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腎病的由來
在中藥腎毒方面的報道,自20世紀60年代就有人認識到,1964年中國首次由吳松寒在 《江蘇中醫》 報告了兩例因大量服用木通導致急性腎衰竭,1965年王永鈞在 《浙江中醫雜誌》、1976年侯明齋在 《新醫學》 雜誌、 1988年周方鈞在 《中華腎臟病雜誌》 均有木通導致急性腎衰中毒致死的病例報道,但這些報道沒能引起國內醫學界的重視。
1990年5月~ 1992年5月,比利時的一家減肥診所誤將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廣防己代替了原藥方中無毒的粉防己使用,結果先後造成100多例腎病,由此,國外一些人認定造成腎損害的元兇是中草藥,進而提出 “中草藥腎病”這一概念。
後來又有不少關於中草藥腎毒性的文章不斷出現在專業雜誌上,部分媒體也不斷在國內外報刊上有所刊載,諸如 “中草藥致癌”、“中草藥腎病”、“中藥毒性不容低估” 等呼聲也很強烈。
2002年,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在網上列出數十種相關 的中草藥,警告經銷商和消費者,並且公佈了禁止進口和銷售的中藥清單,其中包含馬兜鈴酸成分中成藥如龍膽瀉肝丸等十餘種。這使國際、國內對中藥的應用引起了很大的警惕,甚至對藥用安全性產生了懷疑。
國內學者對此病 名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中草藥腎病”提法不妥,是一個擴大化的、不嚴謹的、明顯帶有歧視性的術語,容易造成誤導而認為所 有中草藥都有毒,因廣防己和關木通等毒性成分為馬兜鈴酸,建議稱作 “馬兜鈴酸腎病”。
中草藥腎毒性原因
1.用量過大
中藥短時間大劑量使用是造成中毒引起腎損害的主要原因。如關木通 《藥典》記載用量為3~6g/d,而報道服用關木通引起腎衰的用量為30~120g 。經我們動物實驗表明,關木通12g/kg·d (相當於人 的72g/d) 給大鼠連續7天灌胃就可以造成腎損害。
2.時間過長
一些中草藥小劑量、短時間服用毒性並不大,但連續長時間服用亦可蓄積中毒,上面提到的比利時 “中草藥毒性事件”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服用時間長達10個月~3 年9個月之久。
3.忽視辨證
中藥生命力在於它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用藥,辨證論治是中醫兩大基本特色之一。如不考慮中醫辨證施治而按西醫思維模式使用中藥或辨證不準,就會引起不良反應。 如人參無毒,非虛證應用,若大量久服,輕則鼻衄、煩躁 不安,重則死亡。對元氣欲脫患者,人參用到60g不但沒 有不良反應,反而能起死回生。這是由於生理最大承受量 與病理狀態的承受量不同,故預防保健用藥量與治療量不同。
4.自身體質方面
不同個體對藥物的反應也不同,在藥量方面某些藥物 在法定劑量時一般不出現毒性,但對敏感的個體卻可以引起中毒; 體質較弱者耐受力差,常規劑量也會出現毒性反 應。用藥前要詢問病人的過敏史,注意患者年齡、性別、 體重,特別對孕婦、老年、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有毒中藥。
5.藥源方面
(1) 對品種認識不夠: 中藥品種繁多,同名異物,如木通有關木通 (馬兜鈴科馬兜鈴屬)、川木通 (毛茛科鐵線蓮屬)、白木通 (木通科木通屬),其中,關木通毒性最大,川木通毒性次之,白木通最小。在中國木通科木通主產江浙,南方多用,且自產自銷,北方藥源不足; 而馬兜鈴科關木通在東北地區產量大,價格低,且又未認識其毒性,故在北方易推廣,以充藥源,漸至發展到全國並有出口。
(2) 中藥質量不穩定: 同一種中藥因品種、產地、種 植、生長期、採收時間、藥用部位、運輸、貯存等不同而 質量相差懸殊,毒性也相差很多倍。中藥材大多含糖、澱 粉、蛋白質、揮發油等成分,在儲存過程中易黴變或變 質,服用這樣的藥材也易產生中毒導致腎損害。
(3) 藥源汙染: 中藥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藥過多,土 壤、大氣、水質受到周圍環境汙染,使中藥藥源造成汙染 而引起中毒。中藥有機磷殘留是影響中國中藥材出口的重要原因。
(4) 中藥真偽不辨: 藥物不同但形態相近的種類很 多,如相思子誤認為赤小豆服用,天花粉誤作淮山藥使 用。另外,部分從業人員素質低下,以次充好、以假充 真、摻假,也是中藥中毒的原因之一。
(5) 忽視中藥炮製: 炮製不僅可以減毒,還可以改變藥性提高療效。近年來忽視炮製工作,造成中藥質量下降。
(6) 煎服法不當: 部分中草藥有其特殊的煎煮時間要求,如雷公藤其根芯木質部,第一煎需煮2小時飲用,第二煎需1小時以上,若煎煮時間不夠,其毒副作用越強。 相反,山豆根煎煮時間要短,時間越長毒性越大。此外, 煎煮器具不當也是致毒途徑之一,如用金屬鍋煎藥導致某些藥物性質變化而導致中毒。
實際上,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有引起機體損傷的潛力, 各種藥物都有一定的安全使用劑量範圍,而超出該範圍達到中毒劑量時則成為毒物。不加限定地將某藥視為有毒或無毒, 並將其絕對化,既不符合客觀實際,也有違科學。一段時 間以來,為了說明中藥比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小,使用中藥相對安全,而將中藥說成 “沒有毒副作用”甚至說中藥 可以 “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等,既是對藥物屬性的否 定,不符合實際,也於中醫理論相違背。
常見的腎毒性藥物
(1) 溫陽藥: 烏頭類包括川烏、草烏、附子、肉桂、 蓽澄茄。
(2) 祛風溼藥: 威靈仙、大風子、臭梧桐、千年健、 雷公藤、蒼耳子、木防己、尋骨風、松節、馬錢子。
(3) 逐水藥: 烏椿根皮、牽牛子、商陸、甘遂、大 戟、芫花。
(4) 抗腫瘤藥: 光慈菇、斑蝥。
(5) 麻醉止痛藥: 八角楓、蟾酥、細辛、麝香。
(6) 利水藥:關木通、木防己、澤瀉。
(7) 活血藥: 益母草、水蛭。
(8) 行氣藥: 厚朴、檳榔、丁香。
(9) 驅蟲藥: 苦楝根皮、使君子。
(10) 清熱解毒藥: 土牛膝、虎杖、山豆根。
(11) 止咳平喘藥: 馬兜鈴、白果。
(12) 熄風藥: 蜈蚣、全蠍。
(13) 安神藥: 硃砂。
(14) 解表藥: 荊芥、麻黃、柴胡。
(15)瀉下藥: 番瀉葉、蘆薈。
(16) 止血藥: 側柏葉。
(17) 外用藥: 雄黃、輕粉、砒霜、拔毒膏、紅升丹、 鉛丹。
(18) 中成藥: 六神丸、昆明山海棠、三黃片、中華 跌打丸、安宮牛黃丸、硃砂安神丸、冠心蘇合丸。
(19) 其他: 棉酚、魚膽、膽礬、鬧羊花根、生蜂蜜。
正確對待中草藥腎毒性
中藥與其他藥物一樣在起到治療作用的同時也具有藥 物的毒性,這是正常的,沒什麼新奇,不應該引起什麼轟動。
中草藥腎毒性是可以避免的,採取以下預防措施完全 可以不發生或少發生中草藥毒副作用。
中草藥腎損害是一個臨床事實,但也不能因噎廢食而 忽略了中草藥在腎臟病治療中的巨大潛力和作用。只要合理用藥,正確認識,揚長避短,仍然是可以避免或將毒性 減到最小限度的。
中草藥腎病的由來
在中藥腎毒方面的報道,自20世紀60年代就有人認識到,1964年中國首次由吳松寒在 《江蘇中醫》 報告了兩例因大量服用木通導致急性腎衰竭,1965年王永鈞在 《浙江中醫雜誌》、1976年侯明齋在 《新醫學》 雜誌、 1988年周方鈞在 《中華腎臟病雜誌》 均有木通導致急性腎衰中毒致死的病例報道,但這些報道沒能引起國內醫學界的重視。
1990年5月~ 1992年5月,比利時的一家減肥診所誤將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廣防己代替了原藥方中無毒的粉防己使用,結果先後造成100多例腎病,由此,國外一些人認定造成腎損害的元兇是中草藥,進而提出 “中草藥腎病”這一概念。
後來又有不少關於中草藥腎毒性的文章不斷出現在專業雜誌上,部分媒體也不斷在國內外報刊上有所刊載,諸如 “中草藥致癌”、“中草藥腎病”、“中藥毒性不容低估” 等呼聲也很強烈。
2002年,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在網上列出數十種相關 的中草藥,警告經銷商和消費者,並且公佈了禁止進口和銷售的中藥清單,其中包含馬兜鈴酸成分中成藥如龍膽瀉肝丸等十餘種。這使國際、國內對中藥的應用引起了很大的警惕,甚至對藥用安全性產生了懷疑。
國內學者對此病 名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中草藥腎病”提法不妥,是一個擴大化的、不嚴謹的、明顯帶有歧視性的術語,容易造成誤導而認為所 有中草藥都有毒,因廣防己和關木通等毒性成分為馬兜鈴酸,建議稱作 “馬兜鈴酸腎病”。
中草藥腎毒性原因
1.用量過大
中藥短時間大劑量使用是造成中毒引起腎損害的主要原因。如關木通 《藥典》記載用量為3~6g/d,而報道服用關木通引起腎衰的用量為30~120g 。經我們動物實驗表明,關木通12g/kg·d (相當於人 的72g/d) 給大鼠連續7天灌胃就可以造成腎損害。
2.時間過長
一些中草藥小劑量、短時間服用毒性並不大,但連續長時間服用亦可蓄積中毒,上面提到的比利時 “中草藥毒性事件”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服用時間長達10個月~3 年9個月之久。
3.忽視辨證
中藥生命力在於它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用藥,辨證論治是中醫兩大基本特色之一。如不考慮中醫辨證施治而按西醫思維模式使用中藥或辨證不準,就會引起不良反應。 如人參無毒,非虛證應用,若大量久服,輕則鼻衄、煩躁 不安,重則死亡。對元氣欲脫患者,人參用到60g不但沒 有不良反應,反而能起死回生。這是由於生理最大承受量 與病理狀態的承受量不同,故預防保健用藥量與治療量不同。
4.自身體質方面
不同個體對藥物的反應也不同,在藥量方面某些藥物 在法定劑量時一般不出現毒性,但對敏感的個體卻可以引起中毒; 體質較弱者耐受力差,常規劑量也會出現毒性反 應。用藥前要詢問病人的過敏史,注意患者年齡、性別、 體重,特別對孕婦、老年、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有毒中藥。
5.藥源方面
(1) 對品種認識不夠: 中藥品種繁多,同名異物,如木通有關木通 (馬兜鈴科馬兜鈴屬)、川木通 (毛茛科鐵線蓮屬)、白木通 (木通科木通屬),其中,關木通毒性最大,川木通毒性次之,白木通最小。在中國木通科木通主產江浙,南方多用,且自產自銷,北方藥源不足; 而馬兜鈴科關木通在東北地區產量大,價格低,且又未認識其毒性,故在北方易推廣,以充藥源,漸至發展到全國並有出口。
(2) 中藥質量不穩定: 同一種中藥因品種、產地、種 植、生長期、採收時間、藥用部位、運輸、貯存等不同而 質量相差懸殊,毒性也相差很多倍。中藥材大多含糖、澱 粉、蛋白質、揮發油等成分,在儲存過程中易黴變或變 質,服用這樣的藥材也易產生中毒導致腎損害。
(3) 藥源汙染: 中藥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藥過多,土 壤、大氣、水質受到周圍環境汙染,使中藥藥源造成汙染 而引起中毒。中藥有機磷殘留是影響中國中藥材出口的重要原因。
(4) 中藥真偽不辨: 藥物不同但形態相近的種類很 多,如相思子誤認為赤小豆服用,天花粉誤作淮山藥使 用。另外,部分從業人員素質低下,以次充好、以假充 真、摻假,也是中藥中毒的原因之一。
(5) 忽視中藥炮製: 炮製不僅可以減毒,還可以改變藥性提高療效。近年來忽視炮製工作,造成中藥質量下降。
(6) 煎服法不當: 部分中草藥有其特殊的煎煮時間要求,如雷公藤其根芯木質部,第一煎需煮2小時飲用,第二煎需1小時以上,若煎煮時間不夠,其毒副作用越強。 相反,山豆根煎煮時間要短,時間越長毒性越大。此外, 煎煮器具不當也是致毒途徑之一,如用金屬鍋煎藥導致某些藥物性質變化而導致中毒。
實際上,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有引起機體損傷的潛力, 各種藥物都有一定的安全使用劑量範圍,而超出該範圍達到中毒劑量時則成為毒物。不加限定地將某藥視為有毒或無毒, 並將其絕對化,既不符合客觀實際,也有違科學。一段時 間以來,為了說明中藥比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小,使用中藥相對安全,而將中藥說成 “沒有毒副作用”甚至說中藥 可以 “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等,既是對藥物屬性的否 定,不符合實際,也於中醫理論相違背。
常見的腎毒性藥物
(1) 溫陽藥: 烏頭類包括川烏、草烏、附子、肉桂、 蓽澄茄。
(2) 祛風溼藥: 威靈仙、大風子、臭梧桐、千年健、 雷公藤、蒼耳子、木防己、尋骨風、松節、馬錢子。
(3) 逐水藥: 烏椿根皮、牽牛子、商陸、甘遂、大 戟、芫花。
(4) 抗腫瘤藥: 光慈菇、斑蝥。
(5) 麻醉止痛藥: 八角楓、蟾酥、細辛、麝香。
(6) 利水藥:關木通、木防己、澤瀉。
(7) 活血藥: 益母草、水蛭。
(8) 行氣藥: 厚朴、檳榔、丁香。
(9) 驅蟲藥: 苦楝根皮、使君子。
(10) 清熱解毒藥: 土牛膝、虎杖、山豆根。
(11) 止咳平喘藥: 馬兜鈴、白果。
(12) 熄風藥: 蜈蚣、全蠍。
(13) 安神藥: 硃砂。
(14) 解表藥: 荊芥、麻黃、柴胡。
(15)瀉下藥: 番瀉葉、蘆薈。
(16) 止血藥: 側柏葉。
(17) 外用藥: 雄黃、輕粉、砒霜、拔毒膏、紅升丹、 鉛丹。
(18) 中成藥: 六神丸、昆明山海棠、三黃片、中華 跌打丸、安宮牛黃丸、硃砂安神丸、冠心蘇合丸。
(19) 其他: 棉酚、魚膽、膽礬、鬧羊花根、生蜂蜜。
正確對待中草藥腎毒性
中藥與其他藥物一樣在起到治療作用的同時也具有藥 物的毒性,這是正常的,沒什麼新奇,不應該引起什麼轟動。
中草藥腎毒性是可以避免的,採取以下預防措施完全 可以不發生或少發生中草藥毒副作用。
中草藥腎損害是一個臨床事實,但也不能因噎廢食而 忽略了中草藥在腎臟病治療中的巨大潛力和作用。只要合理用藥,正確認識,揚長避短,仍然是可以避免或將毒性 減到最小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