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順其自然65491946
-
2 # 齊記
少了“道”字和正常人一樣。
皇帝用膳,酒不過三巡,菜不過五味。半斤八兩而已,超過了就是個飯桶。
-
3 # 梁思文
皇帝飲食,概括為“多”“精”“貴”。歷朝歷代皇帝飲食皆有不同,今天我們來看看離我們最近的朝代清朝皇帝的飲食。
關於皇帝一頓吃多少樣菜,其實民間傳說非常的多,最長傳的就是清朝的滿漢全席108樣菜,但是著實想一想皇帝一頓即使每樣點一下,也哪裡有精力嘗那麼多菜,慈禧太后也沒有達到那麼多類,所以滿漢全席108道菜譜全為後來民間大眾和商家自己杜撰出來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著作中有提到皇帝的飲食,像《實錄》、《起居錄》等都會有詳細記載。
看看清宮的《膳底檔》裡面所記載的:
卯初二刻,請駕伺候,冰糖燉燕窩一品,用春壽寶蓋鍾蓋。 卯正一刻,養心殿東暖閣進早膳,用填漆花膳桌擺: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一品,酒燉肉燉豆腐一品(五福琺琅碗),清蒸鴨子糊豬肉鹿尾攢盤一品,竹節卷小饅首一品(黃盤),舒妃、穎妃、愉妃、豫妃進菜四品,餑餑二品,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琺琅銀碟小菜四品···
有冰糖燉燕窩一品,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一品,酒燉肉燉豆腐一品(五福琺琅碗),清蒸鴨子糊豬肉鹿尾攢盤一品,竹節卷小饅首一品(黃盤)···
再看看皇帝的晚宴,皇帝在重華宮正誼明道東暖閣進晚膳,所擺的食品有:
1、燕窩雞絲香蕈絲火燻絲白菜絲鑲平安果一品(紅潮水碗),
2、三仙一品,
3、燕窩鴨子火燻片鑲管子、白菜鑲雞翅肚子香蕈(合此二品,張安官造),
4、肥雞白菜一品(此二品五福大琺琅碗),
5、燉吊子一品,蘇膾一品,託湯爛鴨子一品,野雞絲酸菜絲一品(此四品銅胎琺琅碗),芽韭炒鹿脯絲(四號黃碗)、燒狍子、鍋塌雞晾羊肉攢盤一品,
祭祀豬羊肉一品(此二品銀盤),
6、糗餌粉粢一品(銀碗),
7、烤祭神糕一品(銀盤),酥油豆麵一品(銀碗),蜂蜜一品(紫龍碟)豆泥拉拉一品(二號金碗),小菜一品(琺琅葵花盒),南小菜一品,菠菜一品,桂花蘿蔔一品(此三品,五福捧壽銅胎琺琅碟)。匙、箸、手布。”
但其實皇帝真正這麼多彩排都拿上來,他實際是吃不上幾樣的,更多的只是擺擺樣子。
還有相傳後來太監看到每次皇帝都只吃這麼幾樣,為了貪汙錢財,就把皇帝愛吃的幾樣用真菜呈上,其它皇帝平時從來不碰的都改成了用蠟做成的假菜每次都原封不動的呈上,這樣節約的錢就落入了太監腰帶。但是沒想到是有一次皇帝偏偏點了一樣從來沒吃過的菜要太監呈上來嚐嚐,由於是蠟做的所以太監急得滿頭大汗,還好皇帝身旁得寵的太監給皇帝說那道菜冷了已經失去了原本的鮮味,讓太監快去御膳房熱一熱再端上來,結果過了一會兒皇帝就忘記那道菜了,這才化險為夷。
-
4 # 大蠍子王
皇帝是個動腦筋的人,很少幹力氣活。估計只是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喜歡騎馬打獵旅遊,他倆能多吃幾兩飯和菜。大多數的皇帝都是小肚量,吃不了多少飯和菜。
據說,清帝們都喜歡吃滿漢全席。菜一道又一道,做了不少,但是,皇帝沒吃幾口,就撤下給妃子丶太監或廚子們吃了。
俺小時聽老人說,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時,最喜歡吃"爆炒龍骨"。所謂的爆炒龍骨,就是把豬耳朵的兩面的皮和肉剔除,只要中間薄薄的脆骨,然後把這層薄薄白白的脆骨切成細絲加些蔥姜芹菜絲爆炒一下,即可。不知真假,俺寫出來,僅供好吃者參考。
-
5 # 本草百曉生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破北京,慈禧帶著光緒一眾隨行人員,出西直門。西逃至山西太原,一路喝冷水,啃饅頭吃窩頭,此時的慈禧最懷念的應是壽膳房的伙食。
壽膳房在宮裡是個大機關,大約有三百多人,一百多個爐灶,爐灶都排成號,規矩非常嚴,一個爐灶有三個人:一是掌勺的,二是配菜的,三是打雜的。這裡配菜最主要,打雜的對各種菜,各種原料必須認真挑選。平時閒雜人等絕進不了壽膳房,哪個菜是哪個人洗的,哪個人配的,哪個人炒的,白紙黑字都記得清清楚楚,將來怪罪下來,或是受誇獎,要賞罰分明,有個著落。
宮裡作息時間都有明確的規定:春夏秋冬,五點至六點起床,七點以前得梳洗完畢,皇帝也得九點到十點就寢。白天十一點至一點必須午睡。
作息時間固定,吃飯時間自然固定。中午傳膳大多在十點半前後,晚膳在五點前後,下午茶約在兩點,宵夜約在七點以前,時間安排是風雨不誤的。
至於具體到哪個點,得有慈禧或皇上的口諭才行,誰也不能替他們安排傳膳。宮裡一聽到“傳膳”的口諭,裡裡外外一起行動,慈禧用膳經常在體和殿東兩間內,外間由南向北擺兩個桌子,中間有個膳桌,慈禧坐東向西,往來上菜的人,走體和殿南門。
等菜在桌上全部擺齊,一般是一百二十多道菜,侍膳的老太監喊一聲“膳齊”,慈禧方才入座,這時她用眼看哪一個菜,侍膳的太監就把菜往慈禧身邊挪,用羹匙給慈禧舀進碟裡,如果慈禧嚐了一口說了一句“這菜,還不錯!”,就用匙舀一次,跟著侍膳的老太監就把這個往下撤,不能再舀第三匙,假如她硬要第三匙,站在旁邊的四個太監中為首的那個就要發話,喊一聲“撤”,這菜十天半月都不能露面,這是老太監在執行家法,即便是慈禧也得服從家法!
這還是紫禁城裡太后,皇上平時用餐,若趕上喜慶大典,那個排場可就大了。
比如大年初一的晚膳,可謂是天字第一號筵席。
年初一的晚膳要擺三桌同樣的菜,天一桌擺在最東頭,地一桌擺在盡西頭,人一桌擺在中間,這一桌是慈禧獨佔。隨著一聲”傳膳“,在外面廊廡下的四個老太監,穿著公服,戴著頂戴按著品級,魚貫地排著隊,恭恭敬敬順著臺階上來,進宮門,向上請跪安,然後在四角站好,這四個老太監不是普通的太監,都在先朝有過功,他們平時不當差,由宮裡供養起來,其中有伺候過道光皇帝的書童;有幫咸豐穿壽衣,宮裡管這四個給慈禧站堂的,叫四大金剛,這天侍奉過先朝皇帝的人來伺候慈禧,表示一派正統相承。
李蓮英貼在宮門口站著,喜氣洋洋。此時他最為得意,指揮人往三個桌子獻菜,絲毫不能錯亂。宮門口外上菜的太監,按照品級排列好,不算李,由宮門口的門坎算起,到壽膳房的門坎止,不多不少整整五百個,都穿一律嶄新的寧綢袍,粉白底的靴子,新剃的頭,透者精氣神。院子裡燈光通明,500太監前每隔五步一盞燈籠,像一條火龍一樣,直通到壽膳房,宮裡人稱”四金剛伺候西天太后老佛爺歡宴瑤池“。
上的菜分三大類:一是應節的吉祥菜,像壽比南山、吉祥如意、江山一統等。第二類是貢品菜,如熊掌、飛龍(鳥名,產自長白山)、鹿脯、龍蝦、酒蟹等;第三類是按節日膳譜做的例菜,比如餃子。
最後一道菜,非常重要,禮儀也非常隆重,端菜的大太監,要雙膝下跪,把這道菜捧在頭頂上,其實這是一盤隔年的煮凍餃子,東北叫煮餑餑,是滿人入關以前過年的傳統食物。
回覆列表
不知你說的是那個朝代的皇帝?從一些古書中可以瞭解一二。宋元以前的皇帝主要是以肉食為主。雞鴨牛羊魚等。至於蔬菜嗎,當時有什麼蔬菜就吃什麼,明朝亦是如此。朱元璋出身平民,不會太奢侈。頂多再加上一道燒鵝就可以了。而清朝的皇帝吃東西是很排場的,這個朝代離我們比較近。電視劇多,書上記載也多。皇帝一頓飯要幾十上百種食物。但皇帝的食慾不振,大部分都是看看而已。倒是便宜了下屬。一飽口福。慈禧太后的食物也很豐盛,聽說有一百多道菜。但也是淺償得之就飽了。一個老女人能吃多少,還是便宜了那些下屬和她身邊的人。現在有不少的問題都是古代人如何如何。現代人怎麼會知道呢?都是胡說八道,胡亂猜測。沒什麼實際意義。還不如多提些現代的問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