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軒春秋

    劉邦從起義到西漢的建立,蕭何一直是他身邊最重要的後勤部長。在項羽分封劉邦漢王之後,蕭何就協助漢王劉邦鎮守漢中。在劉邦征戰西楚霸王的時候,他為劉邦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草供應以及人員補充的支援。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有他蕭何在,劉邦就不需要為糧草和人員所擔心。

    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蕭何被定位為丞相之位,實際上為總後勤部長,他總理和督辦軍隊的糧草後勤供給。蕭何最大的功勞就是開發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巴蜀(四川和重慶),把巴蜀開發為後勤基地,生產稻米小米等各種糧食。然後收徵糧草,士兵,負責劉邦總的後勤保障之事,支援前線。

    劉邦東進和項羽打仗的時候,蕭何他坐鎮後方,運送糧草供應軍隊,是劉邦的強大後盾。劉邦幾次仗打下來總有一些士兵做逃兵或犧牲,蕭何就動員青壯年參軍,補足漢軍的缺額士兵,他還帶頭把蕭家50多名青壯年送上戰場。為劉邦打天下立下蓋世功勞。

    劉邦打下天下後論功行賞,他給蕭何功勞記第一,官拜宰相。你能說出蕭何為什麼把家族青年送到戰場嗎?

  • 2 # 那年3282

    任何歷史人物都必須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才能有所作為,既所謂的時勢造英雄。

    蕭何在劉邦的陣營裡的功績可以分為這幾點:救了劉邦,推舉劉邦,推薦人才,組織根據地發展。要回答問題前,有些關係必須要說清楚的。因為有了救劉邦和推舉劉邦,所以劉邦是非常信任蕭何的,這是蕭何能在後方發展的權力來源和基礎。劉邦生性多疑,一生中能信任的人不多,蕭何便是其中之一。

    劉邦前線打仗,蕭何坐鎮關中。關中當時已經給打的破爛不堪了,燒的燒,殺的殺,生產幾乎被迫停止。蕭何來到關中後,第一步便是安撫人心,恢復正常的社會次序,使逃散的民眾回來,任何時候人都是最主要的資源。第二步給田地,農民有了田地,有了安全,心就不慌了,正常的農業生產和初級的手工業開始進行。把以前皇家的皇苑和貴族田地給了農民,讓無田者變成有產者,這幫農民就變成了劉邦的鐵桿支持者了。第三步建立政權機構,有了合理合法的政權機構後,對地方的統治加深了,有了組織機構,諸如修水利修城牆等才有可能。第四步,鼓勵農業生產,對生產大戶強戶不吝獎勵,甚至有爵位獎勵。對偷懶耍滑者進行處罰。第五步,團結地方有威望有德的人,給於一定的權力,輔佐官府管理。中國古時就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足以證明鄉老制度的強大。經過這一系列的措施,關中生產很快就恢復,當時的關中是全天下最富饒人口最密集生產技術最先進的地區,這為後來劉邦打敗項羽奠定了基礎。

    華人都知道項羽勇冠三軍,打仗非常厲害,他麾下計程車兵多為江東子弟兵,作戰勇猛,悍不畏死,都是百戰餘生計程車兵。而劉邦這邊了,任何戰將在項羽這霸王面前都是弱雞,士兵是剛從田裡爬上來的農民,短暫的訓練後就上戰場,結果怎樣可想而知,劉邦經常是帶著幾十號跑掉的,甚至老婆老爸都保不住,跑到後來都有經驗了,一人雙騎。這時就看到蕭何的作用了,每次大敗後,關中的補充部隊就過來了,甚至還沒等劉邦大敗,補充的人員就已經在路上了,估計蕭何也猜到劉邦這次還是打不過項羽。一連打了好幾年,再厲害的部隊也經不住消耗呀!公元前203年,劉邦軍在韓信的指揮下,終於打了個勝仗,天下一統。

    其實自古以來,直到今天,後勤保障一直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良好的後勤,天下無敵的部隊也得掛,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蕭何作用不能不說是巨大的。

  • 3 # 識小錄

    蕭何這個人在劉邦能夠打敗項羽的過程中,是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的。蕭何的作用並非直接體現在軍事上,他未必能夠如韓信一般領兵作戰,也未必能夠像張良一樣屢出奇謀,蕭何最重要的貢獻,在於他保證了劉邦大軍的後勤供給以及兵源。

    《史記·蕭相國世家》載: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意思就是說,在劉邦攻入咸陽以後,部下的將領們都紛紛去收藏了金銀財帛的地方大肆搜刮,而唯獨蕭何沒有,蕭何先入收藏國家文書律令的地方,將這些資料蒐集起來。這些文書律令有什麼作用呢?作用大了去了。比如說我們今天湖北省GDP多少,財政收入多少,財政支出多少,湖北省的人口數量有多少,戶口數有多少,這些大大小小的情況,都要上報到中央那裡。不僅湖北,全國三十四個省市都要如此。這樣中央才能掌握各省的詳細情況,統籌全域性。而蕭何所掌握的,就是這些資訊。這些資訊是秦帝國運轉的最為關鍵與有用的資訊,有了這些資訊,蕭何對全國哪裡有關塞,戶口有多少,哪些地方經濟發達哪些地方經濟落後,百姓們所疾苦的地方,都有了非常清晰的瞭解,這無疑就相當於直接掌握了帝國各方面最為關鍵的資訊。有了這些資訊,蕭何才能夠更好地統籌規劃。在他的照應下,劉邦東出滎陽和項羽打仗,也才能夠沒有後顧之憂。可以說,蕭何在漢初的功勞,不亞於劉邦麾下任何一人。

  • 4 # 歷史寶藏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蕭何。蕭何在劉邦集團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究竟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這是一段值得回顧的歷史。

    蕭何生於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追隨劉邦前曾為沛縣主吏掾,就是一個管理群吏進退之吏。這說明蕭何在那個年代是讀書懂文之人,有言蕭何好讀書而善思考,對歷代典章律令頗有研究。這為其之後輔佐劉邦打下了基礎。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天下始亂,蕭何吞鬮力舉劉邦為沛令,從此蕭何憑擁立之功,成為劉邦集團的重要人物。

    蕭何很早就展現出其善於管理之能力。

    劉邦一夥人攻下咸陽後,突然變成暴發戶的膨脹感考驗著劉氏集團的每個領導。

    班固在《漢書·蕭何曹參傳》中記載:“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

    在眾人皆去搶金銀美女時,蕭何趕快去將秦朝的律令文書、賦冊地圖一掃而空。掌握了這些,天下山川人口賦稅收入均在胸中,這才是奪天下之利器。

    公元前206年,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此時的蕭何,坐鎮巴蜀天府之國,安民收稅,供給軍糧,幫助劉邦奪得三秦重地。

    第二年,公元前205年,劉邦與項羽麓戰於中原,項羽憑藉其軍事天賦,屢破漢軍。這時的蕭何,鎮守關中,前線缺糧,就徵集糧餉發往前線,前方需兵,就徵發兵丁開往前線。就這樣,源源不斷的後勤保障,幫助劉邦一步步扭轉敗局,取得最後的勝利。

    可以想見,在無數個前線告急的夜晚,蕭何看著地圖,查著賦役糧冊,竭盡全力為前線源源不斷輸送後勤物資。

    劉邦如何不感激這樣的良臣?

    正如劉邦親口所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記·高祖本紀》)

    《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

    最終蕭何號稱“開國第一侯”。

    至於如何籌劃後勤供應和組織大後方管理這麼細的問題,恐怕漢代史料難以詳盡,但是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

    一,蕭何愛民如子,善於安撫百姓。正如司馬遷所言“楚人圍我滎陽,相守三年;蕭何填撫山西,推計踵兵,給糧食不絕,使百姓愛漢,不樂為楚。”若非如此,便不可能在戰事頻仍時期保證前線及時的糧餉兵員補充。

    二,蕭何定是小心翼翼掌握和劉邦之間的微妙關係。在聲高震主和為臣效君之間反覆權衡,甚至為了避嫌,故意做一些敗壞名聲的醜事,以此打消劉邦的懷疑。

    伴君如伴虎,能最終成為“開國第一侯”,並得善終,蕭何當真是胸懷治國安民之才,同時深諳為臣之道。

    蕭相國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沒有德雲社支援,岳雲鵬和張雲雷誰會在相聲界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