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筆似塵鉤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蜀國不能雄霸天下的最重要的原因,沒有之一。

    一個國家的發展與鼎盛,人才固然很重要,但戰略方向更重要,有了宏觀上的框架,內部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工作,修修補補就好了。

    蜀國的框架就是諸葛亮隆中對時候的佔領荊州,奪取益州,天下有變,兩路北伐。別看諸葛亮打仗的本事一般,但是戰略思維絕對是超越絕大多數謀士的,同時看到這個戰略的還有魯肅,龐統沒看到,他主張放棄荊州,思想過於狹隘了。

    荊州可以帶給蜀國什麼呢?看看他的位置就知道了,數不盡的錢糧物資,這一點劉表時期就已經展現出來了;爆兵能力極強,能讓蜀國在短時間內擁有大量兵員;人才的吸收,荊州在東漢末年輸送了無數個人才;控制其他兩國的絕佳位置。

    當劉備在漢中之戰擊殺夏侯淵,打敗曹操以後,他已經從三國最弱變成了短時間內的三國老大,坐擁荊州和益州的劉備只需要休養生息幾年,搞定東吳,正常規模暴兵,吸納人才,等著頭疼病的曹操病逝就好了。

    曹操病逝就是天下有變的最大可能,因為荊州的位置太重要了,打通宛城以後與許昌背靠背,劉備集團的關羽從江陵出發,孟達和劉封上庸出發,同時攻擊襄陽,迅速拿下宛城是很容易的,勢必造成曹魏集團更大的震動,人心浮動在所難免。

    而劉備只需要正常的出漢中,拿下西北三郡(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還沒打呢,三郡就投降了,可憐拿下並非難事),佔領長安,由於關羽和孟達在宛城的牽制,曹魏向長安增兵的可能性非常低,甚至達到了無兵可派的地步,劉備大可以一路直進,從長安到洛陽,許昌、陳留,攻佔曹魏實際的都城鄴城,進而奪取天下。

    在這個戰略最重要的兩點是,荊州必須要防備好東吳,一旦劉備出兵漢中,東吳為了自身安全肯定要翻臉,很多人說孫權奪取荊州是因為關羽欺人太甚,其實不然,主要是因為關羽水淹七軍,震動天下了,孫權害怕了,擔心曹操之後就是自己,所以他才主動讓呂蒙進攻關羽,因此防備東吳很重要。

    另一點便是防備宛城,宛城地勢高,同時處於許昌、長安和洛陽的中間位置,並不容易防守,必須派遣得力的將領才行,這個任務不適合關羽,太傲的人不適合防守。

    所以說,關羽丟失荊州把蜀國雄霸天下的美夢擊碎了,如果在漢中之戰後,關羽不那麼急迫的發動襄樊之戰,而是穩守荊州,等待劉備調兵遣將,安排好一切事宜之後,等著曹操去世就好了,這樣蜀漢雄霸天下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 2 # 我是你的蔡蔡蔡

    記得有本叫《厚黑學》的書闡述了魏蜀吳三國鼎立未能一統天下的原因。說一個人在亂世之中要想成功需要具備兩大要素。第一就是六親不認,心狠手辣。第二就是臉皮要厚,臉皮薄吃不著臉皮厚吃個夠。

    在三個人中曹操是最心狠手辣,“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讓人聽了不寒而慄,但他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太過好強不懂得適當的示弱,鋒芒畢露,即使是自己錯了也不肯承認一條道走到黑,以曹操的條件如果他有劉備半分的內斂與仁德早就一統天下了。

    反觀劉備,雖然是皇族後裔,但起點低,前半生只是一個織蓆販履之輩年近四旬才開始謀劃逐鹿中原,到處寄人籬下時時受人白眼,連一個安身立命的場所都沒有。就說改變命運格局的赤壁之戰,出人出錢出力都是人家孫吳,雖然戰爭打贏了,但孫權沒撈到什麼好處,劉備空手套白狼,把本該屬於東吳的荊州給強佔了。因為劉備的臉皮夠厚所以誕生出一句流傳千古的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不就是耍無賴麼?作為一個男子漢動不動就在人前痛哭流涕博同情真是太丟男人的臉面了,但這也是亂世中成功的要素忍常人所不能忍頗有臥薪嚐膽的境界。但劉備也有致命的弱點,就是太重兄弟情義了,沒有大格局心不夠狠,從陶謙三讓徐州可以看出劉備就是一個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的偽君子。龐統給他定了上中下三策取西川作為安身立命的場所,他選擇的是中策因為西川是他同宗兄弟劉璋的地盤他不好意思操之過急鳩佔鵲巢,卻又迫切需要拿下西川,所以才會選擇中庸之道。如果劉備心狠點取西川採用的是上策,龐統也不會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才拿下西川。龐統不死,諸葛亮就還是坐陣荊州,關羽也就不會大意失荊州。關羽死了就死了唄,劉備非要講兄弟情誼不顧蜀國地小民弱發傾國之兵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最後損兵折將自己也客死白帝城也破壞了諸葛亮收復中原的格局。劉備不能統一三國終究還是性格使然!孫權兼顧曹操的心狠手辣與劉備的臉皮厚,但沒有他們做的這麼徹底。

  • 3 # 禁街虎1

    最重要原因?那就勉強說是夷陵之戰留下的隱患和所遇敵手太強吧。

    關公丟失荊州,老根據地沒了,劉皇叔大怒,御駕親征,要和大舅哥說道說道。不曾想被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蜀軍大敗,退至白帝城,劉備身死。

    是役,不但荊州沒奪回來,幾十萬精兵也喪失殆盡,更損耗、丟失了許多輜重糧秣,導致蜀漢國庫空虛,精兵不足。

    諸葛亮出祁山,本意是想滅魏,前來迎擊的曹真、夏侯楙等人文才武略都遜於諸葛,北伐形勢一片大好。未料魏主曹睿臨時變卦,派出了他爺爺都不敢重用的司馬懿,立竿見影,成效卓著。街亭一戰,徹底斷送了諸葛亮北伐的良機,無奈撤退。

    但是諸葛亮心猶不死,力排眾議,又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北伐,被司馬懿連番阻截,兵疲民憊,人力財力物力消耗巨大,直接導致蜀漢國力嚴重下降。至五丈原諸葛逝世,姜維繼任大將軍,竟然經過十九年的休養生息才得以重新出徵。

    此時的蜀漢,大將基本都已亡故,武力方面捉襟見肘,調派困難,後五虎難撐大局,再加上姜維指揮的有漏洞,進攻屢屢失利,滅魏已成畫餅。雖有東吳在後方牽制曹魏,也已經於事無補。

    前線戰場的進攻不暢就夠讓姜維撓頭了,偏偏又來了鍾士季,鄧士載,這倆難纏的傢伙,隨便拿出一個,姜維都很難應對。更糟糕的是,鄧艾偷渡陰平,直攻綿竹,進擊成都。蜀主劉禪開城投降,蜀漢就此完結。

    當然,除了上述兩個最重要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根本原因,那就是蜀漢的軍事能力還遠未達到能夠一統天下的水平,甚至稱霸一方都是靠了地理原因,要是放在平川,早就完了。就像呂布那麼強,平地之上,曹操滅他不也是易如反掌麼?

  • 4 # 於津津樂道

    三國時期的蜀國只是一個地方性的軍閥統治,沒有群眾基礎,高賦稅,常年征戰,黷武。一心想回中原,蜀地只是“根據地”而已。

  • 5 # 東方亮雲

    蜀華人才的儲備和培養出了大大的問題,導致後來蜀國在關二爺和張飛,劉備,趙雲等老一輩大將死後,人才缺乏,可以說是後繼無人,無人堪稱大才!而諸葛亮老先生事事要求嚴格,力求完美完善!所以,在這樣情況下,人才都受到嚴格的管控和壓制,不能更加自由的發揮,再到諸葛亮一去世,那蜀國就更無大才可用!加上劉禪又是沒有經過嚴格的培養,吃苦訓練,可以說是嬌生慣養,在溫室中長大的,沒有經歷什麼風吹浪打,如何繼承得了先帝劉備艱苦奮鬥創下的大業!?所以,後來蜀國在諸葛亮老先生去世後不久,最先滅亡,也就是自然而然,不足為奇了!

  • 6 # 明天145801721

    失去荊州和劉備兩個最大軍團,蜀漢就只能走下坡路了,諸葛亮如果消滅司馬懿為首西北兵團,割去隴西,則姜維時代肯定能滅魏,可惜司馬懿這個老烏龜了。

  • 7 # 北疆同心聊歷史

    蜀國既不具備雄覇天下的資本,也不具備雄霸天下的時機。況且它的實力太弱而對手又過於強大,所以即使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姜維赤膽忠心,也依然無法使蜀國雄起。一、為什麼說蜀國不具備雄覇天下的資本?

    蜀國可以利用的地盤只有益州,漢中處於北伐前線而南中又極為落後。

    地盤小,可供利用的資源就少。

    資源少,戰爭持續能力就弱。

    戰爭持續能力弱,就禁不起長期的戰爭消耗。

    所以,無論是諸葛亮的“六出祁山”,還是姜維的“九伐中原”,不是因為斷糧而撤退,就是因敵人堅守不戰而勞而無功。

    何況,整個蜀國也不足一百萬人口。

    人口少不僅制約著生產能力,也制約著蜀國的軍事資源。畢竟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打得就是錢和人哪!

    蜀國既缺錢又缺人,拿啥和強大的敵人拼消耗?

    魏國不僅地盤大而且資源豐富人口眾多,魏國的戰爭持久能力要遠遠超過蜀國。這是蜀國的先天不足,無法通過後天努力彌補。

    不要說魏國了,就是吳國的實力也比蜀國強大。

    吳國既擁有荊州、揚州和交州,又擁有幾百萬人口。

    吳國的實力應該是弱於魏國而強於蜀國,在三國中處於老二的位置。

    既然魏國和吳國的實力都比蜀國強大,那麼蜀國又怎麼能碾壓魏國和吳國雄覇天下呢?這也太不現實了。

    二、為什麼說蜀國已經失去了雄覇天下的時機?

    假如曹丕沒有篡漢,漢獻帝和他的東漢朝廷仍然存在,儘管徒有虛名卻依然是整個天下的正統。

    那麼劉備在佔據了益州後,還可以借“大漢皇叔”的身份,高舉恢復漢室的旗號討伐中原。

    由於東漢王朝猶存,所以還能在天下人心中保持一定的影響力,那些留戀漢室的人也有可能響應劉備。

    然而,當曹丕透過強迫“禪讓″的方式,扯掉了漢獻帝的龍袍,並將其封為“山陽公”之後,便“名正言順”地終結了東漢王朝的歷史使命。

    從這一刻起整個天下的形勢陡然一變,曹丕和孫權及劉備,皆如逃離樊籠的烈獸猛禽紛紛自立為帝。與此相對應,那些處於他們的勢力範國之內的臣民也只有選擇效忠新政權的份兒。

    除了宣稱繼承了漢朝正朔的蜀國以外,魏國和吳國的臣民早已將漢室棄如敝履。

    此後蜀國再與魏國和吳國交戰,自然也就無異於與敵國交兵,必將受到敵國臣民的堅決抵抗!

    從這個意義上講,或許可以認為“漢室氣數”真的已盡,蜀國已經喪失了北伐中原恢復漢室的機會。

    俗話說:弱者不與強者鬥,光棍不與勢力鬥。與強大的對手相比,蜀國的實力的確是太弱小了,蜀國哪裡有雄覇天下的實力呀!

    最終,蜀國非但無法北伐成功,反因窮兵黷武,內部不合,力量耗盡,於公元263年被魏國滅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推薦一臺可以玩守望先鋒、吃雞、戰地的臺式或者筆記本?