東會遇到什麼問題時,這個將軍拿出一本書給了小組成員,書名《圍困》。書中主要描述的是英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段經歷。當時,英國為了保護自己在中東的石油利益,派出1個師的部隊到美索不達米亞(伊拉克)。這位武官說 ,美國高階軍官在中東將面臨的問題與英軍在1915年所遇到的問題是相同的,那就是酷暑、風沙、疾病、水源短缺和難辨方向等方面的問題。
研究小組離開埃及後即前往以色列,訪問了以軍負責作戰的領導人,也向這位領導人提出了他們在埃及向美國武官提出的相同的問題。使研究小組感到驚訝的是,這位領導人也給了小組成員一本書,書名《軍事無能之心理學研究》。這本書概括了《圍困》一書的內容,小組所提到的問題大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研究小組回到美國後將研究結果形成報告,遞交給了上級。報告中的理論很快便納入了陸軍軍事學院的教程。
美軍陸軍高階軍官的培養改革,是美軍上世紀7、80年代軍隊大改革中的一部分。高階軍官的"打仗本領"如何,決定了其統領部隊戰鬥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我們有句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1973年埃及和以色列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戰爭之初軍事實力強大的以色列被埃及等阿拉伯聯盟國家打得落花流水,這讓美軍大感震驚。戰爭結束以後,美軍派出了調查小組前往以色列進行總結經驗教訓。
調查小組很快發現,現代戰爭的許多方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戰爭中雖然雙方都使用常規武器,但是其破壞力已接近核裝備的程度了。美軍認識到,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使是發展中國家所進行的戰爭,也不再是裝備低劣、人員訓練無素的戰爭了。
同時,調查小組對現代戰爭的強度,指揮官在戰爭中的決策作用也有深刻的認識。美軍許多高階領導人得到調查小組的報告之後,開始意識到,提高美軍高階軍官的戰略水平,加強其再培訓再教育,使其適應已經變化的新形勢對未來戰爭的勝負是有絕對影響的,因此制定高階軍官的教育計劃是十分必要的。
二、陸軍高階軍官培訓走過的彎路
美軍根據1973年中東戰爭總結的教訓,開啟了陸軍教育訓練系統的改革,但是難點是對高階軍官實行再培訓和再教育。
1940-1950年期間,美軍陸軍關閉了高階軍事學院。1940-1945年這段時間關閉高階軍事學院是因為這個時期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了適應美軍戰爭動員的需要,所有的軍官都要準備上戰場去打仗。1945-1950年,二戰已經結束了但為什麼高階軍事學院還關閉呢?因為當時的馬歇爾將軍和艾森豪威爾將軍都許諾要制訂統一的軍事教育計劃,創辦所有軍種聯合的軍事教育系統,他們認為統一的軍事教育系統是培訓高階軍事指揮官的最有效方法。
海軍及其在議會的支持者,反對創辦聯合的軍事教育系統,所以這一計劃沒有成行,而且已經關閉了的陸軍軍事學院的所有設施,包括檔案材料都遺失了。
北韓戰爭爆發後,陸軍認識到許多高階指揮官在戰場指揮方面十分欠缺,這時陸軍才重開高階軍事學院。
後期美軍也意識到,高階軍事學院的關閉所造成的損失是巨大並且無法挽回的,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許多將軍都是在沒有經過充分訓練的情況下上崗的。他們還把越南戰爭失敗的原因之一也歸咎到這一點上。
三、陸軍重開軍事學院
美軍陸軍的軍事學院是在北韓戰爭期間重開的。學院重開後並不一帆風順,一個是美國戰略的改變,致使軍事學院在培訓陸軍高階軍官的方向上找不到準確的位置。二是60年代,國防部強令軍事學院放棄軍或更高階的戰役訓練,要把訓練重點放在反暴亂作戰和科學管理方面,這就遲滯了高階軍官的培養。
直到1976年,這種狀況才有所改變,陸軍軍事學院採取措施,尋找教學突破口,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軍事學院採取了何種改革措施呢?
軍事專家齊聚陸軍軍事學院。1976年,美軍陸軍史密斯少將任陸軍軍事學院院長,他才華橫溢、富於表達能力,制訂了一系列改革策略。許多著名的軍事專家、模擬專家,包括一些文職人員都自願把自己的專長和一些專用裝置奉獻給軍事學院,幫助學院重開戰區級作戰模擬課程。
向海軍學習。陸軍軍事學院與一線部隊相融合的教學訓練模式其實是從海軍那裡學來的。海軍艦隊戰備訓練計劃要求艦隊指揮官率領其下屬指揮官和參謀軍官到海軍軍事學院,透過在學院進行逼真的作戰模擬訓練來檢驗他們的作戰計劃是否可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既可以提高理論水平,又可提高作戰能力。經過精選的學員、教學、艦隊指揮官及參謀軍官的互教互學,研究當今世界所面臨的軍事問題,提高了各自的專業能力。
陸軍也向海軍學習了這套教學方法,稱之為"陸軍戰術指揮戰備計劃",是在1979年開始執行的。
學會制訂可行性作戰計劃。陸軍軍事學院是很注重培養高階軍官制訂作戰計劃的能力的。就是要求學員們,在戰爭爆發前將各種因素考慮周全,預有準備的制訂作戰計劃(危機事件使用另外一種計劃來應對),而不是戰爭馬上開始了在慌忙中制訂應急計劃。
指揮官及參謀人員在分析某種潛在的形勢後,系統的制訂並檢驗各種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同時,制訂出的方案必須要回答三個問題:這種方案可行嗎?方案最終能夠完成實現嗎?其利害得失如何?
逼真的作戰推演。陸軍軍事學院要求學員制訂出作戰計劃後,要進行近似實戰的檢驗,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要迅速地檢驗己方的各種可供選擇的作戰企圖,以及能否對敵人的作戰企圖做出準確的評估。怎麼才能進行準確的評估呢?就要進行逼真的作戰推演。
陸軍採取的推演方式,一個是依靠複雜的電子計算系統,另一個是使用老辦法,指揮官們根據各種現行規則和條件,在地圖上自由調動其作戰部隊進行作戰。
利用這樣的作戰模擬方法,指揮官們可以練習制訂新的作戰方法,然後再督導下屬指揮官在逼真的作戰模擬中制定出自己的作戰計劃並實施作戰。陸軍認為這套方法很有用,並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得到了實際的檢驗。
戰役級指揮能力的培訓。陸軍軍事學院強調在高階軍官的培訓中,重點是戰役一級的指揮培訓。這裡要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戰役?戰役是在整個戰爭中,由一系列戰鬥組成的,並且這些戰鬥是在不同地域同時(或相差時間不會太長)發起的。是介於戰略與戰術之間的中間一級。
陸軍中一些經過嚴格挑選的軍官,在完成指揮官和一般參謀軍官所必修的課程之後,還要用一年的時間到高階軍事研究學院進行戰役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在這裡,他們要學會如何指揮戰役行動。陸軍的最高學府——陸軍軍事學院,其學習的重點就是戰略及戰役等高層次問題。
向他國請教。上面講過,陸軍向海軍學習了院校與一線部隊互教互學的方法。其實陸軍還是挺謙虛的,不單單向本國的部隊學習,而且也善於汲取他國戰爭的教訓,向他國請教。
1978年第次中東戰爭結束後,陸軍從軍事學院挑選了一些教官和學員組成研究小組,前往中東調查研究,研究的問題是:如果美軍部署在中東,將會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高階軍官在指揮方面將會碰到什麼問題。
研究小組首先來到埃及,向駐該國的武官進行諮詢。當研究小組問及高階軍官在中東會遇到什麼問題時,這個將軍拿出一本書給了小組成員,書名《圍困》。書中主要描述的是英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段經歷。當時,英國為了保護自己在中東的石油利益,派出1個師的部隊到美索不達米亞(伊拉克)。這位武官說 ,美國高階軍官在中東將面臨的問題與英軍在1915年所遇到的問題是相同的,那就是酷暑、風沙、疾病、水源短缺和難辨方向等方面的問題。
研究小組離開埃及後即前往以色列,訪問了以軍負責作戰的領導人,也向這位領導人提出了他們在埃及向美國武官提出的相同的問題。使研究小組感到驚訝的是,這位領導人也給了小組成員一本書,書名《軍事無能之心理學研究》。這本書概括了《圍困》一書的內容,小組所提到的問題大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研究小組回到美國後將研究結果形成報告,遞交給了上級。報告中的理論很快便納入了陸軍軍事學院的教程。
美軍陸軍高階軍官的培養改革,是美軍上世紀7、80年代軍隊大改革中的一部分。高階軍官的"打仗本領"如何,決定了其統領部隊戰鬥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我們有句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其實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