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軸攪拌樁主要施工工序:裝置組裝→鑽機就位→灰漿攪拌泵送→鑽進、提鑽
1、裝置組裝
三軸攪拌樁主要分為步履式和履帶式兩種,此種為步履式
水泥罐(儲存水泥)及後臺(攪拌水泥漿),水泥罐的數量和噸位應根據現場每日需求水泥量進行配置,保證水泥量充足
2、定位及調整垂直度
定位線應儘量拉長,避免同一直線多次放控制線,保證樁位平直
掛鉛錘測垂直度
3、攪拌系統及漿液泵送
後臺攪漿系統
三軸配三臺泵機,兩臺泵漿(兩邊孔),一臺泵氣(中間一孔)
4、鑽進及提鑽
各種引數的觀測儀器
二、工藝引數及質量控制
1、水泥量計算
1)計算依據
(1)《型鋼水泥土攪拌牆技術規程》JGJ/T199-2010中4.1.5第三條規定水灰比宜為1.5-2.0。
(2)《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中7.2.6規定水泥漿液水灰比宜為0.6-0.8,同時規定施工應符合《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程》。
(3)《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程》JGJ79-2012中7.3.1第六條規定水灰比可為0.45-0.55。
(4)《湖北省基坑基坑工程技術規程》DB159-2012中6.6.4第三條規定水泥土攪拌樁水灰比宜為1.5-2.0,說明6.6.4中表明:“水灰比越小攪拌樁的強度及防水效能越好。”
2)計算案例
(1)φ850@600,實樁長20米,空樁3.2米,水泥摻量20%,空樁摻量7%,水灰比1.5,土體比重取1.8(沒有特殊要求均按1.8取值)。
(2)根據《型鋼水泥土攪拌牆技術規程》JGJ/T199-2010中條文說明規定:三軸水泥土攪拌樁單幅樁由3 個圓形截面搭接組成。對於首開幅,單幅樁的被攪拌土體體積應為3 個圓形截面面積與深度的乘積;採用套接一孔法連續施工時,後面單幅樁的被攪拌土體,相應為2個圓形截面面積與探度的乘積,圓形相互搭接的部分應重複計算。(有時設計會要求套打的一孔重複計算,那麼每一幅樁都應該按三個圓計算)。我們以規範要求為例,計算如下。
①20m長單根實樁體積:0.425*0.425*3.14*20=11.34m³;
②3.2m長單根空樁體積:0.425*0.425*3.14*3.2=1.81m³;
11.34*2*1800*0.2+1.81*2*1800*0.07=8.6t(標準幅)
11.34*3*1800*0.2+1.81*3*1800*0.07=12.9t(第一幅)
水灰比為1.5,則一次攪拌水泥漿為600kg水泥加900kg水(受攪拌桶容積限制),共需攪拌8.6/0.6=14次水泥(稱之為14盤)。
但是在規範要求及實際生產中,三軸攪拌樁一般為跳幅施工,具體如下圖:
一般施工順序
轉角處及接頭處施工順序
按照正常順序施工則會導致中間後施工一幅樁的水泥含量高於兩邊先施工的兩幅樁,尤其是中間後施工一幅的中間孔水泥量相比於兩邊先施工幅的中間孔水泥量偏高,所以實際生產中一般將兩邊先施工幅水泥量稍微增加(稱之為大幅),中間後施工一幅水泥量稍微減少(稱之為小幅),保證平均每幅水泥樁水泥含量滿足要求,具體以施工實際情況為準。
2、漿量、流量及噴漿壓力
1)噴漿壓力
《湖北省基坑基坑工程技術規程》DB159-2012中8.10.2規定噴漿壓力不宜大於0.8Mpa(沒有國標,僅供參考)。
2)漿量及流量計算
一般水泥攪拌樁成樁要求配置流量計,以保證成樁水泥量的均勻性。具體計算如下:
水泥用量8.6噸,水8.6*1.5=12.9噸
漿液體積(水泥密度取3):8.6/3+12.9=15.8m³=15800L
攪拌時間:下鑽時間取1m/分鐘,提鑽時間取1m/分鐘。總時長為46.4分鐘(關於下鑽及提鑽時間控制在下面具體講述)。
噴漿流量:15800/46.4=340L /分鐘,兩臺漿泵,每臺漿泵的流量應為170L /分鐘。
3、鑽進速度的控制
1)《型鋼水泥土攪拌牆技術規程》JGJ/T199-2010中5.3.2規定下沉宜為0.5-1m/min,提升宜為1-2m/min。
2)《湖北省基坑基坑工程技術規程》DB159-2012中8.10.2規定水泥土攪拌樁下沉宜為0.5-1m/min,提升宜為1-2m/min,環境保護要求較高的情況下沉宜為0.5-0.8m/min,提升宜為<1m/min。
4、現場控制情況
三軸攪拌樁整體施工工藝主要分為兩噴四攪及兩噴兩攪,一般地質條件下水泥量很容易控制,但若是遇到地質條件堅硬的硬土,由於難以下鑽,成樁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水泥量損耗過大,在這種情況下應對泵機流量進行動態調控,成樁速度過慢時應減小泵機流量,待穿越硬質土層後恢復泵機流量,同時,在地質條件較軟的條件下,也要控制下鑽速度在規定的時間範圍內,根據規範下鑽時間反算泵機流量,以保證成樁質量。在20的樁長下時間控制在30-60分鐘左右是比較合理的。
5其他控制要點
1)正式施工前應檢查機械裝置的功能完整性。三軸攪拌樁機應具有工作電流顯示功能,垂直度調整功能,捲揚機無級調速功能。泥漿泵應具有調速功能,且應配備計量裝置和壓力錶,壓力錶的額定功率不應小於2.5MPa。
2)現場應配備水泥漿指標和垂直度檢測儀器,泥漿比重計和鉛錘儀。水泥漿拌制前應對水泥進行檢查,合格後方可使用。施工過程中還應抽查水泥漿比重。
3)導溝開挖前,必須複核開挖線,符合設計要求(導溝主要用於防止水泥漿置換出來的泥漿外溢)。
4)導溝開挖前將原地面壓實、防止塌方。
5)開挖時不得破壞附近結構的相關設施,若距離過近需採取措施保護(如地連牆或鑽孔灌注樁預埋件,包括注漿管、聲測管、測斜管等)。
6)開鑽前,複核鑽頭中心位置,鑽桿中心位置偏差不大於20mm,成樁單樁的樁位偏差不得超過50mm。
7)檢查鑽桿垂直度(預先在鑽桿上掛設鉛錘,用鋼尺測垂直度偏差),要求鑽機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250以內。
8)下沉時速率應該控制在0.5m/min--1m/min之內且保持勻速。鑽進過程中及時檢查鑽桿垂直度,發現有偏差及時糾正,保證樁身垂直度。
9)提鑽時速率控制在1m/min--2m/min,且保持勻速提升,避免提升過快產生孔內負壓導致周邊土體擾動,影響成樁質量。
10)鑽機正常情況下應上下各一次對土體進行噴漿攪拌,對含砂量較大的土層宜在攪拌樁2--3m範圍內上下重複噴漿攪拌一次。
11)開鑽前應事先在鑽桿上做出標記,以便控制樁底標高。要求樁底允許偏差值為+50mm。
12)水泥進場後應對材料進行檢查,合格後方能使用。且現場應配備相應的水泥漿效能指標檢測儀器。
13)水泥漿應按設計配比進行拌制(初攪桶)並透過濾網倒入具有攪拌裝置的貯漿池(復攪桶),防止水泥漿離析。
14)水泥漿拌制後,應對漿液比重進行檢查,比重理論計算式1+(1/(水灰比*3+1)*2)。
15)擱置時間過長導致水泥漿初凝的應作廢槳處理。
16)施工時嚴格控制水泥用量,宜採用流量計進行計量。
17)施工時根據攪拌下沉速率調整噴漿流量,保證樁身水泥參量的均勻性。
18)因故停漿時應在恢復噴漿前將機頭提升或下沉50cm後再噴漿攪拌。
19)搭接間隔時間應控制在24h之內,若超過24h,則應放慢攪拌速度,若無法搭接或搭接質量不良,應作為冷縫記錄,並與設計溝通採取補救措施。常用的冷縫搭接措施如下所示。
三軸攪拌樁主要施工工序:裝置組裝→鑽機就位→灰漿攪拌泵送→鑽進、提鑽
1、裝置組裝
三軸攪拌樁主要分為步履式和履帶式兩種,此種為步履式
水泥罐(儲存水泥)及後臺(攪拌水泥漿),水泥罐的數量和噸位應根據現場每日需求水泥量進行配置,保證水泥量充足
2、定位及調整垂直度
定位線應儘量拉長,避免同一直線多次放控制線,保證樁位平直
掛鉛錘測垂直度
3、攪拌系統及漿液泵送
後臺攪漿系統
三軸配三臺泵機,兩臺泵漿(兩邊孔),一臺泵氣(中間一孔)
4、鑽進及提鑽
各種引數的觀測儀器
二、工藝引數及質量控制
1、水泥量計算
1)計算依據
(1)《型鋼水泥土攪拌牆技術規程》JGJ/T199-2010中4.1.5第三條規定水灰比宜為1.5-2.0。
(2)《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中7.2.6規定水泥漿液水灰比宜為0.6-0.8,同時規定施工應符合《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程》。
(3)《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程》JGJ79-2012中7.3.1第六條規定水灰比可為0.45-0.55。
(4)《湖北省基坑基坑工程技術規程》DB159-2012中6.6.4第三條規定水泥土攪拌樁水灰比宜為1.5-2.0,說明6.6.4中表明:“水灰比越小攪拌樁的強度及防水效能越好。”
2)計算案例
(1)φ850@600,實樁長20米,空樁3.2米,水泥摻量20%,空樁摻量7%,水灰比1.5,土體比重取1.8(沒有特殊要求均按1.8取值)。
(2)根據《型鋼水泥土攪拌牆技術規程》JGJ/T199-2010中條文說明規定:三軸水泥土攪拌樁單幅樁由3 個圓形截面搭接組成。對於首開幅,單幅樁的被攪拌土體體積應為3 個圓形截面面積與深度的乘積;採用套接一孔法連續施工時,後面單幅樁的被攪拌土體,相應為2個圓形截面面積與探度的乘積,圓形相互搭接的部分應重複計算。(有時設計會要求套打的一孔重複計算,那麼每一幅樁都應該按三個圓計算)。我們以規範要求為例,計算如下。
①20m長單根實樁體積:0.425*0.425*3.14*20=11.34m³;
②3.2m長單根空樁體積:0.425*0.425*3.14*3.2=1.81m³;
11.34*2*1800*0.2+1.81*2*1800*0.07=8.6t(標準幅)
11.34*3*1800*0.2+1.81*3*1800*0.07=12.9t(第一幅)
水灰比為1.5,則一次攪拌水泥漿為600kg水泥加900kg水(受攪拌桶容積限制),共需攪拌8.6/0.6=14次水泥(稱之為14盤)。
但是在規範要求及實際生產中,三軸攪拌樁一般為跳幅施工,具體如下圖:
一般施工順序
轉角處及接頭處施工順序
按照正常順序施工則會導致中間後施工一幅樁的水泥含量高於兩邊先施工的兩幅樁,尤其是中間後施工一幅的中間孔水泥量相比於兩邊先施工幅的中間孔水泥量偏高,所以實際生產中一般將兩邊先施工幅水泥量稍微增加(稱之為大幅),中間後施工一幅水泥量稍微減少(稱之為小幅),保證平均每幅水泥樁水泥含量滿足要求,具體以施工實際情況為準。
2、漿量、流量及噴漿壓力
1)噴漿壓力
《湖北省基坑基坑工程技術規程》DB159-2012中8.10.2規定噴漿壓力不宜大於0.8Mpa(沒有國標,僅供參考)。
2)漿量及流量計算
一般水泥攪拌樁成樁要求配置流量計,以保證成樁水泥量的均勻性。具體計算如下:
水泥用量8.6噸,水8.6*1.5=12.9噸
漿液體積(水泥密度取3):8.6/3+12.9=15.8m³=15800L
攪拌時間:下鑽時間取1m/分鐘,提鑽時間取1m/分鐘。總時長為46.4分鐘(關於下鑽及提鑽時間控制在下面具體講述)。
噴漿流量:15800/46.4=340L /分鐘,兩臺漿泵,每臺漿泵的流量應為170L /分鐘。
3、鑽進速度的控制
1)《型鋼水泥土攪拌牆技術規程》JGJ/T199-2010中5.3.2規定下沉宜為0.5-1m/min,提升宜為1-2m/min。
2)《湖北省基坑基坑工程技術規程》DB159-2012中8.10.2規定水泥土攪拌樁下沉宜為0.5-1m/min,提升宜為1-2m/min,環境保護要求較高的情況下沉宜為0.5-0.8m/min,提升宜為<1m/min。
4、現場控制情況
三軸攪拌樁整體施工工藝主要分為兩噴四攪及兩噴兩攪,一般地質條件下水泥量很容易控制,但若是遇到地質條件堅硬的硬土,由於難以下鑽,成樁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水泥量損耗過大,在這種情況下應對泵機流量進行動態調控,成樁速度過慢時應減小泵機流量,待穿越硬質土層後恢復泵機流量,同時,在地質條件較軟的條件下,也要控制下鑽速度在規定的時間範圍內,根據規範下鑽時間反算泵機流量,以保證成樁質量。在20的樁長下時間控制在30-60分鐘左右是比較合理的。
5其他控制要點
1)正式施工前應檢查機械裝置的功能完整性。三軸攪拌樁機應具有工作電流顯示功能,垂直度調整功能,捲揚機無級調速功能。泥漿泵應具有調速功能,且應配備計量裝置和壓力錶,壓力錶的額定功率不應小於2.5MPa。
2)現場應配備水泥漿指標和垂直度檢測儀器,泥漿比重計和鉛錘儀。水泥漿拌制前應對水泥進行檢查,合格後方可使用。施工過程中還應抽查水泥漿比重。
3)導溝開挖前,必須複核開挖線,符合設計要求(導溝主要用於防止水泥漿置換出來的泥漿外溢)。
4)導溝開挖前將原地面壓實、防止塌方。
5)開挖時不得破壞附近結構的相關設施,若距離過近需採取措施保護(如地連牆或鑽孔灌注樁預埋件,包括注漿管、聲測管、測斜管等)。
6)開鑽前,複核鑽頭中心位置,鑽桿中心位置偏差不大於20mm,成樁單樁的樁位偏差不得超過50mm。
7)檢查鑽桿垂直度(預先在鑽桿上掛設鉛錘,用鋼尺測垂直度偏差),要求鑽機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250以內。
8)下沉時速率應該控制在0.5m/min--1m/min之內且保持勻速。鑽進過程中及時檢查鑽桿垂直度,發現有偏差及時糾正,保證樁身垂直度。
9)提鑽時速率控制在1m/min--2m/min,且保持勻速提升,避免提升過快產生孔內負壓導致周邊土體擾動,影響成樁質量。
10)鑽機正常情況下應上下各一次對土體進行噴漿攪拌,對含砂量較大的土層宜在攪拌樁2--3m範圍內上下重複噴漿攪拌一次。
11)開鑽前應事先在鑽桿上做出標記,以便控制樁底標高。要求樁底允許偏差值為+50mm。
12)水泥進場後應對材料進行檢查,合格後方能使用。且現場應配備相應的水泥漿效能指標檢測儀器。
13)水泥漿應按設計配比進行拌制(初攪桶)並透過濾網倒入具有攪拌裝置的貯漿池(復攪桶),防止水泥漿離析。
14)水泥漿拌制後,應對漿液比重進行檢查,比重理論計算式1+(1/(水灰比*3+1)*2)。
15)擱置時間過長導致水泥漿初凝的應作廢槳處理。
16)施工時嚴格控制水泥用量,宜採用流量計進行計量。
17)施工時根據攪拌下沉速率調整噴漿流量,保證樁身水泥參量的均勻性。
18)因故停漿時應在恢復噴漿前將機頭提升或下沉50cm後再噴漿攪拌。
19)搭接間隔時間應控制在24h之內,若超過24h,則應放慢攪拌速度,若無法搭接或搭接質量不良,應作為冷縫記錄,並與設計溝通採取補救措施。常用的冷縫搭接措施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