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囉嗦育兒

    其實不需要太刻意的,我們父母會隨著孩子的成長很自然的去“迎合他”,去教育他,去給他需要的。

    如果非要說怎麼去愛他,我覺得那就是更多的關注更多的瞭解和更多的去交流。不同階段孩子的能力不同,父母要去關注自己的孩子,去了解他的興趣愛好,瞭解他的優缺點,幫助孩子更優秀的成長。

    多和孩子交流。每個階段交流方式不同,但只要父母盡力去做,用心在做,孩子都是能感受到父母的愛的。並且經常交流,父母自己也能感受到親子之間的快樂,孩子就更不用說了,而這種快樂,能帶給孩子自信,帶給孩子安全感,能讓孩子更積極。

  • 2 # 果媽原來是高老師呀

    從出生到成年,每個階段對於人的成長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從我們長期從事心理諮詢和工作坊所接觸的個案來看,成年時期所呈現出的狀況大概可以往前追溯到青春期甚至更早期也就是嬰幼兒時期。下面就讓我們分階段來看看一看,不同階段孩子的特點,看看在不同的階段我們如何來“愛”孩子。

    0-3歲對於孩子來說,它是經歷與母體分離,學會適應這個世界的最初階段。這個階段有幾點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孩子的生存能力的培養,吃喝拉撒,比如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例如睡覺,吃飯,穿衣服等等,再比如安全感的建立,這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0-3歲的寶寶基本都是在和父母在一起,或者和養育者長期在一起,這裡所說的養育者比如祖父母輩或者是保姆。

    新生命來到世間,在與母體分離之後,是會存在生存焦慮的。這個不難理解,子宮的溫暖和脫離母體後無論從體感還是從外部環境的衝擊,都會帶來這種焦慮,非常正常。在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可以敏感觀察到孩子的需要並能夠給予足夠的迴應和幫助,可以幫助孩子降低這種生存焦慮,從而增強他們對人的信任。

    這個時期更多的是生理方面的幫忙,比如讓孩子的肺、胃這些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逐步適應脫離母體到世界上所面臨的困難。例如我們在孩子哭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溫柔的語言,輕柔的雙手以及溫暖的懷抱來回應他們,可以說寶貝,你怎麼了,來讓媽媽看看,你是尿了,還是餓了等等。對孩子這部分需求的關注到位,會讓他們產生舒適感,當小嬰兒被照顧的很好的時候,孩子對 養育者的信任必然會增強,這份安全感也就建立起來了。

    就好比我們成年人感受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情感和情誼也是從日常小事中去體會的。

    餵奶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無論母乳還是喝奶粉,都需要餵養著用心去對孩子。比如微笑,比如輕哼旋律,比如溫柔的凝視。

    讓孩子從身體和心理的層面對養育者建立起信任,逐步建立自己的全能感,這是日後自我認知的一個基礎。

    事實上,在嬰兒期觀察的實驗中,被溫柔對待的孩子,在成年之後會更容易和周圍的人相處,對人的信任感也會比較高。

    當家長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的同時,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讓他們嘗試自己去為自己的行為做主和負責,不要覺得他年齡小就去包辦代替,這種安全範圍內的嘗試會增加孩子的信心也就是專業層面全能感的建立與發展。這是孩子能力發展的關鍵。

    0-3歲很重要,從生理到互動都在逐步建立,並且這是一個變化很大很快的階段。這個時期心理能量蓄積的夠不夠對日後每個階段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如果心理能量在最初蓄積不夠,向前發展時渡過每個階段就可能會吃力。

    事實上,我想說,孩子心理發展是父母一直需要跟隨的,雖然我們分了一些年齡段,但這是連續的,重疊的,不是一段一段的。

    也許有朋友會產生焦慮,覺得自己孩子長大了,而在這個階段自己完全沒有做好,沒關係,我們可以在現在的階段邊走邊補。只要我們和孩子在一起,就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這些功課,就算我們做的不夠好,貴在有覺察,能改變。

    作為家長,特別需要清楚的是,我們隨著孩子的成長要逐步往後退,我們在他們的成長中只是輔助角色。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支援,也讓他們嘗試他們可以承受的挫折。雖然我們愛我們的孩子,捨不得他們長大,但我們不得不明確,孩子的成長就是母子不斷分離的過程。

    當孩子被照顧的過於周到的時候,可能在進入社會,比如幼兒園、學校之後,它本該擁有的能力沒有得到發展,會讓他們產生很多的挫敗感。我們都希望孩子有自信,自信的建立就是從“我可以”開始的。

    傳統精神分析說0-6歲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特別是3-6歲正好是孩子在幼兒園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除了前邊繼續完善自己的生活能力外,是人際交往能力建立的關鍵階段。如何處理人際衝突和如何控制情緒,我認為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議題。

    而目前由於社會壓力和很多家長自身的焦慮情緒,給這個時期孩子過早灌輸知識層面的教育,我覺得是一種喧賓奪主。

    我們其實都明白,知識層面的東西在日後任何階段學習都不晚,但是心理成長是有明顯的階段性的,如果錯過,在日後的彌補中會消耗更多的時間和能量。

    孩子在走向社會以後,獨立的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是伴隨一生的,即便我們可以在現在幫他們一些,但在今後漫長的人生路上,所有的關係問題還是需要他們自己去處理完成。因此,擁有這個能力至關重要。我們可能只學一兩門專業知識就可以了,但作為社會動物的人類,人際交往的這門功課是繞不過去的。

    在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慢慢擁有這份能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我所經歷的個案中,很多人成年之後出現人際交往障礙,包括婚姻、友誼,同事關係等等,追溯起來很多都是獨立處理人際交往的體驗缺失造成的。

    在這個階段,除了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外,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們還是需要明確一些邊界問題。擁有邊界,也是良好社會交往能力的體現。

    很多父母,自認為看了很多書,瞭解了很多育兒知識,覺得釋放孩子天性是非常重要的,的確釋放天性是重要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前提的。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擁有這種邊界感,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我們給孩子一些規矩,但是規矩不是死的,同時我們讓孩子釋放,卻有前提是不可以對別人造成困擾和影響的,這都是在日常中我們需要告訴和示範給孩子知道的。

    6-9歲,是小朋友的小學前三年。除了上述的能力繼續發展,父母的陪伴繼續在成長中產生影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一樣可以受用終身。

    6歲開始,孩子應該和父母分房而睡,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這是父母與孩子形式和心理上的又一次分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著急,但是要堅決。我們理解孩子的不習慣和對父母的需要,又要讓他們明白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我個人認為,分房睡之前最好可以和孩子經歷一段分床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與孩子溝通,找到他們的興趣點,將房間佈置成他們想要的樣子,讓他們對新環境有嚮往。

    即使孩子一時之間難以適應獨睡,我們要做的不是著急和呵斥,而是透過交流了解他們的擔心,解除他們的顧慮。孩子是喜歡幻想的,這份幻想讓他們擁有異於成年人的創造力,但有時候的幻想也會影響他們獨處的勇氣,我們要做的依然是理解和陪伴,相信這個階段會很快過去。

    根據現在兒童發育發展的現狀,基本上從10歲開始就逐步進入了青春期。這個階段我們說它是給父母去彌補之前缺失的最後機會。青春期的平穩度過對孩子今後的發展至關重要。

    青春期的孩子依然需要全能感的體驗,他們希望為自己做主。但很多家長這個時候是怕他們走錯路,走彎路,恨不得除了學習以外其他所有事情都幫他們安排好。這種想法和做法一定要轉變。

    青春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這種敏感之下,對於尊重的需求和對於自我能力認可的需求也格外旺盛。父母在這個時候給予孩子必要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我們一定要把安排他們做什麼,變成和他們一起探討商量如何去做。

    如果在之前的幾個階段都不曾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權,那麼這個時期必須要給。

    我接觸過很多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他們苦惱於孩子不聽話,讓幹什麼不幹什麼,可一旦將主動權交到他們手上,又沒了想法,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這種擰巴的現狀,歸根究底是家長在應該培養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時期沒有給予他們機會和有效的引導。

    在不同的階段給孩子充足的愛,會讓一個小生命幸福的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還有一些粉絲不放過肖戰(我是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