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範兒

    去年年底的時候,vivo 將品牌的副標識由“Hi-Fi and Smart”改成了“Camera & Music”,小小地分析一下的話,不明覺厲的 Hi-Fi 變成了人人都需要的 Music,虛無飄渺的 Smart 變成了更加具象的 Camera,畢竟這個年代,小米都很少提效能發燒,音質發燒的受眾就更小了,而 Smart 則很容易讓人想起“殺馬特”。

    這種品牌認知的改變也許是一種大勢,相比於宣傳什麼 25W 的充電功率,遠不如充電 X 分鐘,通話 N 小時來得好。藍綠兩家這些年的思想轉變很明顯:大眾的,適眾的,才是好的。

    產品理念變了,才有了逆光人像

    藍綠二廠能在市場上崛起肯定不是偶然的因素,比如人們談得最多的是他們在渠道和營銷上的巨大能量,但是更少被人提及的是他們的產品策略,以及背後巨量的市場調研工作。

    各個手機廠商都會有大小不一的拍照團隊,比如之前就有傳言說蘋果有 800 人的拍照研發團隊,這都快抵得上一些二線手機廠商所有的手機研發團隊人數了。這些工程師們會根據各種場景進行測試,利用各種資料標準來評判拍照效果的好壞。

    正如手機效能和跑分是手機體驗的基礎,但不是手機體驗的全部一樣,手機拍照也是類似,鏡頭,影像感測器固然重要,但是看看前幾年一到拍夜景就亂飆 ISO 的某日系大廠手機就知道,堆拍照資料之外,還應該有更多人為的影響因素在裡面。

    簡單來說,vivo 對於拍照的認知是,在資料和硬性指標之外,人性化和觀感也很重要。前者理性,後者感性。當感性指導我們做決定的時候,就要小心了,這個時候的決定很可能是錯的。

    為了防止矯情的感性犯錯,針對拍照,vivo 建立了兩個決策點,分別是由專業攝影師和評測專家組成的拍照認知團隊,以及消費者認知和需求調研。前者是從專業攝影師的角度給拍照工程師建議;確立照片的審美性,而消費者認知和需求結果,則能夠確定大眾審美的適度範圍。

    在紙媒和網媒做了十多年的影響產品評測、然後還做了幾年廣告攝影師,現在李卓的新身份是 vivo 影象認知團隊的一名核心成員。看起來他的身份是從一個“吹毛求疵”的人,變成了需要應付“吹毛求疵”的那個人,但是在採訪中,李卓說:

    “其實我還是那個吹毛求疵的人,變化的是我的位置。過去是在外面講,現在是在內部講,其中影響力和驅動力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 HDR 的影調,工程師很擅長除錯和程式碼,但他們對影調是沒有完整概念的。我現在可以和他們坐在一起,一點一點去最佳化,不同的場景,有沒有人物,一樣一樣來,直到效果滿意為止。這是以媒體身份很難做到的事情。”

    (X9s 逆光風景)

    (X20 逆光風景)

    在沒有人像的上面一組樣張中,X9s 和 X20 的差距並不算大,主要是 X20 的色彩更濃郁,影調更討喜一些。這種觀感的差異,決定性因素就不是引數了,而是李卓作為攝影師所說的“影調”。

    (陳曦攝影作品)

    具體到對於逆光人像的理解,陳曦是這麼說的:

    傳說開發《王者榮耀》的天美工作室有一大堆最強王者段位成員,而我《王者榮耀》好友列表中騰訊員工的段位普遍都很高,這說了什麼,說明了天美工作室的遊戲研發者的身份不僅僅是開發者,也是水平頂尖的遊戲玩家。類似的,專業攝影師組成的 vivo 拍照認知團隊定位就有些類似“專業內測玩家”。

    首先承接 vivo 這種拍照理念變化的成功自然是上面說的 X20 逆光人像拍照,消費者調研資料也指明瞭手機逆光拍照效果不佳是手機拍照的最大痛點之一。

    對於普遍認知來說,消費者一般不會用專業的詞彙表達甚至不會作為不滿重點表達,但是消費者的需求是存在的,所以 vivo 需要訪談實拍等等方法去分析消費者口中的照片“不好看”、“不清晰”、“感覺不對”等等描述的背後真正的技術原因和需求到底是什麼?這是橫跨 vivo 拍照硬體、軟體和認知團隊的協作。

    走過彎路,時代變了,才知道什麼是對的

    從拍照專業化到拍照人性化,這種理念轉變和成果不是沒有代價的,現今記得 vivo 首款主打拍照的手機 Xshot 的人應該不多,但從拍照素質來說,這款手機在當時的中國產手機中可以說是相當領先的,在 2014 年上半年的時候就用上了 F1.8 的光圈、光學防抖、6P 鏡頭。

    只是在拍照模式上,XShot 做得相當複雜,細分了兒童模式,運動模式,夜間模式和專家模式。

    這就未免太加重使用者的使用門檻了,畢竟絕大部分使用者都是拿出手機,在自動模式下拍一張照片而已,至於選模式調整 ISO 曝光時間和白平衡這些,還是留給攝影師吧。

    做大眾消費者調研的目的也就在此,把複雜的場景模式匹配交給更好的硬體更智慧的軟體,留給使用者的就是輕輕按下拍照圖示而已,頂多再對個焦。也就是前文說的,大眾的,適眾的,才是好的。

    最終,X20 相比於 X9s 除了在型號數字上進步一大截之外, 在“逆光人像”這個點上,X20 提升最大的就是光線複雜情況下,成像的影調、色彩和人像虛化表現更加真實、自然,更加接近人眼視覺的呈現效果。

    (X9s 室外逆光人像)

    (X20 室外逆光人像)

    (X9s 室內逆光人像)

    (X20 室內逆光人像)

    透過和前代產品對比明顯可以看到,室外逆光拍照的時候,當背景水準相近的時候,X9s 的人臉明顯過暗;而場景轉到室內的時候,人像水準相近的時候,X9s 的窗外背景明顯過曝,而 X20 的背景曝光控制要好一些。

    相比於 Xshot 專業技術導向,以及 X7 和 X9 消費需求導向,X20 和 X20Plus 更像是在尋找一種平衡點,洞悉了消費者的需求,但不因專業技術而設定使用者門檻。

    vivo X 系列產品經理韓伯嘯在釋出會上介紹逆光拍照時說的一句話或許可以解釋這種“逐一進階”的邏輯:

    都說“攝影是用光的藝術”,有的人以為是“把錢用光”,就拼命的燒錢燒器材,從佳能尼康到哈蘇徠卡;後來陳冠希說“攝影的真諦不在於器材而在於人”,於是又得一方面搞理性的引數構圖,一方面搞感性的美感色彩,最後還是從入門到進階再到放棄,於是攝影就成了把腦細胞用光的藝術。

    當然現在的趨勢不一樣了,整個 2016 年,用智慧手機拍攝上傳到 Flickr 的照片佔據了總量的 48%,而來自單反和卡片機的照片正在大幅下降,與強調手動調節的單反不同,絕大部分的手機攝影使用者都習慣在自動模式下拍攝,這意味著對於手機廠商而言,他們需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拍照使用者體驗上。

    如果再想到華為 P10 主打的“人像攝影大師”、iPhone 8 Plus 和 iPhone X 上重點宣講的“人像光效”模式,小米 Note3 的廣告語“拍人更美”,也許就會明白另一個趨勢:前置自拍大戰漸漸偃旗息鼓,而後置拍人的比拼即將進入白熱化。

    這一輪的拍照軍備競賽,可以理解為怎麼人性化地讓使用者把人拍得更美,只是,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對使用者“人性化”其實就是對自己“殘忍”。

    為了達到精確的場景驗證,vivo 的這個拍照認知團隊,行走了 2600多公里,走過了海拔 0 米的香港市區,海拔 442 米的大嶼山山腰,甚至還有需要一邊吸氧一邊拍攝,海拔 4719 米的稻城亞丁,目的是在所有消費者可能遇到的逆光場景中進行實景測試…

    在對創新需求日新月異的手機行業,改變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拍照這樣牽一髮動全身的大事上。產品思想的轉變,抽象說是更注重專業攝影師的意見,以及大眾的審美取向,一旦具象起來,就是千山萬水的跋涉…

    以及,8 個月測試的週期,2 萬張測試照片和 120 萬組大資料分析。

  • 2 # 你的也按按

    提到全面屏手機基本上都會聯想到vivo旗下推出的全面屏手機x20,而提到x20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它的拍照,這次x20在拍照上搭載了獨一無二的逆光拍攝模式。至於為什麼要主打逆光拍攝模式其實很簡單,因為現在拍照最大的難題就是對於逆光、強光以及暗光環境下的處理,就連單反都要透過反光板打燈來改變環境。而vivo x20的逆光拍攝模式能夠很好的改善這種情況。所以vivo x20著重推出的逆光拍攝模式。

    在拍照上vivo x20和x9s相比的,那無疑是x20要更勝一籌的。畢竟x9s的亮點是前置柔光雙攝+虛化,而x20也是有這個功能的,而x20搭載的逆光拍攝模式x9s卻不曾搭載,所以高下立分。不過x9s市場中的銷量和熱度都非常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斯然和張銘航哪個名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