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和田市得石玉工坊
-
2 # 諧和悠信哥
包圍曝光是指透過設定一定的曝光變化範圍,然後分別拍攝曝光不足、曝光正常與曝光過度的照片,例如將其設定為±1EV時,即代表分別拍攝減少1擋曝光、正常曝光和增加1擋曝光的照片,從而兼顧畫面的高光、中間調及暗調區域的細節。如果拍攝現場的光線很難把握,或者拍攝時間很短暫,為了避免曝光不準確而失去這次難得的拍攝機會,可以選擇包圍曝光來確保萬無一失。此時可以透過設定包圍曝光,使相機針對同一場景連續拍攝出3張曝光量略有差異的照片。每一張照片曝光量具體相差多少,可由攝影師自己確定。在具體拍攝過程中,拍攝師無需調整曝光量,相機將根據設定自動在第一張照片的基礎上增加、減少一定的曝光量,以拍攝出另外兩張照片。
-
3 # 樂舍2
包圍包圍曝光是解決一次性曝光無法彌補的高光過曝與暗部曝光不足的問題,而景深合成是利用多張不同焦點的影象,使影象從最近處到最遠處的全部清析問題,兩者完全不同。景深合成往往要拍攝十幾張或更多,進行後期合成處理。
-
4 # 墨雲龍
包圍曝光和景深疊加是兩種不同的攝影技術手段,在風光攝影中經常使用,但並不僅是應用於風光攝影中,在人像攝影、微距攝影中都可以使用。
兩者的目的不一樣。包圍曝光是為了得到更加準確的曝光。景深疊加是為了在一張照片中獲得最大的景深,讓照片從前景到背景都得到清晰的影像。
這兩種技術手段相同之處是:都需要對同一拍攝物件拍攝多張圖片(拍攝角度、取景範圍固定不變)。得到多張照片後,通過後期合成,得到一張最理想的圖片。包圍曝光是為了使最後的照片不同區域都曝光準確,景深疊加是為了使最後的照片前、中、後都高度清晰。
先說包圍曝光。包圍曝光(也稱括弧式),其做法是先按測光值曝光一張,然後在其基礎上增加和減少曝光量各曝光一張,若仍無把握,可多變化曝光量多拍幾張,可按級差為1/3EV、0.5EV、1EV等來調節曝光量,每張照片的曝光量均不相同,這樣就能從一系列的照片中挑選出一張令人滿意的。當你不確定曝光是否正確時,可以使用自動包圍曝光功能,保證曝光的準確度,提高了照片質量。數碼相機上的自動曝光功能,甚至可以讓使用者把欠曝和過曝的照片合成一幅曝光準確的照片—即使你在拍攝的時候並沒有任何一張照片曝光準確。
再說景深疊加。在微距攝影和風光攝影中,由於不同的鏡頭焦距和光圈運用,照片的景深範圍會有所不同。有時候即使用到最短的焦距和最小的光圈,但得到的最大景深,依然沒能做到前後景物都清晰可辨的最佳效果。拍攝時,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機位,在同一角度,用同一曝光引數,同一場景中選擇不同對焦點拍攝數張照片,再利用Photoshop的混合堆疊功能,對N張照片進行焦點疊加處理,就可以合成一張前後景物都清晰的超景深照片了。拍攝的張數越多,選擇的焦點越多,堆疊出來的景深就越大,清晰度越高。
採用包圍曝光、還是採用景深疊加?這要根據拍攝者想要實現的攝影意圖來選擇。為了獲得準確的曝光,就採用包圍曝光;想要獲得大景深範圍,就採用景深疊加。這兩種方法,並不矛盾,甚至可以同時使用。
-
5 # 從耗子胖成豬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你弄明白“曝光包圍”與“景深疊加”的概念就自然懂了。
“曝光包圍”是指在拍攝的時候,在正常曝光的情況下,增加拍攝欠曝圖片(保證亮部細節)、過曝圖片(保證暗部細節)。
這項功能有兩個用法,一種就是與連拍結合,主要用於光線非常複雜的抓拍場景。因為有些數碼相機的測光系統不太準確,抓拍容易測光出錯。
另一種則是用於大光比場景的HDR曝光包圍合成模式。如果你要拍攝的場景亮度對比非常大,超出了相機的記錄範圍,那麼這種情況下,你就可以選擇曝光包圍,再做HDR處理。(HDR可以機身合成,也可以後期透過電腦軟體合成)
至於“景深堆疊”,一般用於微距拍攝、商品拍攝的場景居多。進行“景深堆疊”的需求則是追求整個畫面都在景深範圍內,實現全畫面清晰的效果。
由於風光拍攝很多情況下都是小光圈拍攝,如果你沒有特別突出的前景,“景深堆疊”並沒有必要。目前大部分相機都不支援機內景深堆疊功能,這個需要我們手動操作鏡頭焦點,並在後期匯入軟體合成。
至於說,能不能兩者結合起來?
這個沒問題的,你可以先對每一張景深圖片做HDR處理,然後再把不同景深的HDR圖片堆疊合成起來,就成為一張全景深的HDR圖片。
-
6 # 拍客張光林
在風光攝影中,如何選擇採用包圍光還是景深疊加?
究竟是採用包圍光還是景深疊加,我的建議是,在包圍光和景深疊加的選擇時,採用包圍光的手段就足夠了。具體說:
第一點,風光攝影的場景,使用包圍光即可。風光攝影往往都是視野開闊、場面恢宏、距離較遠,這個時候,景深基本上不是什麼問題了,可能遇上的就是“大光比”的困惑。所謂“大光比”,就是日出、日落時,太陽的光線和前景的光度對比很大,顧及了太陽,就會忽略了前景等等。至於拍攝的時候,景深如何控制,一般情況下,這個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這個時候使用的光圈都是較小的,一般在11(指數值)以上,所以不必擔心景深不符合要求。
第二點,包圍光的具體操作。具體執行的時候,前提是有三腳架和快門線的配合,用三腳架的根本原因是保證包圍光拍攝時,三張(或多張)畫面的取景、構圖一致。在這一條件具備的條件下,用減一檔、正常和加一檔(-2,0,+2也可以)曝光的辦法拍攝三張(為一組),後期透過PS的手段合成HDR照片(具體操作過程可以私聊)。
第三點,合成HDR之後,再對照片做適當的處理即可。
至於實在強調景深疊加的話,其實,原理和步驟基本上和上面的敘述差不了多少。
-
7 # Bearie
包圍曝光
包圍曝光是用於大光比場景的,來保證畫面中亮部和暗部的細節能夠同時存在,一般來說會在日出日落、夜景燈光繁雜的這些場景中使用。
通常我們透過調整曝光補償來拍攝2-3張照片,一張保留陰影細節,一張保留高光細節,後期再ACR中進行一次合成操作。
景深合成景深合成是用於大景深的場景合成時使用的,比如前景是冰而後景是雪山,二者相距非常遠並且相機會離前景非常近,那麼這種情況下即使使用極限光圈F16也很難拍出前後全部都清晰的照片。
通常我們會對畫面中的前中後景分別進行對焦,後期使用PS中的自動堆疊或者手動擦蒙版進行合成。
同時進行景深合成及曝光合成這是非常特殊的一種情況,在自然風光拍攝中比較常遇到,即我們既需要景深合成,又需要曝光合成,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會對前中後景分別進行三次對焦拍攝,並且每次拍攝要拍2-3張進行曝光合成。後期則是先進行曝光合成,將曝光合成的成片再進行景深合成。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
8 # 著名攝影家藍洋
看了好的回答,只感覺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表述問題還使人糊塗了,很多人抄襲別人內容而非自己理解的表述。 包圍曝光:是在表現高反差場景時,感光材料(銀鹽感光時是膠片,數碼時代是感光元件)寬容度不夠而使用的拍攝技巧之一,拍攝時分別以暗部拍攝就,中間調拍攝,高光拍攝出以各個表現最佳的影像,然後利用軟體把各個曝光的照片有效合成,呈現顧及各處影調完美展現在一個畫面上;我更多時候會在資料檔案(R
aw)拍攝後,在軟體上刻意製作三張或以上的不同表現(暗部,灰調,高光),然後再進行(Hdr)包圍曝光的處理,效果很好哦; 景深合成:處於畫面的不同位置,虛實會有明顯的變化,顧此失彼是畫面在同一鏡頭表現下的必然;有需求要把不同焦段的景物在同一畫面都清晰的再現在一個畫面,就得采用分別對不同焦段的元素進行不同的選取對焦,獲得多張各自焦段清晰的照片,在後期軟體把所以焦段照片合併在一起,形成一張全焦段清晰的照片!第一張用包圍曝光拍攝(拍攝3張合成);第2張用多焦段(景深合成,拍攝3張)。
回覆列表
PS cs5,有一個功能叫HDR調整,點一下就自動合成了。
開啟PS,把3張圖拖拽到一起,3個圖層點最上面的圖層-------影象------調整-----HDR調整------是否拼合圖層選 是 ------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