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珏拍臨沂
-
2 # 薇健康
健康先知:糖尿病人,其實是所有人在購買預包裝食品時都要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同屬於預包裝食品食品標籤的範疇。配料表是預包裝食品標籤的一項主要內容,標示各種原料、輔料和食品新增劑的名稱。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配料表中所列各種原料要按照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某種成分排名越靠前,表明食品中含此成分越多。營養成分表是預包裝食品強制標註的,包括四種營養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佔營養素參考值(NRV)百分比。其中,“4”是指核心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1”是指能量。糖尿病人、其實所有人在購買預包裝食品時都要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糖尿病患者選擇預包裝食品一方面要看配料表中是否含糖,例如白砂糖、葡萄糖漿、麥芽糖等,通常無糖食品僅是指不含有白砂糖,但可能含有其他糖或糖的替代品(甜味劑),另外一方面要看營養成分表中能量、碳水化合物,要儘量選擇低的。
普通酸奶配料表中含糖,但因其非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故營養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並不會高,而無糖餅乾雖然配料表中顯示不含糖,但餅乾本就是碳水化合物,故營養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會高。
-
3 # 糖人健康網
就拿酸奶的營養成分表舉例,如下圖所示的某款酸奶,其每100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為10.4克,也就是說它的含糖量是10.4%。再看它的能量,每100克為352千焦,接近於一碗白米飯的熱量了。所以,喝酸奶時一定要把它的熱量算在當日總熱量內。
當然,有的糖友可能還會看一下營養成分表,看有沒有新增白糖、葡萄糖漿、麥芽糊精、砂糖等,這種習慣也是很好的。但是,即便食物中添加了這些糖類物質,也有的新增多,有的新增少,透過配料表是看不出具體的新增量的。而且一種食物的升糖速度,絕不是僅看新增物就能確定的。因為有的食物成分嘗不出甜味,很多人也不認為它是糖,比如玉米粉、小麥粉,升糖速度都是很快的。
建議,糖友們直接看營養成分表表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這樣能知道這種食物的含糖量,估算出它的升糖速度。其實,最簡單保險的方法就是,吃一種食物的前後測一下血糖,如果血糖變化很明顯,那就說明這種食品的升糖速度很快,不適合吃。測血糖還能幫助糖友估算好食用量,更加合理的選擇食物。
-
4 # 穎食營養
營養成分表能知道營養價值有多高!
糖尿病人在選購產品時,要看營養成分表,尤其得注意其中的碳水化合物的量,通俗來講就是糖,會影響食用該食物後血糖的水平。選購時要購買碳水化合物稍低些的食物,與同類食品相比。此外,也要注意鈉的含量,會影響血壓。
配料表能判斷該產品到底有沒有真材實料!
配料表的排布,是根據含量的高低依次排序的,量最高在第一位,以此類推,含量越來越少。另外還得注意配料表裡有沒有蔗糖、果葡糖漿等字眼,若有,則不選擇。總之,配料表,營養成分表都要看。產品名稱,保質期,生產日期,也要看,否則有可能就買了假冒產品。
-
5 # vivi營養師吃啥
這個問題特別好,所以不請自來啦,感謝提問。
雖說很難透過外表去發現人的內在,但在食品界,我們卻可以透過外包裝看清它的內在,因此讀懂標籤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而“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就是最重要的兩項內容。至於到底看哪個,我的建議是:都要看,因為它們能相互補充彼此的不足,否則國家也沒必要強制兩個都列出來,對吧。
“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就好比宏觀和微觀的區別,前者從宏觀上說明產品用了什麼原料;後者,顧名思義體現的是原料中的營養素有哪些、含量以及佔參考攝入量的百分比。所以說,僅僅知道有什麼原料卻不知數量,或者知數量卻不知原料是什麼都不夠全面。
配料表有白糖、但碳水含量不高由於沒看到你說的產品,所以無法判斷其中的碳水是高或低,據我個人的生活經驗,超市的有糖酸奶,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處於7-16克/100克,減掉牛奶本身的乳糖4.5克,額外新增的糖大約在2.5-11.5克之間,2.5克還好,如果是11.5,顯然對於糖尿病是不利的,除非每天只喝一杯(100克),可這樣又達不到健康飲奶量了。
配料表無白糖、碳水含量卻不低就如同您說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很多,白糖只是其中的一個小類,澱粉也是,因此,用麵粉做的餅乾,碳水化合物肯定不低,有些甚至可以與白米飯相比(所以有很多餅乾代餐)。
糖尿病該如何選擇?很多糖友會先(只)看”碳水化合物“含量,其實咱們還可以更全面地考慮:把注意力聚焦到最需要、第一個要看的”能量“,因為總能量控制是首要的,如果總體佈局不對,細節管控得再好還是會出格。建議您分幾步走:
一:看“能量”,然後細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鈉等等各營養素的含量。
①有些產品碳水低、脂肪高,例如上一張圖片,脂肪的NRV達到了42%(意思是吃100克,相當於吃掉了一個2000千卡健康成年人全天攝入量的42%),如果一日三餐又沒有刻意減少油脂,那麼全天攝入量就會妥妥地超標,長此以往,肥胖便會悄然降臨。
②同理,26%的能量幾乎相當於一頓早餐或晚餐。100克餅乾吃起來方便得簡直不要五分鐘、還意猶未盡,得到的卻只有三大宏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幾乎沒有,而正餐當中有主食、有蔬菜、有肉魚,宏量、微量營養素盡入口中;
二:看配料表:前三位是真正的食材、還是輔料(糖、新增劑等)?三:理性對待”粗糧“、”無糖“等誘人字眼,粗糧產品為了避免原本的粗糙口感,通常需要加很多油脂讓它變得香脆;無糖不代表低脂肪、更不代表健康。
誠然,分析的時候需要客觀,但這並不意味著建議大家絕對地遠離、只要心中有桿秤(學會看標籤)、不小瞧它們對身體的影響,做到以平常心、理性對待,吃一點又何妨呢。
這個問題困擾我好久了,比如說兩個食品,其中一個配料表中說明含有白糖或者葡萄糖漿但是營養表中卻說明這個食物的碳水含量不高,比如說酸奶。
另一種是無糖食品配料表中沒有使用白糖或葡萄糖漿,但是看營養表就會發現他的碳水含量真心不低。比如說無糖餅乾。
我們都知道碳水其實就是廣義上得糖,攝入過多在人體就會轉化為糖分提高血糖。
那麼糖尿病人到底該如何選擇。到底是看營養表又或者是配料表,來判斷這個食物是不是適合自己?
回覆列表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和鈉”這四種核心營養素的含量和營養素參考值(Nutrition Reference Values,NRV%)。
這些均是糖尿病患者在購買食品時一定要學會看並且要看懂的核心資訊。
剛拍了一個照片,一起看一下。
眾所周知,長期食用高鹽食物,會加大患有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減脂人群來說,攝入過多的鈉也並非好事,過多的鈉會影響體內電解質平衡,造成水腫。
通常,你看營養成分表上標出的鈉含量高出30%就得注意了,要少吃。
除了營養成分表,配料表也一定需要多多注意。
配料表小訣竅:
配料表是按照“食物用料量遞減”的原則來標示的,也就是說,在配料表最前面的一定是含量最多的,後面依次遞減。在最前面的通常是食物主料,後面是輔料,調味料、各種新增劑。說到新增劑,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糖尿病患者可利用這一規則選擇食品。
如燕麥A的配料表表述為:燕麥、米粉、蔗糖、麥芽糊精、核桃、植物油;
燕麥B的配料表表述為:米粉、蔗糖、麥芽糊精、燕麥、核桃、氫化植物油。
根據配料表排序原則,肯定燕麥A中的燕麥含量高於燕麥B,其營養價值更高,更適於糖尿病患者選購。
食品新增劑種類很多,會標註出來在市面上銷售就說明該商品是符合國家要求的。然而問題就在於,你攝入量到底有多少。比如吃一包含有亞硝酸鹽(防腐劑)的吃的,並不會過量。可你一下吃了好幾包,這一下就超標了。
無論吃什麼,學會看食品包裝上的各種資訊,更要注意攝入量。
在配料表中,糖尿病患者應注意反式脂肪。部分氫化大豆油、部分氫化棕櫚油、植脂末、精煉植物油、起酥油、酥油都是反式脂肪的代名詞。
在配料表中,如發現上述詞語,糖尿病患者要謹慎購買。
對於無蔗糖食品,更應警惕,有時無蔗糖食品中雖不含蔗糖,但卻含有葡萄糖、麥芽糖、麥芽糊精等,還有的含有反式脂肪酸,而它們對血糖的影響不會比蔗糖小。
所以要結合兩者一起看,然後注重的是每日每次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