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81374722772

    2020即將過半,前半年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負重前行”。

    一場疫情,對很多本就生活不易的成年人來說,無疑是重重的一擊。“負重前行”,也似乎是開工之後,成年人生活的日常。

    成年人們的內心深處都深知:為生活苟且才是開掛人生的前奏,為生活隱忍才是奮鬥的最佳姿態。

    可是,梅娘還是想說:“太累了,那就歇歇吧,別為難自己。”與其把自己逼近絕境,不如適當除錯放鬆。

    中國古代的道家都講陰陽平衡,科學上也講能量守恆。

    你現在透支的所有,那都是明天要還的債,那我們還是要為明天的真正自由想一想,所以累了,就歇歇吧!去過張弛有度的生活。

    周國平在他的著作《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一書的“閒適”一章中說:“創造之後的休息,如同創世後的第七日的上帝那樣,這時我們最像一個神。”

    沒錯,有時候感覺在繁忙的片刻,閒暇的時候,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刻。在那一刻,我們是真正地去享受生命本身。不驕不躁,不疾不徐,沒有任何的功利之心。

    那時候,我們可以俯瞰自己的內心,而不為外物所擾,那種狀態,真的最接近於神。

    所以,真的,如果可能,我勸你別太拼命,因為生命的本質是享受。

    1.太辛苦會讓你失去快樂的能力

    前幾天,董明珠罵哭30歲男主管的新聞上了熱搜。輿論風向標一致導向自帶名人光環的董明珠,認為工作就應該嚴格而不失標準。

    而新聞中男主管辯解說自己天天加班,已經好多天沒回家了,這樣正常的需求卻被過度解讀,他得到的大多都是不要把苦勞掛在嘴邊的指責。

    這是一個奮鬥的年代,似乎每時每刻都能出現跨越階層的傳奇人物,董明珠就是這樣的傳奇,對於傳奇,我們欽佩膜拜,可是我們更要知道:那樣的人畢竟只是鳳毛麟角。

    殊不知多少燈火通明的寫字樓裡,半夜亮著燈的格子間裡,那無數個所謂的奮鬥者,默默承受著工作的辛苦,扛著過度的苛責與委屈,熬著有家回不去的苦。

    然後,他們的奮鬥,並沒有指向成功,他們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不知明天在哪裡地奮鬥。

    命是夠拼了,可卻也迷茫了奮鬥的眼睛,失去了自我快樂的能力。

    與董明珠的不懈奮鬥一致的馬雲,目前卻走了和她不一樣的道路。

    他說過,賺錢並不能使他感到快樂,因為他一睜眼就要面對這企業的宏圖發展和數以萬計的員工的生計壓力,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能讓他快樂。

    所以在他55歲的時候,他選擇了退休,去過自己理想的生活。

    兩相對照,我更欣賞馬雲的境界。

    正如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說過:靈魂之自在確與身體之自在有關聯。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靈魂。

    簡單地說,就是身體累了,何談自由與快樂?所以,古人講勞逸結合,今人說張弛有度。

    太過拼命地努力,並不能使人快樂,甚至讓忙碌霸佔了我們製造快樂、享受生活的時間。而你唯有抽身出來,休息足夠,才能夠擁有製造快樂的創造力,真正地享受自由生命的樂趣。

    2.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有句話說得好:生活的最佳狀態是冷冷清清地風風火火。

    看似毫不相干的兩個詞,“冷冷清清”、“風風火火”放在一起,似乎別有一番風味,更道出了人生真諦,忙碌可以是風風火火的,更可以是冷冷清清和安安靜靜的。

    一代革命家列寧也曾經說過:休息好才能工作好。很多人也應該都有經驗,當你睡足了一個飽飽的覺之後,被清晨的第一縷Sunny照醒,那種幸福滿溢的生活,真是令人難忘。

    這是最樸實最簡單的人生道理,如今卻被很多人忘記了。

    高以翔離開粉絲,離開這個世界已經半年多了。他那Sunny般帥氣的模樣在腦中還依舊清晰可見,他那拼命工作,認真生活的樣子更是讓人難以忘懷。

    真的很想替那麼多深愛著他的人問問:那麼累,為什麼不好好休息一下呢?

    高以翔離世的訊息引發“雪崩效應”,除了很多人的扼腕嘆息之外,於正的微博可謂一語中的,細品之下很是有道理,他說:娛樂圈的工作量之大,外人絕對無法想象。

    於正說的似乎沒錯。有時候娛樂圈裡的俊男美女那麼多,競爭的激烈程度也是難以想象,一旦有人紅了,誰不想借機猛撈一把,然後賺到後半輩子都花不完的錢。

    可梅娘還是想奉勸各位演員和已到中年的人一句,錢是掙不完的,身體才是第一位。在休息不好的情況下,耗損體力的工作還是能免則免,畢竟什麼事情也沒有自己的命重要。

    畢淑敏在散文《沒人逼你加班,別為難自己了》中寫道:現代人放棄休息、鄙夷眼淚,他們以為這是不值一提的廢物,如同辦公室裡被粉碎了的過期紙屑。

    將休息從自己的日程表中放逐,其實是一種慢性自殺。

    沒錯。

    休息不是因為貪圖享樂,更不是因為懶惰,而是持續發力後蓄力所需;流眼淚也不是在放縱自己的情感,而是排遣內心的壓力,重新面對生活,清零心靈的必須。

    所以,讓我們在該休息的時候休息,在該流淚的時候哭泣。越聰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3.人生的本質是“享受”

    陶淵明在自祭文中寫道:勤靡餘勞,心有常閒。

    勤奮工作之餘,別忘了給內心找一絲絲的閒暇。

    朱光潛說:“世間有許多過於苦的人,滿身是塵勞,滿腔是雜念,時時刻刻都為環境的需要所驅遣,如機械一般流轉不息,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宰,呆板枯燥,沒有一點生人之趣。”

    放下環境所迫的壓力,放下內心的執念,自顧奮鬥的人啊,真的要停下來,想一想奮鬥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

    亦如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發問:“為什麼生”和“怎麼活”。

    梅娘覺得,這是生命中最難回答的兩個問題,也是我們時刻需要常常思考的問題。

    生命只有一次,若只在忙忙碌碌中消耗氣力,那會不會太過無趣?

    真正聰明的人,是要學會在奮鬥中享受人生,要記得在拼搏的路上看看風景,這樣汗水才不會迷糊了眼睛,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

    當然,享受不是享樂,而是短暫的休息和除錯。據說很多偉大的思想,都是在不經意間產生和完善的,這享受正是孕育靈感的母親。

    曾經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法國大數學家潘嘉賚的事兒。他研究數學上的難題,苦思不得其解後,決定放鬆一下,於是來到街上閒逛,可原來費盡氣力不能解決的難題卻於無意中就輕輕鬆鬆地解決了。

    據心理學家的解釋,有意識作用的工作須得退到潛意識中醞釀一陣,才能著土生根。

    而通常我們在放下一件工作之後,表面上似在休息,而實際上潛意識中那件工作還在進行著。所以,休息和享受並不是在浪費時間。

    所以,請別吝惜休息時光,享受人生的每一刻,奮鬥起來才更有力氣。

    大衛杜夫品牌創始人 季諾 • 大衛杜夫 說過:“享受美好的事物是幸福生活的本質。”真的好有道理。

    正如有人在詩中所寫的:

    天黑了,

    你該放下翅膀,好好休息;

    無論你今天是否已抵達目的站。

    天黑了,

    你該放下手中的工作,好好休息;

    不管你今天的任務是否完成。

    做個聰明的人,會奮鬥,也會享受。

    做個智慧的人,懂忙碌,更懂休息。

    人到中年,我勸你別太拼,因為生命的本質是“享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郵輪遊會暈得厲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