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糖尿病便秘腸炎管理

    所有的醫務人員都是同等美麗的

    在很多人眼裡,護理不重要。決定治療效果的是醫生的技術,病治得好不好,就看醫生那一刀。

    真的是這樣嗎?

    結果自然是否定的。

    病的恢復卻不只是診斷、治療這麼簡單,護理是不可缺少的另外一項技術。

    其實,想知道護理的重要很簡單。那就看看,有護理和沒護理有什麼區別。

    先看一組資料,是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中,英軍傷員的死亡率對比。

    當時,英軍雖有軍醫,但由於沒有專業的護士,傷員死亡率在42%以上。

    但在有了專業護理以後,傷員死亡率一下子降到2.2%。也就是說,沒護理以前100個傷員要死40多個,有了護理,只有2個死亡。

    而創造這個奇蹟的人就是南丁格爾。

    提燈女神

    南丁格爾

    南丁格爾我們太熟悉了——“提燈女神”。國際護理的最高獎是南丁格爾獎,每年5月12日的國際護士節,就是她的生日。

    但是,南丁格爾的另外一個身份你可能不熟悉——統計學家。

    南丁格爾分析了克里米亞戰爭中英軍的死亡原因。發現,真正在戰場上戰死計程車兵不多,反而大部分死亡,是戰地惡劣的衛生條件和缺乏護理導致的。

    她把這個情況做成了一張圖,並用它說服了軍方高層,這才把專業護理團隊帶入戰地醫療。

    這個圖的形狀像一朵玫瑰花,所以也叫“玫瑰圖。

    就這樣,南丁格爾帶著專業培訓過的38名護士,改善衛生條件,開展專業護理。傷員死亡率迅速降低為沒有護理時的1/20。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

    所有的文獻和資料上,都在強調南丁格爾身上的關愛精神,這點沒錯。

    但是,她更偉大的地方還有三點:

    第一,她證明了治療並不只是吃藥和手術。醫生不是醫療的全部,沒護理不行。

    第二,護理也並不只是關懷,它更是一門技術。

    第三,她開創了專業化護理教育。護理從學徒制轉變為學校教育。

    今天,護理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獨立於醫生之外的。

    在中國,護理學是一級學科,與臨床醫學平行。目前,中國有145所高校招收護理本科,其中22所設定了護理學博士點。

    自南丁格爾開創護理事業以來,至今已有百餘年,我們對於護理的認識與理解也在不斷進步。從以前大多數人認為護士就是為人打針、端屎端尿、伺候病人、低人一等的卑微職業者,到現在很多人開始認識到護士是醫療事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其中也缺不了一代代護理工作者的努力。

    那麼,護理為何在醫療事業中如此重要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護理:決定醫療質量的關鍵因素

    曾經有一項風靡社交網路的公益活動——冰桶挑戰賽,可能大家還有印象。就是拿一桶一桶的冰水,自己把自己澆個透心涼,體驗逐漸被凍住的感覺。當時很多名人都參加了,包括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呼籲人們認識並關愛漸凍人。

    漸凍人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病,屬於罕見病,在中國的發病率大約是3/10萬。物理學家霍金得的就是這種病。病人會逐漸出現肌肉無力,最後所有的肌肉都癱瘓了,就像被“凍”住了一樣,只有眼睛能動。目前對這種罕見病沒有特效藥,也就是說醫生無計可施。

    最可怕的是,病人的意識和面板的感覺正常,哪裡不舒服,想做什麼,心裡都明白但是自己卻表達不出來。負責呼吸的肌肉癱瘓,只能靠呼吸機活著。

    得了這種病,誰能提供最合適的治療呢?

    既然醫生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護理就成了最好的治療。

    護士要隨時給病人吸痰,定時翻身拍背,幫助病人活動肢體。還要給予精確的營養,監測病人全部的生命資料,隨時觀測呼吸機運轉。同時還要跟病人多說說話,否則,病人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根據統計,有一半漸凍人會在3年內死亡,90%活不過5年。然而我見過科室裡一個漸凍症的病人,她已經存活了8年。

    8年來,她身上沒有一塊兒褥瘡。氣管切開插上呼吸機,不用任何消炎藥,就靠吸痰,病人的肺也很少感染,而且重要臟器都沒問題。

    我預測,在專業護理下,這個病人仍然可以存活很多年。

    這個病例告訴了我們關於護理的第一層認知:護理是決定醫療質量的重要因素。

    二、護理:醫療體驗的核心環節

    對於護理認知的第二個層面:護理是醫療體驗的核心環節。

    我們來到醫院,第一個接觸和最後一個接觸的人是誰呢?

    是護士。

    醫療服務流程的主要介面是護士;和病人打交道時間最多的是護士;病人躺在病床上呼叫,第一個應答的也是護士。

    所有這些環節,都是醫療體驗。

    護理,就是醫療體驗的核心環節。

    所以,一個態度不好的護士會影響到整個醫療體驗,讓病人產生不好的感覺,甚至讓你對整個醫療產生誤解。

    病人來醫院看病,不僅希望治好病,同時,更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體貼。這種體驗決定了病人的信任度和滿意度。

    比如你去醫院打針,護士帶著口罩進來了,啥也不說,“咣噹”把門一關。你的恐懼肯定一下子就衝上頭頂,緊張得不行。

    所以,一個有經驗的護士會笑著先說一句,“為了您的隱私,咱們把門關上好不好?”。

    這麼一句話會讓你的感受立刻不一樣。這就是體驗。

    三、護理:醫療流程的監督者

    關於護理,我們說完了醫療質量和醫療體驗這兩個層面,很可能和大眾理解的護理差不多。

    但是,對於護理的第三個層面,可能就要打破大家以往的認知了,即——護理,既是醫囑執行者,又是安全代言人。

    護理

    安全代言人

    護理怎麼成了醫療安全的代言人呢?其實,這點甚至連很多醫生也沒有意識到。

    《羅輯思維》有期節目講過一個故事,2005年,美國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一位有經驗的外科醫生在給病人做手術的時候,病人突然呼吸停止。

    這個時候,醫生必須趕緊停止手術,立刻給病人氣管插上管,這樣才能保證呼吸,才能讓各個器官不缺氧,才能救命。

    但是,這個病人氣管插管非常困難,醫生多次嘗試都失敗了。其實,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別插了,趕緊把氣管切開。氣管切開同樣能供上氧,防止窒息。

    但是在這個病例中,儘管有人提醒,然而這個醫生還是反覆嘗試插管。最終,他錯過了最佳時機,病人也因為缺氧變成植物人了。

    這麼有經驗的醫生犯了這種錯誤,是他不知道後果嗎?他肯定知道。

    但是在緊急情況下,過多地關注在操作上,就會忽略其他的問題,比如時間。大腦能耐受的缺氧時間只有4-5分鐘,錯過了時間就等同於傷害。

    這通常不是技術問題,有個詞叫做“窄化效應”,說的就是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窄化效應,醫生也不例外。

    所以,必須有人對醫療過程進行監督,而且必須根據緊迫程度,不斷地發出級別越來越高的警示。這樣才能保證流程安全。作出監督和警示的人就是護士。

    在ICU,我們也會經常遇到緊急氣管插管的病例。護士不僅要給藥、準備器械。同時,也會不斷地發出警示。

    比如,護士會說,病人氧合不好,要不要氣管插管?東西已經準備好了。

    如果醫生插不上,病人的血氧就會下降。這個時候護士會不斷地說,現在血氧已經不到90%了,現在是88%,85%。意思是,醫生需要立刻停下來,給病人充足的氧氣後,再去試。

    如果醫生反覆插管失敗,護士還會說,要不要叫麻醉科?

    如果醫生確實插不進去了,護士會說,已經叫了麻醉醫生和耳鼻喉醫生,還是準備緊急氣管切開吧。

    這可不是多管閒事。所有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相互監督,保證流程安全。

    一個人可能會出錯,如果有了監督,只有各個環節同時出錯才會發生事故。但是,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現代醫療制度規定,協作工作時,如果護士沒有履行監督的責任,出了問題,醫護必須同時接受處分。

    從這個角度來說,護理可不僅是醫囑執行者,同時還是保證醫療安全的代言人。

    最後再補充一句,剛才講漸凍人的時候提到了霍金。霍金被確診後存活了56年。

    那你一定想知道,霍金是不是用了什麼特效藥呢?

    是,這個“特效藥”就是護理。

    霍金擁有的高效護理團隊,護理他的生活以及醫療的每個細節。也正是這樣的優質護理,讓霍金造就了漸凍症患者的一大奇蹟。

    “所有的醫務人員都是同等美麗的”,正如開篇所提及的那樣,在醫療事業中,護士與醫生兩者雖崗位不同,但職責和使命都是為患者生命健康服務,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靈帝劉宏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