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瞎掰老故事
-
2 # 小然和雷哥說歷史
首先,道光選接班人的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清朝皇位繼承製度下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談起道光的秘密立儲制度,首先得歸因於雍正,這是因為秘密立儲制度是非公開得選擇皇帝心目中最為理想的繼承人,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避免康熙朝的九子奪嫡事件的發生,減少不必要的嫡長子繼承製度下發生的黨爭和變亂。另一方面,秘密立儲制度可以使各皇子處在一種非常公平的環境下競爭,誰也不知道誰能當上皇帝,而是必須透過自己的後天努力博得父皇們的青睞,這一制度從一定層面上來說唯才是舉不避親。所以,秘密立儲制是道光選咸豐作為接班人的前提條件。
道光皇帝之前有過皇長子名叫奕瑋,只不過因為說了一句忤逆的話被道光聽到後非常生氣,被踹下體後由於驚嚇過度,不久就去世了。可以看出,道光教育皇子還是非常嚴格要求的,這是因為清朝是以孝治理天下,終清一朝,雖然有能力平庸的君主,但就個人行為來看,絕對沒有發生過殺父篡位的事情,所以,奕瑋的死可以說是他咎由自取,但也使道光很長時間沒有兒子,直到1831年咸豐的出生才使道光從喪子的悲痛中走過來,而且咸豐很辛運雖然排行老四,但比他年長的都先他而死,咸豐稱為唯一的皇長子,這使咸豐即位的可能大大提升,也是他最終被確定為接班人的客觀因素。
第三,秘密立儲制度下,皇帝舉賢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具有優勢。在道光長大成人的兒子中,只有咸豐和未來的恭親王最有可能當皇帝。雖然恭親王才識淵博,隨機應變的能力較強,而咸豐口吃笨拙,並且臉上長過麻子還跛腳,但他透過藏拙示孝的方式來博得道光的青睞。咸豐雖然在狩獵場上一無所獲,但他的那句“不忍傷生以幹天合”的話最終以仁孝著稱,並作為道光的下一任接班人得以確立,孝字當頭,這是主觀因素。。
我認為咸豐當上皇帝可以說是秘密立儲制度下的一個缺憾,首先秘密立儲制度要處於皇帝的公心,,帝國的接班人要德才兼備,而不僅僅要舉賢。其次,秘密立儲制度下要有接班人養成制度,皇帝透過秘密得培養未來的皇帝以提升他未來治國理政大能力,這很重要,但道光卻缺少這樣的意識來培養咸豐,導致咸豐理政能力有限,隨機應變不足,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以及火燒圓明園,可是說是對他的那一句“不忍傷生以幹天合”的反諷了。
-
3 # 史海甄客百曉生
一、客觀因素
1、歷史背景:
首先需要提到的是清朝的建儲制度,經歷了多種方式的演變,最終在雍正朝開始,為了避免康熙朝“九子奪嫡”的再度發生,形成了“密建皇儲”之方式,皇帝親書屬意的未來儲君名單,一式兩份,一份近身攜帶,另一份置於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只有在皇帝駕崩之後再由輔政大臣將兩份諭旨同時公開。
道光劇照
雖然這種方式摒棄了華夏幾千年來的“立嫡立長”的傳統繼承方式,唯才是舉。但好處卻是非常多的:在皇帝在世之時,一方面可以避免諸皇子儘早形成各自勢力,另一方面諸皇子也不知道到底誰會繼承大統,與其胡亂臆測不如公平競爭,從而形成了皇子之間的良性競爭。這種制度自雍正開始,一直沿用了四代(雍正、乾隆、嘉慶、道光)。
2、道光諸子狀況:
歷史背景說完,就說到了具體道光的諸皇子情況。終道光一生,雖然有後妃二十多人,但最終只有九位皇子,而且皇長子奕緯於1831年(道光十一年)早逝,次子奕綱、三子奕繼相繼夭折,五子奕誴性格頑劣,且於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正月過繼給自己的三弟綿愷為嗣,剩下的諸位皇子之中,七八九三位皇子年齡尚幼,只有四子奕詝、六子奕訢能入道光之眼。
奕訢劇照
那麼問題來了,大家肯定發現,道光為何在很晚的時候才想起立儲一事?沒錯,這也正是道光的特點之一——過於謹慎。眾所周知,道光是出了名的勤儉,連自己的衣服都是補丁落補丁,但想不到的是在立儲之事上,他竟然與先祖雍正、父親嘉慶繼位之初就立儲君所不同,直到自己65歲之時才正兒八經想到立儲一事。而這時,只有四子、六子二人能進入候選之列。
皇四子奕詝,生母為道光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而且在1846年之時,隨著前面三位皇子的相繼離世,奕詝已然成為“嫡長”兼備之人,而且打小奕詝也以性格溫文爾雅而著稱;再看六子奕訢,生母也不簡單,是道光朝寵妃,時為靜皇貴妃的博爾濟吉特氏。奕訢雖為庶出,但由於是寵妃之子,並且自身文武俱佳,所以同樣受到道光的喜愛。
咸豐劇照
整體來看,奕詝雖然“長且賢”,但自雍正開始,奉行的是“唯才是舉”,而在才學方面雖然咸豐也還說得過去,但較之奕訢則相距甚遠,而且奕詝還因騎馬不慎摔傷腿導致跛腳,所以,種種跡象看來,好像奕訢更勝一籌。實則不然,我們從主觀因素再觀之。
二、主觀因素
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長且賢,欲付大業,猶未決。會校獵南苑,諸皇子皆從,恭親王奕獲禽最多,文宗未發一矢,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宣宗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受田輔導之力也。1、名師指導
主觀因素的第一點,得益於奕詝名師的悉心指導。奕詝之師,便是出自山東書香世家的杜受田。自奕詝六歲時,杜受田便奉道光帝之命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教導,當然也包含為人為子處世之道。
杜受田畫像
杜受田深知若憑真材實料,自己的愛徒必然不是奕訢的對手,所以只能從其他角度來為其爭取道光的更多看重。恰巧,道光進行了一次諸皇子狩獵比試,杜受田藉此機會,告誡奕詝一隻獵物也別打,待到奕訢獵物滿滿看似勝券在望之時,道光望著自己這位嫡子一無所獲,大失所望地問其為何,奕詝以恩師教授的“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對答,道光果然大喜過望,連贊其“此真帝者之言”,杜受田的深謀遠慮可見一斑,而奕詝也因有此名師而成功逆襲。
2、仁孝至重,最終打動道光
當然,一次狩獵並不能使道光真正放心將大清江山交於奕詝。最終的考察終於在1846年發生了,深知並無多少歲月的65歲道光將二人召至近前,問二人對於治國有何良策,六子奕訢興高采烈地對答如流,四子奕詝卻在那裡俯首抽泣,問之答曰:“惟願皇阿瑪早日康復”,以仁孝再一次將道光深深感動,沒過多久,這位平日看起來較奕訢差很遠的嫡長子,被道光親書寫在了立儲詔書之上,至此,奕詝的儲君之位正式確定無虞。
杜受田雕像
小結:
由於自雍正開始的密建皇儲之法,立儲唯才是舉的核心觀點讓奕詝處在非常劣勢的地位,但最終在父親道光遲遲未決的有利條件下,給予咸豐更多的準備時間,又有遠見卓識的恩師杜受田的指導,頻打感情牌的奕詝最終打動了道光,也使其堅定了立自己為儲君的決心。由此可見,咸豐的成功,天時地利人和兼有,實乃缺一不可。
當然,在奕詝繼位之後,沒有了父親的約束、恩師杜受田也於1852年(咸豐二年)去世,缺乏恩師的指點,咸豐漸漸開始放鬆起來,將自己承諾的諸多種種拋之腦後,最終清朝在其帶領下,衰落速度更為加劇,當然,這是後話了。
回覆列表
道光皇帝共有9個兒子:他立儲時,長子奕緯(已死)、二子奕綱(已死)、三子奕繼(已死)、四子奕詝(16歲)、五子奕誴(16歲,出繼)、六子奕訢(15歲)、七子奕譞(5歲)、八子奕詥(3歲)、九子奕譓(2歲),其中奕緯、奕綱、奕繼早逝,奕誴又過繼給了惇親王綿愷。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已是65歲的老人,這年奕詝16歲,奕訢15歲,其餘的兒子都是5歲以下的孩子。這就意味著有條件、有能力競爭帝位者,只有他們兩兄弟。
奕訢雖然聰敏,但咸豐帝奕詝有個好師傅杜受田,他讓咸豐揚長避短,以仁義和敦厚取得了道光歡心。後來道光傳位給咸豐,可惜他只活了三十一歲。奕訢和慈禧太后聯手取得了政權,史稱辛酉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