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糖寶乖乖

    提起小蠻腰,許多人都耳熟能詳。但原始意義上的“小蠻腰”,究竟是指誰的腰呢?

    翻檢史料,發現“小蠻腰”典出有二:一說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家姬小蠻的腰像楊柳,後泛指女人的細腰。唐孟棨《本事詩·事感》:“白尚書(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美姬樊素的嘴小巧鮮豔,如同櫻桃;小蠻的腰柔弱纖細如同楊柳。現代人形容美眉們說什麼櫻桃嘴、小蠻腰或楊柳腰,就是從白居易那裡學過來的。二說則是“楚王好細腰”的故事。而當時楚國所處的地理位置,被中原王朝視為荊蠻之地,故細腰便別稱為“楚腰”或曰“蠻腰”。

    其中尤以第二種說法似乎更具可信度。但是歷史上楚王(楚靈王)所好的細腰,並非是女人之腰,而是“士人”之腰,是大男人們的腰。從前,楚靈王喜歡他的臣子有纖細的腰。所以朝中的大臣,都是每天只吃一頓飯來節制自己的腰圍,每天上朝前整裝時都抑制住呼吸收腰,然後把腰帶束緊,弄得扶著牆壁才能站起來。到了第二年,滿朝文武們的臉色都呈黑黃色了。

    事實上,無論是《戰國策》還是《兼愛》篇裡,都明言“楚靈王好士細腰”。而“士”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男性群體的專用稱呼,女人是沒有資格稱士的。是故,楚靈王所好的是男人的細腰無疑。由此,有方家也猜度這楚靈王似乎有同性戀傾向,或者說也是一個雙性戀者。否則,一個堂堂楚王怎麼會有喜愛男士細腰的怪癖?

    後來,我們在不少古籍看到的“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則日漸演變為專指女性之細腰。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美麗而曖昧的千古誤解。

    其實,楊柳細腰和“小蠻腰”同源,是對女性腰肢美感標準的描述。最早源自“楚王好細腰”的典故,稱為“小蠻腰”或“楚腰”。之所以稱為“小蠻腰”或“楚腰”,是地理因素使然。周朝最初分封建國的時候,楚國所處地理位置,被中原王朝視為“荊蠻”之地,故有楊柳細腰最初被時人稱為“楚腰”或曰“蠻腰”的現象。曾經如日中天的學術超男易中天教授時至今日還不無得意的聲稱自己是“荊蠻”,便是這個地理原因了。當然他這時候說的 “蠻”指的是某種精神,和古人華夏居中,周遭四夷的地域歧視沒關係。

      讓我們還是回到楊柳細腰,即“小蠻腰”。時間到了唐代,孟棨《本事詩》記載了一則逸聞。大詩人白居易有姬人樊素和小蠻,這樊素善歌,小嘴長得豔若櫻桃。小蠻善舞,細腰則纖纖似楊柳。白樂天此時雖然年事已高,但愛美之心不曾稍減,心中至愛此二女。曾寫詩讚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此後,櫻桃小口、楊柳細腰便逐漸演化為對女性審美的經典意象。

      也許是詩人“楊柳”之喻過於傳神,也許是本人的號召力,總之以後,這“小蠻腰”變身為“楊柳細腰”後日益風靡。要知道櫻桃小口是天生的,當時沒有整容手術,可是小蠻腰則是後天可望和可及的。以至於時至今日,各類減肥廣告鋪天蓋地。廣大女性不論婚否、不分年齡段、不管民族、地域難得的空前一致,堅決地和正常的口腹之慾作著慘烈的鬥爭。這樣的結果恐怕是詩人生前預料不到的。其實,詩人所在的唐代並不一定以瘦為美,比如經典的美人楊玉環形象,便有“環肥燕瘦”的描述,可見詩人有感而發,卻是無心插柳,苦了後來的萬千女性。

      當然這事不能全怪詩人,追根溯源還是要從“小蠻腰”那裡去尋求歷史源流,就是“楚王好細腰”的典故。“楚王好細腰”一事記載在眾多古籍中。其中,《戰國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較詳細,也是目前最早的故事源流所出。《戰國策.威王問於莫敖子華》篇中,莫敖子華曾描述“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墨子.兼愛》說: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候楚王(楚靈王)所好的細腰,並非是女人之腰,而是“士人”之腰,是大男人們的腰。和廣大女性朋友是沒什麼關係的,也不具備審美觀念上的束縛。因為,無論是《戰國策》還是《兼愛》篇裡,都明言“楚靈王好士細腰”。“士”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的一個重要群體,但是被男性壟斷,和廣大女性是絕緣的。所以,這楚靈王所好不管出於什麼動機,所謂的小蠻腰指的是男人的細腰,這一點應該沒有疑問。

    但是從這兩處最早的記載來看,不管男性還是女性,要爭取“小蠻腰”的效果,那都是要付出相當的努力的。比如當時的楚國士大夫們就是受了不少委屈的。具體表現為“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說的是士大夫們腰帶束的過緊,居然是扶著牆壁才能站起來,那是相當難受。錦衣玉食、公款吃喝就更不要想了。如此,剛滿一年,滿朝文武們都是臉色黑黃,一身病態,想來那是相當慘烈。

      但是這慘烈的美感何時開始波及萬千女性,演變為日後專指女性的細腰的呢?這和後來的裹足之癖有些共同點,有涉及心理學的部分,但是我不敢妄言。只是有一點是確實的,那就是對女性細腰的這一癖好,最初肇事者不是白居易,詩人頂多是個幫兇。因為在詩人之前,《墨子》、《戰國策》之後,涉及小蠻腰的記載就不斷髮生著一些微妙的變化。

      首先是在《晏子春秋》、《韓非子》、《尹文子》和《荀子》的記載中,“楚王好士細腰”中的“士”這個專指男性的關鍵字不知為何,開始慢慢消失了,即細腰的主體中性化了。其次,則是至關重要的由中性向女性專屬“福利”的轉化。從可供參考的史料中看,這個轉化很可能是源於一個錯誤或者說是誤會。東漢人馬廖在《上長樂宮以勸成德政疏》中的描述:“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這“宮中”自然讓人聯想到佳麗三千,不會是男人,所以這“小蠻腰”被意指女性就是十分確定的了。

       其實,馬廖也是無心插柳,就好比某位名人寫了錯別字,後來就被認為“通假字”一般。他的這封《疏》本來描述的也是“楚靈王好男人細腰”這件事。轉化為《疏》中語境,應該是“朝中多餓人”或 “國中多餓人”。但是這樣寫很可能讓人想到漢哀帝斷袖的故事,馬廖不得不有所避諱。

      要知道這馬廖雖是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當時貴為國舅,但是他的親妹妹馬皇后卻並不是當時漢章帝的親生母親。也許正是考慮到這種非常微妙的關係,馬廖這封原本就是寫給妹妹馬皇后的《疏》才順理成章的把事情限制在“宮中”,實為避諱。這件事情本來影響也不大,歷朝歷代大臣奏疏浩如煙海,多數都拿去墊桌腳了。但是,馬廖這份《疏》命運比較特別,可能是《疏》中那句:“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太過讓人印象深刻,居然被東漢范曄編入《後漢書》。後來,北宋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時,也將這句話原封不動的納入書中。要知道這兩本書是士子必讀的書,所以那影響就大了去了,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小蠻腰和楊柳細腰最終成了一種公認的審美標準,成了今天萬千女性追尋的一種美感和標準。

      如今,看著眾多女性為了一個楊柳細腰、弱柳扶風的倩影而忍受“食之可欲,忍而不入”的痛苦,不得不獨自嘆息一聲!遙想當年,男人們還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時代。那個時候的“家有嬌妻”不一定很瘦,但是也絕不會是“野蠻女友”。那一份文靜與溫柔,還真是一個回不去的美好時代啊!那段歲月那個年代的風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荷馬史詩為什麼被認為是古希臘文學乃至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